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佛桌上开花”

2009-12-09 05:55
天津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方丈文具盒李老师

李 霞

“老师,不好了!天雄把晓东的头打出血来了!”课间操铃刚刚响过,班长大伟就急匆匆地跑来向我“报案”。

我一听,脑袋“嗡”地一下大了许多,这个天雄,真不让人省心,天天给我捅篓子,真是气人!我慌忙赶到教室,只见晓东正用手捂着头,蹲在地上痛苦地呻吟,我赶紧让班长和我一起将晓东送到学校卫生室。校医检查了一下,说晓东头上的伤势不重,只是磕破了一点皮,擦上点外用药就能止住血。我的心这才平静了一些。

随后,我了解了事发当时的情况。原来,下课时,晓东急着往操场上赶,准备做课间操,一不小心把天雄的文具盒碰到地上了,晓东主动道歉并帮天雄捡起了文具盒,可天雄却蛮横地将文具盒砸到了晓东的头上,因此才发生了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

脾气暴躁的天雄来自单亲家庭,他的父亲嗜酒成癖,还经常对他的母亲实施家庭暴力,后来他的父母离了婚,天雄由父亲抚养。受到父亲的不良影响,天雄的身上也沾染了不少毛病。在学校,学生们给天雄起了好几个绰号,如“小霸王”、“鬼见愁”等,提起他的名字,学生们都纷纷摇头。平时,只要看见哪个同学穿了件新衣服,他就会故意把人家的衣服弄脏:只要看见哪个女同学剪了个新发型,他就会把碎纸屑或粉笔末往人家头发上撒;他还时不时地将这个同学的书藏到那个同学的书桌抽屉里,或是把某个同学的文具盒扔到垃圾箱里……班里很多学生都受到过他的欺负、戏弄,他身边的同学无一不叫苦连天。尤其是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毛病更多了,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问题行为的危害面也更大。有的教师说,“这个学生真是‘不得了,就差把学校的主教学楼给掀翻了!”他在学校里成了人人“畏而远之”的“异类”,学生们对他望而生畏,教师们对他无可奈何。有的教师干脆把他当作了“透明人”,说“要想让他变好,除非是‘西山出太阳”。

作为天雄的班主任,面对满身毛病的他,我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我常常暗下决心:不如也学学他小学班主任的做法,把他放到教室最后一排的旮旯里,让他自己坐在那儿,远离其他学生,让全班学生疏远他、孤立他、排斥他,这样班里或许会少出些乱子。

可是,最近看到的一则佛教小故事,却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则故事的大意是:有一个小和尚,深得寺庙方丈的喜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小和尚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城市霓虹迷住了他的双眼,从此他迷恋上了城市的繁华和纸醉金迷,只管放浪形骸,不再想修行之事。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澈明净的月光洒在他的掌心,一切繁华和喧嚣仿佛都化为那一轮皎洁的月。那一刻,他突然忏悔了、顿悟了,他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不料方丈深深厌恶他从前的放荡,不愿再收他为弟子,还狠狠地对他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获得饶恕,除非佛桌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惊见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连忙下山寻找弟子,但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一天就凋谢了。是夜,方丈黯然圆寂,临终时说道:“这世上,没有一个浪子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是啊,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虽然罕有但完全可以变成现实的“奇迹”,就如同佛桌上开出的花朵一样。而让“奇迹”在现实面前陨灭的,不是犯错者曾经的错误,而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想想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司空见惯的呢?有些学生自由散漫,调皮捣蛋,教师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但没有什么效果:有些学生思想品德落后,打架骂人,教师批评之后,他们反倒满不在乎:有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疯玩,学习成绩差,教师指出多次,他们还是屡教不改……于是,教师们感到心灰意冷:不再相信这些“问题学生”的眼泪,说那是“鳄鱼的眼泪”;不再相信他们偶尔良好的表现,说那是“装装样子,坚持不了三天”;不再相信他们“日后会改正”的承诺,说“耳朵里的老茧都听出来了”……于是,“问题学生”们被打入“冷宫”,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把他们当作空气一般;对他们讽刺挖苦,用难听的话来羞辱他们:甚至发动其他学生一起来“对付”他们,一旦发现他们有违纪行为,便“发动群众”,群起而攻之……于是,这些学生便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认为反正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教师的赞赏、同学的鼓励,那又何必费劲儿去改正错误呢?

天雄不正是这类“问题学生”的典型代表吗?他身上的问题确实很多,但他绝不是一无是处、“不可救药”。“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我们的教师有没有足够的耐心,是否作出过足够的努力。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李老师转化“后进生”小万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尤其是李老师教育学生的那种百折不回的耐心和勇气更令我深深折服!

小万和天雄一样,也是个从小就被“放弃”的离异家庭的调皮孩子,一个屡教不改的、学习和品德方面的“双差生”。然而李老师没有放弃,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他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能够教育、转化小万的契机,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使小万这样一个“问题少年”,一个曾经被多数人“看轻”的“坏孩子”逐步树立起自信,抬起头来走路,站在国旗下讲话,成为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好学生。他无私地包容学生,可见胸怀之博大!他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可见信念之坚定!面对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生,他不抛弃,不放弃,这需要多大的爱心和毅力!

想想我自己,虽然也想做一名好教师、好班主任,可自己的教育行为与优秀教师比起来差距还是太大了。我们应当时刻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时付出了多少耐心?动了多少脑筋去分析他们“双差”的原因?去学生家家访了多少次?真正跟他们近距离接触的时间有多少?师生倾心交谈、共同玩耍的时间有多少?这些教育的细节问题不容小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对这些教育细节的把握,更是教师师德和事业心的体现。从深层次上讲,我们放弃了“问题学生”,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还缺少真诚的奉献精神,缺少对教育事业深沉、无私的爱!

每个学生对于一个班来说是几十分之一,对于学校来说是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对于学生所在的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他(她)是百分之百。因此,对于每个“问题学生”,我们决不能轻言“放弃”,而要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百折不回的耐心和勇气”去期待“佛桌上开花”……

思考良久,一份“后进生天雄的转化方案”在我的脑海中渐渐地清晰起来……

我期待,也更坚信,“佛桌上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责任编辑邓蕙)

猜你喜欢
方丈文具盒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你已经做了”
“你已经做了”
我的文具盒
舍不得您,李老师
文具盒里的宝贝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文具盒的自述
李老师的心事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