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鹤生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去年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投资“单兵突进”的局限性已经暴露,没有民间投资跟进的政府投资,在效率上大打折扣。本文从临湘市个案入手,尝试对中西部欠发达县域民间投资的基本态势、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和对策措施进行粗浅探讨。
一、基本态势:民间投资异常活跃效果显著
(一)民间投资规模扩大。据统计,2006-2008年临湘市民间投资额每年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2008年已达23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9.4%。对临湘市GDP的贡献率也从2006年的53.25%上升到2008年的61.38%,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鼓励“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如海螺水泥、兆邦陶瓷等也入驻临湘。本市一些个体、私营企业经过原始资本积累,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小打小闹的投资和经营方式,投资上百万上千万的项目日益增多。如江南油脂、富食村、“十三村”等民营企业。
(二)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民间投资由一、三产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全面深入。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出租、转让、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吸引了一批有远见、有魄力、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民间投资者,为县域民间资金开辟了新的投资领域,逐步由家庭经营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向非生产性的文化教育、IT等行业拓展,涌现了如智远电脑、文武学校、创意电脑等一批民营企业和私立学校。目前,民间投资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并且在一些领域已占据主要地位。
(三)民间投资主体多元。近年来,民间投资主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出集体经济大幅度减少,股份有限公司、私营、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迅速崛起,竞相发展的格局。调查显示,近年全市民间投资中,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比重占近八成,成为民间投资的主导力量。
(四)民间投资效应明显。调查显示,民间投资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动脉”。据统计,2008年,全市民间投资企业上交税金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占财政总收入的21.15%,2008年民间投资总额分别占全社会投资和全市生产总值的68.85%和33.33%,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80%,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近二十个百分点。二是社会就业难题的“减压阀”。随着国有经济的淡出,县域经济已成为民营经济的天下,临湘市民间资本主要投向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行业,因此,民间投资企业已成为地方就业的主渠道。三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催化剂”。截止到2009年上半年,临湘市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达到40家,除少量解散关闭外,绝大多数通过产权出让,破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兼并、租赁和承包等方式,剥离了不良资产,注入了民营企业的优质资产,实现了民营化经营,不仅使国有企业改制成为现实,也使不少濒临破产的企业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四是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投资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投资领域。水利、集镇改造、学校、旅游、体育设施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民间投资,在财政很少投入的情况下,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也催生了一批明星小镇,临湘市羊楼司镇还是国家城镇化建设试点乡镇。
二、主要问题:民间投资流向和流量不尽合理
(一)生产性投资少,投资明显缺乏后劲。临湘市是中西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级市,“有钱就盖房”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调查反映,大多数居民将积攒的钱,除一小部分用于正常的生产开支外,首先考虑的就是用于私人建房、购房及相关非生产性投资,而对于有一定风险的生产投资不敢更多地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民间投资缺乏后劲。
(二)投资结构集中,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民间投资一般看重的是投资能快速回报,而又容易上马的短、平、快的项目,相当一部分投资还停留在资源的开采和简单的粗加工上,深度加工的能力不足,特别是一个好的项目和好的资源别人投资后,看见他赚了钱,便一哄而上,出现区域内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临湘市相继上演的“苎麻种植热”、“砖厂热”、“小造纸热”等,均以投资者损失惨重收场。
(三)投资总量偏小,规模效应难以形成。民间资本个头小、分布散、实力弱,独立投资能力不足,加之缺乏能够聚集民间资本集合投资的平台,因此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本与民间资本无缘。民间资本大都投向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所以普遍存在投资规模小,规模效应难以形成的现象。临湘市个体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金在500万元以上仅占14.57%,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资本金在50万元左右。
三、制约因素:民间投资的生存环境不优
(一)投资观念滞后,民营企业素质偏低的束缚。一方面,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人长期以来的理财观念比较落后。2009年7月末,临湘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42.16亿元,年均增长率多年来均在两位数以上,加上居民手中持有的现金、国债等有价证券,这笔民间金融资本相当可观,若挤出10%的储蓄资金用于投资,全市就是4.2亿元,投资潜力巨大,但居民投资欲望却不强,据储蓄问卷抽样调查显示,闲置资金首选“储蓄存款”的居民占比高达78.5%,其原因主要是供子女上学、防病、养老等。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在资本原始积累初期大都采用个体业主制、家庭制、合伙制的管理方式,不可否认,在当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管理方式就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和束缚。与此相连,民营企业在投资决策上主要凭借经营者的个人经验,受经营者知识结构、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局限,较难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二)行业限制较多,准入门槛仍然过高的障碍。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民间投资仍难以享受与其他投资主体同等的待遇。行业准入限制较多,束缚了民间投资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民间投资主要投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而这些行业基本饱和,竞争激烈,投资盈利的空间有限,投资者的积极性受到抑制,无人愿意进一步投资,而民间投资意愿强烈的投资收益较高的银行、保险、电力、铁路、城市建设等行业,大都有垄断、半垄断色彩,民间资本还很难顺利进入。
(三)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的制约。世界银行调查认为在中国投资最大的劣势是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民间投资发展的瓶颈,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制约了民间企业的投资能力。从间接融资看,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随着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明显增强,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惜贷”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信贷支持力度虽然有所加大,但总体看仍杯水车薪。据调查,临湘市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满足率仍然不到20%。从直接融资看,民间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机制还不完善,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利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票据融资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因此,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自我积累或非正规、小范围的借债、集资或股权融资,此类融资由于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投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政府服务缺位,投资外部环境欠佳的困扰。在法制制度环境、信用环境、企业生态环境、信息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都相应出台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但有些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在具体的落实中还存在走样现象,在税收、用地、用人等方面与国有投资不能一视同仁;有些政府承诺了的,兑现不了,失信于商;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使企业发展受到限制,成本增高;社会上吃、拿、卡、要等随意侵占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投诉又得不到及时、公正解决,使不少投资者产生“上当受骗”感觉。同时,适应民间投资特点的信息咨询、技术支持、法律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也不健全,这些都困扰着民间投资的扩大。
四、对策建议:创新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机制
(一)营造投资氛围,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实力。一方面,要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现代投资、消费理念。投资也是广义消费的一种,投资消费是积累财富的消费。进一步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力度,鼓励居民将富裕资金以股份或入股等形式经商办企业,以营造投资氛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个人储蓄部分转化为投资,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应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明晰企业产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培养成熟的民间投资主体,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二)放宽准入限制,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刺激民间投资,增强经济活力,关键在于全面有序地开放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切实给民间投资者以“国民待遇”。1.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其余行业和领域都应放开让民间资金投资或控股经营。2.凡是允许外商投资的产业都应允许国内民间资本进入。3.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以及教育、金融、电力、电信、铁路等垄断性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4.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并放开产权交易市场,鼓励民营企业入场交易。5.积极鼓励具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三)拓宽融资渠道,破解民间投资发展“瓶颈”。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为民间投资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创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尽快推出创业板,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高科技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是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第四是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借鉴国外政策扶持、援助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用财政拨款和企业参与设立政策性的信用担保机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问题。
(四)加大财税支持,扶持民间投资快速发展。一是要转变政府投资思路,借民间投资补“短板”。政府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扶持可以更多地通过贴息、补贴、合作等方式,与民间资金共同投资项目,这样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用少量的政府资金把民间投资调动起来。二是运用财政手段,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整合、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集中度,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三是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的各种税收减免政策,对民营企业也应一视同仁。如鼓励民营企业安置国企下岗职工,用税后利润扩大再生产给予优惠;对新创办的民营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等。
(五)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民间投资外部环境。一是建立专门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政府机构,如信息服务中心等,为民间投资者提供项目选择、申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还可以定期推出带有明显指向性的招商引资项目,引导民间投资向成长好的产业领域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加透明度。三是进一步清理、规范各类收费、建立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制止和纠正各类不合理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为社会闲散资本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为民间投资服务的意识,建立和培育一批面向民间投资的会计、审计、法律事务所及资信评估机构,服务于民间投资。五是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六是加快法制建设步伐,保护民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取消、废除一些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条例的同时,建议出台《民间投资法》,切实保护民间投资行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临湘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