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2009-12-03 08:25
航空知识 2009年9期
关键词:大总统航空飞机

江 东

一度被淡漠的先驱

迄今为止,有关冯如的中文研究报告与文献不下240篇,最早见于报端的要数1909年7月第75期的《广东劝业报》。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人对冯如的专门性研究却少之又少!如1939年由大飞行家厉汝燕所著的《最近之12年世界航空之进化》一书中,竟未提及冯如二字。甚至到了1973年,台湾著名的《中国的空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航空掌故》中还将秦国镛尊为“中国航空第一人”。在大陆情况也不正常,连1979年出版的《辞海》都没有收录冯如条目!海外虽然存在一些早期的文献,但长期乏人深究。

大陆真正重视冯如研究的始于数人:即原广州博物馆研究员黄汉纲;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长、西工大的姜长英教授,航空史学家、空军博物馆首席研究员陈应明;广东航空史学家关中人和航空知识杂志社原社长谢础。他们严谨的治学过程,对收集、甄别、归纳和考证冯如史料起到了启蒙、开创和推动的重要作用。

1993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航空史研究会在冯如家乡召开的冯如专题研讨会,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缅怀和探讨冯如伟业的一次学术盛会,大会发表的诸多论文和所进行的大讨论对推进冯如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澄清了过去数十年中出现过的一些误传和谬误。

考史以正视听

研究先人历史、尤其是科技史,应该遵循“察微知著”之史鉴功能。现根据绝大多数专家的研究成果和笔者在浏览了众多研究文献后的体会,特别需要在此澄清的冯如史实主要可归纳为以下20余例。

冯如出生日有1883年12月15日等三四种说法,现应统一确认为1884年1月12日。

有报道说,冯如是在研制成功飞机以后才回国成婚的,实应在研制之前已完婚(16岁)。而开始考虑研制飞机始于1906年即22岁时。

冯赴美谋生日期曾有二种以上的误传,实应为1895年12岁时。

冯最早的助手并非朱竹泉、司徒壁如、朱兆槐三人,而应是黄杞、张南(张道南)和谭耀南。前述三人是1909年10月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以后才加入的。

有资料称冯在旧金山租房开过飞机厂,此说与事实不符。应是在奥克兰市租得东九街359号房建厂(见当地当时的文献报章)。

有资料称,冯是在1907年开设上述工厂的,实应为1908年5月。

有多处资料称冯是靠“节衣缩食省下钱来造飞机的”,此论与事实不符。因据公司《股份部》一章第8页曰:当时集资5875(美)元,在耗去5384.97(美)元以后,股东们看好公司前途,于1910年10月第二次集资664(美)元,终于在1911年1月18日“制成第7架”并试飞成功。……“前6架”耗用去5384.97(美)元,而冯和他的三位助手的月工资总共才55(美)元。

《近代中国科学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称:冯如造出了水上飞机。此乃外行人误传所致也。旧时我国文献,以“飞船”称呼飞机者不在少数,然个别后人以为它就是现在意义上的水上飞机了。其实冯从来就没有接触和试制过水上飞机。

据《广东简明史》称:冯于1908年4月“即造出飞机,但试验失败”,此与事实不符。因为冯到了1908年的5月才租房开厂,何来飞机实体?至多停留在纸面上而已。

《美国华侨史》一书称,冯干1911年1月19日进行了成功的飞行,实为18日。此系美中两国时差所致。虽换算成中国日期应为19日,但事件发生在美国,拟以美国当日(即18日)为准予以记载。

《民国人物小传》、《广州史话》和《航空知识》等书刊曾称冯参加了1910年举办的国际飞行协会在三藩市举行的飞行大赛,并有“华侨观众欢呼雀跃……”等描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冯从来没有参加过国际比赛,也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如果真有此事,当地华侨报纸未作只言片语报道也有悖常理。这只是后人根据冯如1910年底几次飞行的最佳纪录杜撰出来的一个爱国主义小故事。

不少旧书刊说到孙中山先生看过冯如1909年9月的飞行,这不符合事实。原因非常简单,当时孙中山在伦敦而不在美国,更不可能专门赴美去观摩一个不曾相识的年轻人的一次飞行尝试,况且当地报纸也从未提及现场有孙先生。有书称1910年6月孙看过冯如飞行,可惜孙6月份正在日本、槟榔山和新加坡一带,故同样不成立。

有文章说冯于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9月)归国,错。实应在宣统三年元月二十四日(1911年2月21日)抵达香港,再由两广总督张鸣歧派“宝壁”号军舰迎接至广州。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冯如归国携回二机并准备把在美的飞行器公司迁回广州,这也与事实不符,实际上公司是同船而归(见《广东飞行器公司征信录》1911年2月19日帐录)。另外,是只带了朱(竹泉)、朱(兆槐)、司徒(壁如)三助手回国,而非国内某文所说的携带公司全体制造人员一同回国。

《粤省航空事业沿革之概略》称:“冯如……带回飞机一架,该机为普沙式,在小北校场试演”,这也与事实不符,实应在广州东郊燕塘举行。在小北校场飞行和失事者实为1914年8月的华侨陈桂攀,而非冯如。

据《民国人物小传》称,冯于1911年4月8日在燕塘飞过,这与事实不符。实为比利时飞行家云甸邦在燕塘的飞行。后一说已有许多文献可以作证。

《冯如墓》一书说,冯如殉难是在当天作第二次起飞中发生的,其实不对。按《冯如小传》记载,8月25日仅飞过一次,“飞高120英尺(36.6米),向东南行约五英里(8千米)”即坠毁。当地当时所有报道均未说到飞了二个起落。

《中国航空沿革》、《恩平县志》、《国父与空军》及《冯如瓷画像吴汝让之题词》……等文献分别误称冯如殉命于宣统三年、民国元年七月一日、民国二年、1911年三月初十和1911年4月8日,现在可以确定的是1912年8月25日。

1964年8月3日的《南方日报》和1979年1月号《航空知识》等多种书刊称冯殉命于28岁,29岁、30岁或31岁时不等。实际上是计算误差引起的差异,按阳历计,应是享年28岁零7个月13天,概称28岁;按阳历落地占岁计,则为29岁;按夏历落地占岁计,则为虚30岁;按老法夏历落地占岁添闰(月)计,才是31岁。

《冯如墓》等文章称,碑后刻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按少将阵亡例抚恤冯如家属”字样,这与史实明显不符。因为当冯去世时,孙先生已辞去大总统一职,怎能仍以大总统的名义下令抚恤呢?事实是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根据广东军政府之请求而作了批复命令,且发生在1912年的11月16日。由于当时碑上没有刻上袁的名字,故被人想当然地误认为是孙中山。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有称由临时大总统批准建造而成,实际上始终没有开工。直到1988年的8月,才由广州教师郭纪勇等人捐造,次年2月落成。

所谓“冯如一号”和“冯如二号”,只是20世纪后半叶研究者为方便叙述而设定的冯如飞机代号,冯如从未为自己的飞机设定过型号称谓。

部分书刊称“冯如二号”主要模仿了法尔曼飞机,其实根据外形推断,应该是主要模仿了“寇蒂斯”A型飞机的样式。

责任编辑:阚南

猜你喜欢
大总统航空飞机
飞机失踪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拼座飞机”迎风飞扬
乘坐飞机
双雄会:1912年的两位“大总统”
神奇飞机变变变
1913年大总统选举前后袁世凯心态分析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