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峰 陈 晴
庄稼人都知道,有些农作物需要蹲苗。所谓蹲苗,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水,进行中耕和镇压,使幼苗根部下扎,生长健壮,防止茎叶徒长。蹲苗的反义词是疯长。经过蹲苗的玉米杆坚硬而矮细。根深而抗倒伏,棒大而颗粒饱满。实施蹲苗的花生茎矮而团集,耐旱而果多粒大。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地人合一,自然界一些规律亦可移植过来用于育人。庄家生长有其自身规律,人才培育也自然有其自身规律,这是不以人的主管愿望和臆想为转移的。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又是何等景象呢?幼儿穿着尿裤就进外语培训班,孩子整天这个班那个班穿梭于其中,家长恐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结果又是怎样呢?读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航道,学生厌其学,教师怨其教,家长烦其心。为什么今日教育步入这种境地呢?究其原因,浮躁心理、虚荣心态、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所致。这是违背教育规律必然导致的不良后果。
那么,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何?对自己来说培养智能,争取自身解放和更大的自由与空间:对于社会来说尽其最大情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农作物蹲苗又给了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呢?首先,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依规律而教,不是主观拿捏。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其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适时教育。这既不可超前,拔苗助长;也不可滞后,导致“苦学而无成”。其次,全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克服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浮躁、功利、实用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家庭和学校的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育人有其自身规律,急不得,不可施加“添加剂”。否则,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其三,家长应以一种平常心培育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可以理解。但人们又冷静想想,“成龙成凤”者又有几何?而事实恰恰回应的结果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好东西往往长得慢,比如柏树、松树等,长得快的反而发泡,如桐树、杨树等。因此,家长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一种宽厚大度的心态去培养子女,不要随波逐流,要求子女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为子女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怎样,父母的人生境界和文化心态怎样,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着无可比拟的奠基作用。其四,因材施教促进青少年成人成才。青少年欲成其才必须要视其“材”,人的遗传素质、生存环境、接受教育、个人努力程度各有差异,而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不可一刀切,针对学生的“材”而有区别地教育,宜其早便早,不宜其早便迟,绝不可盲目攀比,虚荣心作祟。这样既达不到目的,反而伤害了下一代。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什么时候,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永远牢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可丢弃。
为什么在当前的青少年学生中间,出现似乎“不该长大时他们长大了,该长大时他们长不大了”的现象,正是缺乏蹲苗环节所致。农作物需要蹲苗。育人在特定的成长阶段也需要“蹲苗”,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进三步,千万不可在该蹲苗时反而助其疯长,这样的树苗难以长成参天大树,反而一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倒伏,乃至死亡。庄稼生长有规律,育人也自有规律,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可人为地促其徒长。这就是农作物蹲苗给我们提供的教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