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颖
初中升高中考试和高中段招生是承接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的中间环节。它不仅通过筛选使高中阶段的学校获得了生源,而且对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评判,对他们是否升入高中段作出选择。
高中段学校由于在中考中处于主动地位,一般不会有压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尤其是初中则处于被动地位,而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对初中升高中考试和高中段招生的改革,必须纳入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去把握。正确地认识初中升高中考试和高中段招生对所承接的两个的段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认为,由于考试范围的狭窄和方法的局限,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其实,造成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性的,涉及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和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有较高学历的人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社会处境,这有力地促进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教育的氛围形成,同时也成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强大推力。加上我国传统的“唯有读书高”和鄙薄体力性劳动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使应试教育在独生子女一代到来之时愈演愈烈。
因此,在坚持改革初中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的同时,必须清醒地估量这项改革积极作用的有限性,而目任何一项改革本身又是利弊相随的。
要使义务教育学校摆脱或削弱升学考试和招生的负面影响,可以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割断某个具体学校与考试和招生结果的关联性,二是使考试的科目设置和手段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按照第一途径,可以实行真正的学校毕业制。学生经毕业考取得毕业证书后就脱离学校。意愿升学者自行寻找升学复习的教育机构,直接报考。这样考试与升学与否就与学校无涉。这种升学复习、考试的教育机构可以是社会力量办也可以是公立学校经批准后举办,并可以单独收费。这种方法的主要弊端是由于初中毕业生覆盖整个年龄段,数量大,一旦流动起来较难管理。其次,对具体到每个学生而言,辅导的针对性不如原校原任教师。
按照第二途径,学生便要考所有科目,测试手段也要充分。不仅要考文化课,而且要测试品行素质、身体素质;不仅要考知识,还要考能力和技能。要考全,最大的困难是考试次数多、工作量大。如此巨量复杂考务工作将使招生机构和学校不堪生负,会冲击和干扰学校的经常性教学教育工作。还有一个问题是现有的考试手段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即效度是十分有限的,如品行素质是很难测试得准确的。
在分析如上两个途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如下改革思路:适当削弱具体学校与考试和招生结果的关联性,尽可能扩大考试科目范围,并将招生指标与学校综合评估结果挂钩,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具体方案:
一、将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按学区人口比例、城乡差异性分配至各初中,并随该校的年度综合评估得分浮动。
二、将考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省定5科升学考试科目,由市、区两级共同组织考试和阅卷评分;另一部分是按年级顺序从初一起的毕、结业考试科目,由市、区出卷,学校组织考务和阅卷评分。得分按比例与升学考试总分合并,作出招生择优录取的依据。
上述方案将人们极为关注的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分解到学校是个关键,由此可基本缓解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并积极导向素质教育,主要是: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落实到学校成为可能
教育行政部门过去为制止学校追求升学率的过度行为,花了很大力气,但收效甚微,而且一定程度上舍弃了自己应负的宏观职责。现在学校在解除了主要压力以后,领导就有可能自觉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有更多精力注重于宏观的职责。
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解除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在考务和评分中就没有必要掺水分,就能认真组织考务和阅卷评分,使各年级的毕、结业考信度大大提高。也只有学校高信度的考试,才能使考全面成为可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所有的学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山西省交口县教育体育科技局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