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寒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和与其相关的工作。具体讲,就是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乡村居民生活创造条件的基础设施。
今后,农村水利工作应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垃)。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人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砖砌化。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抗旱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溉,抗旱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抗旱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4加快小城镇防洪、抗旱工程建设。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抗旱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就目前而言,我省一些小型河流的河坝和小型水库的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其中一些流域甚至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一旦发生较大的山洪灾害,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5提高农村供水能力。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出现了农村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必须提高农村特别是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建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同时,在农村居民饮用水源布局上应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解决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环境风貌。
6强化防洪、抗旱工程的管理。防洪,抗旱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则产安全,关系到二厂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第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费用征收政策,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第二,要界定二正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上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要做好管养分开和市场化机制操作工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要研究制定防洪、抗旱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防洪、抗旱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防洪、抗旱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防洪、抗旱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解决防洪、抗旱费用问题。
7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农村水利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不具有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能力。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一家一户办不好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应该通过建立农民用水产协会来进行解决。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准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二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灵活掌握,还可以由水利站直接管理,也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私人经营,还可以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或聘用“能人”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