孙伟军
【案例描述】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初,为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我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准备的布置没有想到,孙媛同学对课本(用酒精灯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小金鱼会怎样?)的实验准备感到很为难“这太残忍了,我不能准备!”紧接着周围几个学生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我一下子给呆了,“能不能不用金鱼,换用其他小动物行吗?”我试探地问,“反正我不杀小动物”学生很有个性地回答,眉宇间分明地看得出有几份怜惜之情!“这是科学研究,科学家还要解剖牛、羊等大动物呢!”这是有的同学在为我解围了.
我很快地理了一下自己的头绪,如果强行要求这几个同学准备这个实验,效果肯定不理想,而且又是第一节课的活动,意义不一般,决不能草草了事!“那是不是就不准备这个实验了呢?”停顿了一会儿,我又补上一句:“你们不觉得这样将是失去一次学习的机会吗?再说了,一开学,就在学习上打退堂鼓,这也不太好吧!”这句话一问出来,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沉默了一段时间后,邵炎同学说话了:“我们可以换一种做法,能起到同样的效果”此言一出,教室里一下子又活跃了起来,同学们都一起围着她要答案,“暂时保密!”她却卖起了关子我于是就安排另外几个学生与邵炎同学在一组准备这个实验课后,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到实验室配齐了本组所需的器材.
第二天上课,每个组都展示了本组准备的精彩实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邵炎同学一组为大家展示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据说是她们一组同学经过多次改进后才得到的)实验中加热酒精灯时,温度计甲的读数基本没有改变,而温度计乙的读数上升很快实验完了以后,张洁同学向大家介绍说:“我们都知道‘温度高了鱼就会被烫死,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测得烧瓶中的水温基本没有升高,也就是说瓶中的水还是冷的,因此鱼不会被烫死”邵炎同学的话音一落,再看同学们的表情,个个眉飞色舞、踌躇满志,有的还在不住点头,看得出其他组的同学们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已有了满意的答案.
接下来的半节课中,学生们个个思维敏捷,胆子一下子都变得很大似的,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提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分析】这一节课上下来,我的感触很深,新课程提出要将学科本位向人本位转化,而要促成这一转变,搭建人本教学平台,尊重学生是关键下面是我在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几点浅见,以期与同仁切磋.
一、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物理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节课的成功首先应源于我尊重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美德,生命又常常被神圣化,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不愿意或不敢杀害生命,是合情合理的,是学生暴露出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纯洁的信仰强行侵犯这种信仰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伤害在课上我没有用“科学研究的大帽子”强压向学生,更没有将学生的行为与“胆小鬼”的说法联系起来.
二、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征.
尊重学生的认知特征,不但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更应尊重学生认知世界的好奇心理、探究心理和探究能力21世纪的八年级学生见多识广,很多物理的名词、物理的思想,他们可能已经有了在学生提出要更换实验方法时,我没有追问她们具体的做法,在她们没有提出的情况下,我也没有“保姆式”地为她们提供参考回想当时布置实验准备工作的环节,我很庆幸自己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一次成功的喜悦.
三、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不恰当想法”,还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教育效果便愈大”.
几个同学不愿意准备这个实验,究其原因是她们猜想到鱼会被烧死如果当初我为了让她们做同样的实验,而告诉她们“鱼不会被烧死”接下来的活动将是变了味的操作,“探究”成了“验证”、“原来是这样”的结论感悟成了“就是这样”的结论再现,将不会再有探究成功后难以抑制的“喜悦体验、惊奇体验”,与之相对照,很难想象站在人本教育的平台上,当学生失去了这些精神的体验后,“享受教育”将从何谈起?.
学生最初的想法未必是科学的,却蕴涵了极丰富的创新精神,是他们对世界最入微的观察、最自由的设想、最朴实的理解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矫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已经在无意中不知不觉地折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
面对新课程,站在人本教育的平台上,我们每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都应还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其在放开手脚、愉悦身心的同时,更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们教师只是在需要处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产生“顿悟”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经历”,实现“角色感悟”,定能于细微处,感受教育的神奇,激发出创造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