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司令”回豫抢收农民工

2009-12-09 07:24录俊合
记者观察 2009年19期
关键词:司令用工农民工

录俊合

8月14日,以“农民工司令”著称的张全收回到河南。这一次,他打算在老家四处周游,再次说服自己的老乡到南方去。回到驻马店的张全收几乎每天都要到农村作报告:

“只要到我公司,管吃管住,无论有无工作,每月都能领到1300元至1800元工资。”从年初经济危机时的四处退工,到现在的大批量招工,张全收大胆放出豪言:“我的金融危机已经度过!”

接连多日,记者对张全收的招人之旅全程跟踪,探访其是如何度过这场经济危机的?他的这次大规模回乡招工,能否被视为经济危机很快就要结束的信号?如果占中国出口相当份额的珠江三角洲再次有工作了,是否预示着中国最大的增长发动机就要再次开始转动了?

“民工司令”的战前总动员

8月14日凌晨4点,风尘仆仆自深圳赶回的张全收一行不敢在郑州停留,他要急着回家。他的家在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但张全收并没有先回村,而是领着司机、秘书直奔驻马店西园宾馆,在这里,一帮人忙活开了,有布置会场的,有打印宣传材料的,有通知人的……

第二天上午,西园宾馆二楼容纳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从驻马店市各个县区赶来的村民们在认真听着张全收的报告。主席台上的张全收说到激动处,便拿着话筒站起来讲:

“我这次回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招够两万人,这两万人都要靠与会大家的帮忙了,当然,凡是帮我招人的,我都不会亏待大家。”

会议室内的这些村民,是张全收新招的驻马店市各县区负责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张全收招人。由于突然而至的民工荒,让张全收不得不改变以前坐等工人上门的做法,他准备在驻马店采取一个新的招人模式,以各个县、乡、村为基地,设立众多的业务代表帮他招人。

对于这次会议,张全收称其为“战前总动员”,现在打电话找他的,大多都是要人的,其实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与他合作的企业现在究竟缺工多少。

“路费报销不?”8月15日,在西园宾馆的会议室内,来自确山县刘庄乡的王根喜冲着张全收发问。王是村委会副主任,被张全收发展为招工业务员。

“报销路费,大病、工伤全包,但要干够一个月以上。我怕有些人是为了白坐车过去玩。”张全收拍着胸脯向台下100多名业务员表态。

8月16日,张全收的“报告会”转移到了汝南县常兴乡,为了迎接这位全国闻名的“农民工司令”,当地政府不仅在乡政府大楼前挂上了欢迎的大红横幅,还组织全乡各个村的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前来参会。听着张全收的报告,百丈屯村59岁的贺国喜老汉有些不相信地问记者:“会有这好事儿?有活没活干都能保证一月领1000多元工资?我儿子、媳妇都在深圳打工,旺季时好找活,淡季时就得回来等,这下好了,我给他们说说叫他们找‘张司令去。”

常兴乡党委书记赵银中告诉记者:“常兴乡有16万亩耕地,是典型的农业大乡,总人口5.7万,劳动力1.5万,乡里的主要产业也就是劳务输出。现在有了‘张司令这么好的平台,我们会抓住这个机会,以乡民政所、社会保障所牵头,认真组织,把此次劳动力转移,作为秋收前后的重点工作来抓。”

接下来的几天,张全收一行不断奔波于驻马店市下辖各县区乡村,一场接一场地作着报告。

8月19日下午,正阳县的大雨没能阻止张全收的报告。正阳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宇兴陪同他一起来到雷寨乡。王宇兴告诉记者:

“正阳县全年劳务输出在207人左右,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减少至19万左右,现在有好多急于外出打工的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张司令的‘招兵买马真是雪中送炭。”

“司令”变“旅长”

文化程度不高的张全收靠干体力活在社会上闯荡多年,在砖瓦场、建筑队打过工,炸过爆米花,也开过小巴,如今仍能脱口而出爆米花时的顺口溜:“左手拉、右手搅,大脚一蹬又一毛”。

几经努力,转战深圳的张全收创办了“全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专招河南籍老乡。他负责给老乡们找工作、发薪、维权,包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而他则向这些用人企业收取管理费。自2003年至2008年的几年间,由于珠三角地区闹“民工荒”,张全收和他的农民工迎来了他们工作的黄金年代。鼎盛时期的2008年,在全顺公司的农民工每月最低工资能拿到1200元,工人人数也猛增至1.8万人,张全收因此得名“农民工司令”。他曾放出豪言:“2009年,将用工规模扩大到2.5万人”。

然而话音未落,金融海啸的寒流就已经越过了太平洋,将他打了个措手不及。2008年12月5日下午,广东省河源市一家工厂打来电话,说要退回400名工人。第二天,张全收凌晨4点就起床出发,这一天他要连跑4个地方,都是因为工厂退工,他要亲自处理善后。而此后,他接到的类似电话越来越多。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大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而大规模返乡。2009年春节过后,更大的压力向张全收袭来。刚过农历正月初十,他的公司就来了5000多名农民工。虽经四处奔走,但至2009年2月底,还有1800人待在宿舍区里。

广东省政协不久前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就业压力进行专题调研显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广东省已经有277农民工下岗,而今年一季度企业用工量同比减少20%左右。

但就在张全收的危难时期,他被河南省推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3月,他带着提案到北京参加了“两会”,其中6条提案全都是关于农民工和农村问题的。

“民工慌”变“民工荒”

不过,幸亏这种困境没有维持太久,转机自今年4月份开始,一些大企业订单逐渐增多,珠三角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开始活跃起来。陆续又有工厂上门要人。这令张全收紧绷了几个月的神经稍为放松。

突然而至的“民工荒”可能是张全收在年初做梦都不会想到的。8月20日中午,远在深圳的恒泰玩具厂行政总监于枫再次拨通了张全收的电话,这一次,他仍在问他要人:“我现在缺7300人,你能不能先给我100人?”恒泰是张全收的老合作伙伴,厂子里有500多人是全顺公司的。

记者随后与深圳多家企业负责人联系,均声称“缺工”。东莞某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市场策划许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珠三角最大的制造业人才招聘基地,高峰的时候,每一场招聘会都会有5000人来应聘,而现在只有不到3000人,工人少了,要人的工厂却多了,巨大的供需缺口让工人变得很吃香。”

事实上,目前不仅是珠三角出现用工紧张。长三角也出现类似情况。

记者日前从温州市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和一些中小企业了解到,当地部分行业近期也出现“用工荒”。全市(以温州市区为主)大约用工缺口15万人,涉及的行业主要是制鞋、服装、电子、电器、眼镜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深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开数据显示,自今年

4月份以来,深圳市由年初的岗位缺口首次转为了用工缺口,6月份的用工缺口更是超过了6万人。

短期合同成就张全收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教授曾跟踪调研张全收的公司多年,对他公司的运作模式了如指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全收的回乡大规模招人,与南方新一轮的‘民工荒有关,但要由此判断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为时尚早。现在的经济确实在回暖,这与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前段时间大批的农民工回乡有关系。但经济危机是否过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作为东莞市劳动局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萧欣欣一直关注东莞企业的用工情况,对于目前企业订单的增加和劳动力的短缺,萧欣欣认为主要是国外的生活,必需品通过前半年的库存消化之后需要补充,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订单都是一个季度的短期订单,而在往年总是在年初就已经下了全年的订单。对于目前这种用人的火爆究竟能维持到什么时候,萧欣欣称“没有多大把握”。

与萧欣欣的观点相同,深圳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夏有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隐忧:“深圳市今年上半年出口是一1 8,1%,而东莞上半年的出口为-24 2%,这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可掉以轻心。”专家、官员的担忧,同样在张全收的招工过程中得以显示。在张全收作报告的一个乡,一位乡社保所所长与记者交流:

“现在我们以政府的名义大批给‘张司令招人。现在他可能缺人,工资也会有保障,但过完年会是什么情况呢?于建嵘教授在电话中也称:“张全收可不傻,赔本的买卖他不会干。不过通过这些年对他的跟踪调研,确实发现他干的这个行业不仅替政府分了忧,也承担了不少社会责任,自己也从中受益。他所说的包吃包住,包工伤、包大病都是可靠的,也经受了考验。”

短期合同如何调配成长期合同

对于这些担忧,张全收则笑称:

“不是问题。”一是因为,他的合作企业已从原来的100多家增至200多家,况且他现在与这些企业签订的都是常年合同。因为这些合作企业遍及电子、服装等几十个行业,不同行业的淡旺季不可能同时出现。像一些日资企业,往往是春节前后是用人高峰期,而一些玩具及圣诞礼品卡企业,往往是6月至10月份为用人高峰,春节前后则正好是淡季。这样他的公司就好像一个屯兵场,随时可以调配,基本上能保证招来的工人常年有工。另外,有些企业对于一些技术熟练工人即使不缺工也不愿意退回来,因为怕万一来了订单不好再找到熟手。对于这些厚道的企业,张全收笑着说:

“他厚道咱也厚道,他缺工时,咱都紧着他先送。”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劣质企业均已倒闭,而留下来的企业都是信誉比较好、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与这些企业合作更有保障。张全收趁着这少有的空闲时间,大量培训工人,从每天早晨的跑操、喊口号,到白天的技能和安全培训,这些训练有素的工人,是让好多企业愿意用工的重要原因。

恒泰玩具厂行政总监于枫也承认,用张全收的工人虽然多交了些管理费,但划算,一是省去了四处招工之苦,二是淡季的时候节约了开支,还有就是他的工人好管理。

于建嵘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其实张全收的这种模式在国外早就有了,所不同的是张全收根据中国的国情有了一套自己独创的东西。根据国外运作的情况看,这种用工模式迟早会替代单个农民工直接对公司打工的老模式。至于张全收的这种模式还能走多远,规模能壮大到何种程度,于建嵘说:

“这要走着瞧,你别看全收身上挂满奖章,但他背后是成千上万农民工的吃喝拉撒,有时候,他也会痛哭流涕。”

猜你喜欢
司令用工农民工
神通广大的秋司令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影子
可爱的“汤”司令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