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霞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而创业则是时代的永恒主题。在21世纪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国已有120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近千万。高等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开展创业教育并探索其实施模式提供了先天条件。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影响最直接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创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采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创业教育实施模式,并不断探索和研究其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对待的课题。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创业”在《辞海》中解释为“创立基业”,也就是创立一项事业的基础,然后不断壮大与发展。创业教育是一个基于创业而产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创业人才,使其具备从事创业活动能力的教育,关注点在培训和培养从业人员,主要在高职院校展开。而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所要实施的创业教育则是一种广义的创业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开创性的个人教育,其关注点在于人才的本身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和塑造人的开创个性,培养人的创新素质。
高职创业教育就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使高职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的育人活动,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二、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要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曾明确提出:“就世界范围而言,21世纪有50%的中专生和大学生要走自主创业道路。”[1]美国的创业教育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教育阶段,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德国也在1999年提出了一个口号: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2]相对于这些国家,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直至1997年,由清华大学发起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在全国学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逐渐发展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计划大赛,创业教育才在全国高校得以展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2.实施创业教育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突破口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来的扩招,已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即在读大学生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从1998年的⒐8%提高到23%,已超过国际通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于2002年从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的阶段。[3]2002年国家首批扩招的学生走上社会,毕业人数达145万,而2001年只有52万人。2004~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分别为280万、350万、413万、495万和559万。预计“十一五”末期将达到700万人。[4]此外,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一个不规范的发展阶段,国家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毕业后找不到全职工作的毕业生比比皆是,“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已不足为奇,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只有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创业实践的素质,从而实现“一人创业多人就业,多人创业就业不难”的局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实施创业教育可以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增长
创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被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所证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进入创业型经济时代,如今美国95%的财富是由1980年以后受到良好创业教育的“创业一代”创造的,因此,创业家被称为美国经济的新英雄。[5]创业已成为创造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大学生进行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4.实施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
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和长期封闭的应试教育使他们很少关心自己的未来,或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家长的安排上,疏于人际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素质差。[6]尤其是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高考的失败使他们缺乏自信心、悲观消沉,这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应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和意志力,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人们一生从事一种职业的状况已成为历史,对高职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促使其掌握创业技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及实现人生价值。
5.实施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生源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普通高校的进一步扩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直接影响,使高职院校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可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增强其创业技能,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这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目的,也是高职院校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设想
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学生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来探索和创建适合他们的创业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心理品质的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创业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市场又是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更是残酷激烈,在创业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随时都会降临,诸如资金的短缺、客户的丧失、竞争对手的打压、技术上的难题等等。一个创业者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耐挫折心理,是不可能取得最终成功的。高职学生步入社会后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导致了他们对就业和创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自信心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预设一定的逆境氛围,让学生进行独立判断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达到磨炼意志、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学校还可以开设成功心理学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2.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旨在让高职大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其生存的空间,并能在职业的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学院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创业、就业来完善课程设置,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以创业学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体的选修课,使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要增加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从而增进学生对创业理论的理解。
3.加大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
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和创业教育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鉴于高职创业教育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应适时合理地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力度,以使学校有足够的经费开展创业教育。地方政府可结合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优惠等政策,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有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后自主创业。[7]
4.完善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和社会保障
要建立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创业素质的各项学院管理制度,如完善学分制、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发掘专业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选择专业的广阔空间。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意识保障、社会环境保障和政策保障,包括为学生创业提供舆论引导、心理支持及为创业实践提供有力的自然条件、市场环境、人力资源以及工商、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保障的政策。
总之,对高职院校来说,实施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虽然我们已经感受到创业教育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从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创业教育,探索出适合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潘美意,杨立君.高职学院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殷朝晖.“皇帝女儿也愁嫁”:如何加强研究生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10-31.
[3]白宇.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新长江,2009(2).
[4][5]骞东伟,王仲德,李晓安.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黄朝晖.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7]高丽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