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玲
1小制作的好处
1.1小制作能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
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在进行小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把与制作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开,做到心无杂念,并把手、脑、眼协调起来,共同工作。这些器官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锻炼,动手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品质也得到充分锻炼。例如学生在制作通电螺线管时,要让直径只有1mm的铜芯线紧密排绕在5mm的铁丝上,就要求学生得注意力集中,否则容易出现排绕不紧密的现象。
1.2小制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旦小制作成功,学生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他们就会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共同分享喜悦。在老师同学的赞赏和欣赏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感会得到满足。尤其是这种成功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得来的。所以自制教具能使学生找回自信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制作有色光源的过程中。学生选择了制作的材料有:电筒、无色透明胶片或厚型透明塑料薄膜,红、蓝墨水,各色颜料,透明胶。制作的方法方法是:将无色透明胶片或厚型透明塑料薄膜剪成与电筒玻璃同规格的小圆片,放入沸腾的红墨水中,移去热源,待红墨水冷却后胶片就着上了红色。将红色胶片用透明胶固定在电筒的玻璃上,红色光源就做好了。同法可制其它颜色的光源。实验的方法是:实验时,同时使用两只或三只不同颜色的光源,可观察到色光混合后的颜色。在此活动中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后进生也制作出了相当精美的模型。
1.3小制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小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来操作。更愿意把操作的过程用语言描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当然对于别人的提问也耐心细致地解释。自己的制作如果不够完善科学的话,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去悄悄模仿、改进;性格外向的,更容易虚心接受,甚至会邀请同学一起为他完善。整个班级体也会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的积极向上的景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自制三色陀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的制作材料是:厚纸板、白纸、直径约0.5cm长5cm的一头削尖的竹签。制作的方法是:将厚纸板剪成直径约为5cm的圆。圆的中心钻一个直径约小于0.5cm的圆孔,将竹签插入约2cm处,陀螺就做好了。另将自纸剪成直径约5cm的圆,等分成各占120度角的三等份面积,分别涂上红、黄、蓝或红、黄绿等其它三种颜色。圆的中心剪一个直径约小于0.5cm的圆孔。实验的方法:将做好的三色片套上陀螺,用拇指和食指捻转陀螺,可观察到三色混合后的颜色。有的同学选材不合理,因而效果没有别人的好,他们就互相交流心得体会,相互找出不足和改进的办法。这样做的结果是每个人都制作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且在班级开展了有色陀螺比赛,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更是坚定学好物理将来当一名科学家的信念。
1.4小制作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
小制作基本上是在课外完成的这样的方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反复做,反复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去发现或猜想问题,甚至验证问题的正确与否。在这种无明确任务和固定的实验目的的情况下,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培养,好奇心也会在一个又一个的制作中不断地得到满足。例如在制作小孔成像仪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选择的制作材料有:易拉罐、塑料薄膜、胶圈。制作的方法是:将易拉罐带拉环的一端,沿内圈用剪刀剪去,将塑料薄膜盖上,用胶圈固定,另一端底面的中心钻一个小孔。实验的方法:将易拉罐的小孔对准观察目标,视线从塑料薄膜看过去,可观察到目标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该现象为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但这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产生了决不服输的精神和持久的学习动力。最后主动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2小制作的做法的落实
小制作的好处固然有这么多,但怎样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小制作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可以按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给学生布置简单易行的小制作,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自制教具所需的材料,或者让学生自己准备,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完成。制作过程和操作规则一般先由教师或一、二名学生做示范,示范当中穿插讲解。这样做能使学生了解所做的小制作的过程,并且知道该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知道该小制作的意义,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第二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制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成功感受后就会增强信心,同时也更具有动手制作的欲望,只要肯花心思,每个学生都可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