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

2009-12-08 08:36鲍建青
会计之友 2009年2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职

鲍建青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以及会计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工作中变得异常重要。文章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从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情况下,按照现有的社会法律、法规和会计原则的要求,根据会计理财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业务性质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最终的财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会计职业判断大致表现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实务的运作等方面。会计职业判断同时也贯穿于各种职业层次,无论是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还是一般的会计人员都需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加强会计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会计教学的重点之一。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重学历轻实践经验,缺乏职业判断能力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近几年来通过中职转型、重组、合并等形式组成的,因此师资的层次、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相差较大。近几年,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学校师资严重短缺,多数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往往以学历达标作为基本标准,教师多是走出课堂就走上讲台,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虽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仅仅是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并未真正引导教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院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其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就不强,往往只是把会计作为一种定论灌输给学生,学生接触到的仅是具有固定模式的会计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职业判断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从事具体会计岗位工作,具有专业岗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已经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形成了共识。课程设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具

体体现。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本科压缩型”现象或强调学科型的倾向,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轻实践。有些院校虽已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重视得还不够。此外,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具体会计事项做出判断,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而目前,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仍停留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传统的会计课程上,即使一些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大多也是理论型的,很难产生效果。致使学生不能宏观地从经济学、管理学的领域对经济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三)教学手段、方法重理论讲解轻能力培养

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已经认识到运用实物模拟、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导致教学设备跟不上,部分教师自身的素质导致其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大部分高职会计教学都还是“填鸭”式的知识传授,老师只管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准则、法律法规和条文,根本不管学生究竟能否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会计判断,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四)实践教学与实务脱节,不利于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大多是采用产品制造企业会计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实训项目基本上都是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由于在模拟实训中不存在具体的会计环境,所给出的问题都是十分规范的,基本上把需要进行职业判断的要素作为已知条件给出,实训课程往往变成了验证性训练,学生根本不需要进行判断,也就无法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五)课程考核不规范,阻碍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会计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考核中,大多以笔试闭卷为主,更多地侧重于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实践能力的训练松懈下来,更谈不上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造成在校各门功课全优的学生到了实际工作岗位却表现得无所适从。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基本前提

任何阶段教育都应该有其培养目标,我国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向社会培养会计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作为未来会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必须在学校中予以培养和锻炼,如果在校期间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学生就业后由于没有职业判断意识和相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很难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这样的高职会计职业教育是不成功的。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应注意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为什么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它给各相关利益人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在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使学生牢牢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职业道德的权衡过程,在形成职业判断能力的同时也考验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改革课程设置是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基本保证

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进行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成四个模块:一是基础知识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主要开设《基础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二是专业知识模块,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可将现有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等课程,按照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划分为几大模块(如出纳、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报税、成本核算等),并针对每一技能模块提出明确其培养目标及技能要求。三是技能训练模块,该模块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包括书法、珠算、应用文写作、计算机操作等技能的训练。四是辅助模块,该模块是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的必要补充,包括《统计学》、《经济法》、《金融学》、《管理学》等课程。

课程设置模块化,能够整合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才有全面而扎实的基本保证。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基本保证

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作为教学主体的专业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教师只有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才能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在课程安排上打破教研室的界限,避免长期只上一两门课的状况。在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派会计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管理,保证教师真正进入实习单位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会计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从企业、事业单位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在会计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会计处理经验,可以把平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传授给学生。通过他们把企业最新的技能,最新的管理理念带到学校,使教师和学生从中能接受良好的职业熏陶。

(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并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判断是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

会计职业判断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是在会计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逐步积累起来的。

1.尝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安排在实训室,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边讲边练,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

在手工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还应该利用原有的资料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操作,将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相结合,从形式、内容、速度、结果等方面比较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的异同点。这样,既掌握传统的操作技能,又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应用技巧,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教学是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使学生亲临工作一线,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可选择不同行业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要尽可能取得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给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五)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手段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及多角度思维方式。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也有助于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会计教学方法应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注重“理论教学”向“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教学”的转变。会计教学方式应当由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转化,由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甚至多向交流转化,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化,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由重视记忆训练转变为原理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采用互动方式讨论、分析案例,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他们的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给予重视,使学生在案例中领悟会计职业判断。教师还可将教学软件引入课堂,在教学中使用实物、图片等作为教学工具,这样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还可以配套使用财务会计软件,如用友、金碟等会计财务软件,讲完一部分理论之后,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软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实践训练,这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六)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是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保障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是一种“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中心,考核方法力求全面、真实。

高职会计专业的考试内容,应依据专业教学大纲和社会对会计人才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运用会计知识的职业能力考核,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根据会计专业不同课程的不同要求,建立一套灵活的、开放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对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可以既进行理论考核又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两者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则可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既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既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对于操作技能考试,还可以操作和口试相结合。例如,对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实训能力的考核以及对其校外实习的考核,教师应在检查实习作业、实习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通过提问或答辩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甄别学生对实习内容掌握和了解的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分。

总之,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会计教师要时刻不忘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力和适应力及职业判断技能,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2): 10-12.

[2] 杨有红.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J].会计研究,2000(8):46-50.

[3] 李永清,杨鹏霄,刘强.如何创新高校会计教学与实务的对接[J].会计之友,2008(4中): 80-82.

[4] 阎达五,王化成.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会计研究,1998(9):8-13.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专业群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