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家卫《花样年华》的后现代音乐元素

2009-11-26 03:14郝俊杰
电影文学 2009年14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音乐

郝俊杰

[摘要]王家卫在影片《花样年华》中,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杂糅”和“拼贴”手法,运用了拉丁、日本音乐、京剧、粤剧、流行老歌等多种音乐元素,营造了一种斑驳零散的后现代音乐叙述,传达了影片主人公飘零无依、繁芜杂乱的荒凉心境。

[关键词]《花样年华》;后现代主义;音乐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并在二战以后与母胎撕裂,而成为一种文化倾向、一个文化哲学和一种精神取向。它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正式出现,并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声势夺人并震慑整个思想界的程度,影响了西方的整个文化领域。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的统一整体性,认为世界只是零碎的片段,呈现出整体的断裂和零散,“零散、片段的材料就是一切”。后现代主义思潮不仅影响了西方的所有艺术形式,而且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给文学、绘画、雕塑、电影等艺术带来一种全新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

作为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汇地之一的香港也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后现代的元素也渗透到了其包括电影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之中。其中,导演王家卫在其电影拍摄创作过程中。有意地采用了后现代这一文化倾向,使得他的电影呈现出一种断裂、零散、碎片的艺术效果,这种反传统的叙述吸引观众去努力建构碎片之后的深刻,去思索断裂背后的人物角色的无奈,使得他的电影具有全新的艺术审美感受。其2000年拍摄的《花样年华》便创造性地运用了后现代这一方式来处理片中的音乐,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王家卫曾说:“我的作品一直有连续性即彼此相连……找所有的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当暴力、吸毒、性爱、警匪已不再是香港后现代主义影片的直接表达对象时,都市人群的情感危机便凸显成为一个主题。《花样年华》便叙述了一个20世纪60年代唯美伤感的爱情故事,由著名演员张曼玉和梁朝伟共同主演,获得了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特别技术奖。影片以一名被丈夫冷落的女人和一名遭妻子背叛的男人为主人公,讲述了两个人相遇、相识、相怜、相恋、而又主动相离的故事。影片如一首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老唱片,喑哑、惨淡、忧伤、缓慢地流淌在昏黄而苍凉的黄昏中,引起观众一种难以诉说又无法驱散的幽怨哀婉、凄凉落寞、孤寂伤感的情绪,从而把“爱之所爱。又得不到所爱的悲哀”这一永恒艺术主题发挥到了极致。电影的亮点不仅包括片中绚丽多姿的旗袍,而且包括多种音乐元素的后现代意义上的“杂糅”使用。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通常采用一种风格的音乐,影片的不同地方分别使用各种不同的变奏,以此来达成统一的情感和艺术效果。有些片子甚至只围绕一支主题曲展开,由不同乐器加以演奏的这支旋律时隐时现、或舒或疾,充盈在全部故事情节之中,形成一种一唱三叹、酣畅淋漓的整体审美效果。随着电影的播出,这些曲子也就成了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市井闹区反复传唱,如《少林寺》《人鬼情未了》和《泰坦尼克号》等等。然而,《花样年华》不同,它采用了拉丁、日本、京剧、粤剧,流行老歌等多种音乐元素,营造了一种斑驳零散的后现代音乐叙述,传达了影片主人公飘零无依、繁芜杂乱的荒凉心境。留在观众心中的不再是单一的主题音乐,而是无法准确言明的音乐碎片感。

《花样年华》中只有一首原创音乐,由意大利作曲家Michael Galasso所作。其他皆为挪用音乐,包括日本电影《梦二》中的主题音乐“梦二主旋律”、爵士风格的拉丁文情歌、已故歌星周璇演唱的歌曲《花样年华》,还有粤剧、京剧唱段等等。这些主题各殊、风格迥异、来源不同的中西音乐片段,被导演王家卫“杂糅”入影片中,使得这些音乐碎片脱离了原有所指,并在影片中获得了新的旨归,使得影片呈现出后现代主义的“零散化”审美风格。

一、“梦二的主旋律”

该音乐是日本作曲家梅林茂创作的“Yumeji's Theme”,它先后七次在影片中响起。它采用了忧郁暗淡的小调风格和缓慢的三拍子节奏,低沉舒缓的抒情风格和凝重沉郁的提琴音色,时刻衬托出影片所要表达的阴冷潮湿和拥挤不堪的场景。主旋律的伴奏部分也是提琴的音色,采用拨弦的方式,修饰性极强;和声的变化不大,经常停留在613的主和弦上,这种伴奏方式和旋律的结合,给人一种萦回缠绕、低迷怅惘、久久不能忘怀的音乐气氛。对于丈夫的背叛,自尊持重的女主人公悲切无奈、难以诉说,缓慢的三拍子旋律衬托出她的郁郁寡欢、委屈难言和孤独无助。而她和男主人公的不期而遇,似乎又预示着她从该境地中得到救赎。旋律前两次出现在男女主人公在爱人出差后孤独地去面摊吃饭的时候,两人屡次擦肩而过于狭窄阴暗的小楼梯,此时,镜头的慢放与舒缓的音乐将两人孤独的心境、意外的邂逅拉出了浓浓的诗意。后几次出现在两人逃避感情之时,抑郁凝滞的音乐将两人对爱情渴望、惧怕而又无奈的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周旋演唱的老歌《花样年华》

音乐是具有时代性的,旋律的音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时的年代。周旋的老歌《花样年华》就起到了这个作用。歌曲在片中是以收音机电台点播形式出现的,属于叙事体内音乐,也叫做有声源音乐。观众既能听到音乐,又能看见声源。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写实性和真实性,在电影中以客观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和人物个性特色以及加强渲染气氛等方面,便于作品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主题思想。此歌原是歌星周璇于1946年在自己主演的电影《长相思》中所演唱的插曲所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丈夫因为工作而和妻子失去了联系,妻子在生活的艰难下,沦为舞厅歌女的故事。该老歌对表达情绪、刻画主人公心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歌中所唱的“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以及歌曲所表达的分离两地的痛苦、愁苦的心情与影片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心境情绪非常吻合。欧纳斯特·林格伦曾经说过:“一个艺术家愈是想表达有关情感和情绪的东西,形式对于他就愈为重要,因此,影片在表达感情和抒情的部分使用音乐是最合适的。”这首音乐对于表达人物情绪、传递人物心声和渲染时代气氛起到了重要的衬托作用。正是这些音乐,把观众带入到了哀婉、幽怨、迷离、感伤的氛围中:也正是这些音乐,构筑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

三、拉丁情歌

在影片《花样年华》中,有三首感染力很强的拉丁情歌,它们不仅塑造出男女主人公的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的无助,还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浪漫悲伤、感性欲望、哀怨无奈的美感。这三首拉丁情歌都是黑人歌手NmKing Cde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爵士乐风格。这些歌曲都有着略带沙哑和磁性的男声音色,爵士风格典型的稳定节奏,弦乐、小号、钢琴的伴奏,带点慵懒味的旋律,另外还有着拉丁音乐中的热情、愉悦和趣味。这三首用葡萄牙语演唱的歌曲被王家卫挪用过来,在片中预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那种即渴望又无奈的心情被歌曲

渲染得淋漓尽致。葡萄牙语的歌词又给不懂该语言的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王家卫曾经说过:“对我来说,电影总是光影与声音,而音乐正是声音的一部分。”“王家卫的作品都围绕着百无聊赖的孤独的角色,而伴随他(她)们的往往是哀怨缠绵的音乐。”其电影中的人物,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寂寞。寂寞实际上就是不会沟通,就是不懂得说也不会说。就像在《花样年华》中,男女主角都处于失语状态,面对着他(她)喜欢的人,却说不出话来。然而正是这种失语,才是音乐大有用武之地。“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紧接着音乐响起,看到这里,许多观众都潸然泪下,此处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语境的延续,而且是一种怅惘情绪的扩散。富有爵士风格的拉丁歌曲《Quizas,Quizas,Qaizas》在影片中出现了五次,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浪漫、感伤的气氛,同时亦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的哀怨矛盾的心态。美妙的旋律、沙哑磁性的男中音配上忧伤的歌词,浓浓的怅惘情绪烟雾一般氤氲开来,使人沉醉其中。影片中“Quizas,Quizas,Quizas(也许)”的一再重复,道尽了男女主人公无限的孤独和遗憾,同时也使观众对生活的苍凉唏嘘不已。

四、京剧和粤剧片段

影片中还运用了一些戏剧片段,比如,谭鑫培的京剧《桑园寄子》、郑君绵与李红主唱的粤剧《红娘会张生》,它们在片中主要是起到了衬托背景气氛的作用。在没多少娱乐形式的上世纪60年代,许多人都会整天地开着收音机听粤剧、京剧或是其他音乐节目。配乐声音的频率在片中被拉得很低,若有若无,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画面,渲染其背景和气氛。王家卫曾这样形容他电影音乐中的“感觉”:“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年代。在我自己的电影里,我会先了解这环境是怎样,包括地理环境以及这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声音?所以往往音乐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也有的时候,我心里会先开始有一个音乐,完全不能解释。就是直觉悟认为这戏应该是这个气氛、这个年代。”可见。在王家卫看来,音乐并不一定是服务于电影本身的,它可能为电影设定一个非理挂的弥漫性氛围。

五、结束曲“爱的心境”

这支曲子由意大利作曲家Michael Gaiasso所作,曲名为“爱的心境”。暗淡、低沉的大提琴的音色、缓慢的三拍子的节奏、简单的提琴拨弦的伴奏方法,仿佛是男女主人公在分别时诉说着他们爱的情境和心声。在影片的结尾,心事难以排遣的男主人公周慕云跑到古老吴哥窟的墙洞诉说秘密,他的低声诉说长达2分多钟,整个过程这支曲子一直在回旋,漫长的爱情经历就此打住。当他最后用一撮小草掩住洞口,试图把爱的箴言全部锁住时,这个低回的旋律似乎在诉说这个动作的虚幻,爱的痛苦岂是一举可以了断的?在旋律中震颤的不仅是主人公备受煎熬的心灵,还有观众的失落、感伤、惋惜的情绪。“爱之所爱,又得不到所爱的悲哀”的悲剧主题在观众心中渐渐氤氲成一种不随画面结束的情感体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经历男女主人公的这种悲哀呢?

《花样年华》2000年在戛纳电影节上大获成功,虽然梁朝伟和张曼玉的上乘演出是成功之处。但是,人们也不会忘记片中出现的多种音乐,它们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故事发生的环境起着关键作用。王家卫在这部影片中,通过后现代主义的“杂糅”和“拼贴”手法,把各种迥异的音乐碎片加入片子中。使得影片处处呈现出断裂——断裂的情感、破碎的爱恋、纷乱的惦念、杂然的心情。在这个处处破碎的背景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终成回忆中的块块碎片,观众的情绪也在这种碎裂里无限怅惘。音乐音响不仅营造了与影片贴切的气氛,还能诉说一些无从表达的心理纠葛,传递人物的心灵感受,强化和突出某种动作和动态。电影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提高了电影艺术的品位。音乐与电影画面组合成不同的音画关系,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39,

[2][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6:143,

[3]罗展风,电影x音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41,

[4]姚国强,香港另类电影音乐探源[J],电影双周刊(香港),1995(04)。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音乐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音乐从哪里来?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