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室外教学》的教学案例

2009-12-02 10:20张晓彬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22期
关键词:操场教室校园

张晓彬

本棵课内容是《优美的校园》构图练习,是采用山东美术教材初中第一册。为写生课作准备,我安排了室外课,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观察、体验,然后进行构图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

“请同学们讲述一下来到新学校、新环境的感受。”话还没有说完,同学们争着举手。

同学甲:“我们的学校有开阔的草坪,还有现代气息的不锈钢雕塑。”

同学乙:“整齐的教学大楼,宽敞明亮的教室。”

同学丙:“在初中楼和高中楼之间的花园里,还有古色古香的柏生亭。”

……

我顺着同学们的话题说:“那么,让我们通过电视一起来欣赏学校的美吧。”于是我播放自制的VCD,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三分钟后,我对同学们说:“让我们走出教室,用五彩的笔画出学校的美吧!”接着,我告诉同学们,这堂课的任务首先是观察、体验、选择校园的美景,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接着我问道:“那我们出去之后,在室外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争着回答:“要遵守纪律。”“要保持安静。”

“还有呢?”我追问。同学们静了下来。我提醒道:“我们出去是——”

“观察学校的美丽的景色,然后进行简单的构图练习。”

“具体点。”

“校园的一草一木。”“房子。”“不锈钢雕塑。”“还有古色古香的相生亭。”

……

“很好。”我又问道,“观察一草一木的什么?房子之间的——”

我拉长了声调四下观望着,等着同学的下半句。

“特点。”许莎莎同学解了我的围。

我要求同学们完整地重复了一遍“观察一草一木的结构特点、区别,房子形状、结构的变化。”并在黑板上画了两片形状、结构各不相同的树叶,以供同学理解,并指出:形状——是指物象外

观特征;结构——是指物体内、外 体的穿插、变化。

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前后左右一起讨论如何取景的问题。同学们总结了几个比较好的方法:

方法一:用食指和拇指组成一个直角,两手相对将食指和拇指分别相连,组成一个长方形,放在眼前,就形成一个取景框,可用于取景。

方法二:用四张纸折成长条形,每条再对折,一条夹着一条,形成一个可缩放的取景框。

方法三:用一张白纸,在中间雕一个方形或椭圆形,通过中间的孔洞就能观察景物了。

这些简单又实用的取景方法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为了保证室外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和同学们达成5点共识:

•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本组活动,起稿草图。

•要求每组完成一到两张构图。

•安排同学观察写生的地点:大操场与篮球场。这样既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而且视野比较开阔,便于观察。

•观察对象是初、高中两幢教学楼,还有在初中楼与篮球场之间 80 X 30平方米颇具现代气息的花圃绿地。

•要求同学们下课前10分钟回教室集中,交流感受,评价作业情况。

第二阶段:实际操作

同学们一路小跑,来到操场,四处走动,寻找最佳角度。快的二至三分钟进入状态,还有几个走得慢的女生在寻找同伴。五分钟之后,基本上都进入了状态。几个人一组相互交流、切磋……

“我们觉得学校很美,这柏生享掩映在校园的绿树丛中更美,我们就取这个景吧。”

“好”

“就画这个景色。”

我看许莎莎一组讨论得很热烈,于是走了过去。看他们一边比划,一边画。他们的构图很有意思,是从半开放围墙的门洞里画进去的,两边的门墙画得很仔细。我就问:“你们感觉取景如何?”

许莎莎说:“我们从这角度画那亭子,很漂亮的,就是门墙太对称了。”

“哪怎样改呢?”

“全擦了?”“不行,我看擦一半。”“那擦掉的地方是不是太空了?”同学们静了下来。看看那门墙,又回头看了看我。

“擦掉一半的方法可行,”我说,“破了对称,关键是怎样去重新组合。”

“重新组合,不见得把亭子旁边的小树丛移过来。”

我不置可否地笑笑,走开了。

我四处走动,一边听取同学的讨论,一边与同学们交流着想法,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察、感受讲出来,反映到构图中去。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供他们参考,这样,师生互动,使同学们感到亲切,也解除了同学们对风景写生的困惑与神秘感,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二十分钟一过,我就把同学们召回了教室。趁着他们的兴奋劲儿进入了下个阶段。

第三阶段:分析总结

我要求同学们谈一下在观察、选择时的体会。

同学甲:“第一次出去写生,我感到十分新鲜,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从操场看校园,果然不同凡响。我画了半个司令台、旗杆和在风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旗杆的一面还有两棵香樟树,树后是我们的教学大楼。这样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学校的美。”

另一同学补充道:“在旗杆后面还有一棵雪松,但比起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来,还是矮了一半,总的感觉比较难画。”

“但是我还是不太理解把旁边的一丛小树移了过来代替那半截门墙。这样画的风景不就不真实了?”许莎莎问。

我解释道:“你们想得很好,问得更好。我已说过在风景中对称的构图不自然,太呆板;把小树丛移过来叫做移物借景,既破了门墙的对称,更能集中表现这一片景色的美。”我看她理解地点了下头。

……

接下来,我下去选了五张较有代表性且完成情况较好的构图。挂在黑板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简要地点评,并列出了三个课后思考题,供下课进行讨论:

•线条的变化与用途?

•近处与远处的房子大小有何区别?

•构图中近景、中景、远景的关系?

这样我完成了新教材的第一堂练习课。

教学反思……

回顾这堂课,我感到走出课堂,回归自然,对学生来讲很受欢迎,对老师来讲,也充满了挑战,以下是我的两点思考:

思考1:现在的单元教学系列感强,很紧凑,而且向综合方向发展,应结合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以教材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加强不同学科间尤其是不同艺术学科间的融合,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

思考2:美术课程改革已蓬勃展开,教学活动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必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无法培养出现代公民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现代美术教育以不断满足和丰富人类多层次与多样性的精神文化为目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上海市康桥镇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操场教室校园
不要在教室打闹
操场的一天
学校操场
下课了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