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莱
科威特是海湾乃至阿拉伯世界禁酒最严的国家。在科威特工作期间,我常到机场接人,看到海关人员天天忙于此事。时任我驻伊拉克使馆政务参赞的谭声增同志曾乘伊航托运一箱威士忌抵科。我去机场接他时,发现一箱酒不翼而飞,我们也不敢过问。
一位法国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位朋友回巴黎休假返科后请他吃饭,突然拿出一瓶法国白兰地,问他从哪弄到的,他说返科时带了两瓶酒,见到海关人员,实话实说,对方没吭声,他顺利过关。他建议我也照此办理。但我回来过关时,对方却把我的两瓶酒没收了。
尽管如此,基于暴利驱使,黑市上仍有酒卖,如一瓶红方威士忌售价100美元(正常价格35美元)。对此,政府强力部门予以严打:没收酒类、罚款4000第纳尔(约合14000美元)、入狱3个月,然后驱逐出境,终生不准入境。
当时,常驻科的外国使团百余家,对外交往活跃,经常举办招待会,没有酒怎么行呢?使节们建议使团长、叙利亚大使纳伊姆博士代表使团建议科政府禁酒不应包括各国使团。于是,纳伊姆博士致函科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巴赫亲王殿下,陈述了上述理由。但埃米尔在科宗教界人士的压力下,未予批准。纳伊姆博士大为不满,不久便离任了。使节们只好另想办法。
中国使馆工作量大,自然需要酒的地方也多。我们对此项工作抓得很紧,采取了以下途径:
打通关节 有一次,杨福昌大使应邀出席当地巨商的聚会,谈及酒的问题。其中不乏多人热情地对杨大使说如需帮忙请不要客气。但有一位老者,坐在一旁,仅听大家议论,一言不发。不久,使馆从香港采购的一集装箱酒类抵科,如何提货,令人大伤脑筋。这时,杨大使想起巨商们的谈话,遂打电话联系,但无一人回应。后来,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那位老者的电话,对方慨然应允。使馆顺利地解决了提货问题。后来,我们又改为从国内带茅台酒,经科贵宾室入境。
蒙混过关 使馆每月都派人去巴格达取送信使文件。由于我驻伊拉克使馆和有关承建公司需要在科市场上购买大量电器、食品等,故我们开面包车给他们带过去。返科时,我们将选购的威士忌同瓜果蔬菜混在一起,装满一车,侥幸过关。科海关人员较友好,一看是中国使馆的外交车,便很快放行。但后来换了一位新关长,一丝不苟,堵死了这条秘密通道。
造酒我在科有医疗队和13家工程承包公司,有上万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渠道带些酒进去,但远远不够用。而最麻烦的是,有些工人将私自带进的酒弄到黑市上悄悄出售,不但被捕,驱逐出境,而且当地警察还常到工地搜查,弄得人人不安。在此情况下,他们开始自己酿酒,我常应邀去品尝。医疗队用白糖酿酒,度数不太高,但口感尚好;承包公司用大米酿酒,度数高,口感差,直冲嗓子,但总比没有强,大家可以在节假日畅饮一番。
苏联驻科使馆弄酒的办法更多。我抵馆后,使团里就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次,苏联使馆的一台钢琴运抵科码头。他们顺利办妥了入关手续后,便由搬运工卸货。工人们发现钢琴很重,但不知其中的奥妙。当他们将钢琴往货车上抬时,竟然发现钢琴在滴水,并闻到了酒味。原来钢琴里装的是伏特加酒。
美、英等西方国家使馆除通过其传统渠道进酒外,还出了不少酿酒专家。美国外交官举行招待会和请客用的酒大多是自酿的,英国许多外交官也会酿酒。而真正称得上酿酒专家的,大家一致认为是英国大使夫人。她是爱尔兰人,每次休假都从伦敦带些酵母到官邸做起酒来。大使很好客,常请使节们去品尝他夫人的杰作。杨大使也去品尝过。据他说,比我们公司做的酒好多了。
阿拉伯有句成语:越被禁止的,越受欢迎。科政府禁酒,当地人家家有酒。我去做客,他们先请我到其酒吧坐一会儿,品尝各类名酒。因此,酒已成为科家庭地位和财产的象征。
有一次,在科电台工作的一位叙利亚老专家请我吃饭,我发现桌上放着一瓶黑方威士忌,便问他怎么弄到的。他说,很简单,从黑市上买的。这瓶酒花了他200美元。我问他黑市在哪里?他说,黑市就是非法售酒的车。接着,他指着停在路边的一辆面包车给我看,并说这人可能有点来头。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的确看到一辆车,好像有人在招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