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评析

2009-11-26 03:14刘道影
电影文学 2009年14期

刘道影

[摘要]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著名导演丹尼·博伊尔的一部作品,获得第8l届奥斯卡8项大奖。他以独特的影片叙述手法,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变换的场景,美轮美奂的群舞为观众展现了印度少年杰玛·马利克悬念丛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关键词]独特;叙述手法;唯美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名叫杰玛·马利克自小失去双亲在孟买贫民窟长大的青年。18岁的他将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经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晚。他参加了孟买一档名为《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该节目将举国上下的热情都煽动到了最高点,而成为焦点的杰玛离真正的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他正确回答最后一道问题,令人垂涎的2000万卢比将归他所有。就在答案快揭晓的时刻,当地警方却以杰玛·马利克作弊为由将其带走,等待杰玛-马利克的可能是诈骗嫌疑的指控。为了洗脱罪名证明自己的清白无辜,杰玛竭尽所能地讲述了自己18年来艰苦的生活遭遇。他和他的兄弟如何在贫民窟艰难度日,他们在公路上的冒险经历,他们与地方黑帮的惊险遭遇,他又如何失去了心爱的初恋拉媞卡。

通过他对自己艰难人生的描述,所有人都明白了他能回答出电视节目里的那些问题绝非偶然和作弊。他复杂的人生经历是使他能够答对如此之多的题目的真实原因,电视节目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能从他的生活经历中找出答案。当大家消除了对杰玛作弊的疑问后,另一个神秘问题又盘踞在大家心头:如若真如他自己所说那样,参加该节目并不是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那到底是什么力量在促使这位贫民窟的青年参与到这个节目当中并坚持到最后的呢?令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和超过千万的电视观众都大为惊奇的是,他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找到昔日的恋人拉媞卡。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和自己的恋人终成眷属。

一、独特的叙述手法

整部电影是导演丹尼·博伊尔首度具有大气、平和气度拍摄的电影,有着美国好莱坞式的流畅叙事,悬念丛生、惊心动魄的拍摄手法。既具有浪漫电影的特色,又具有史诗片式的格局。整个故事娓娓道来,毫无累赘做作之嫌。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很容易抓住观众的心,营造出故事的悬念,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去揭示印度底层人民,尤其是贫民窟的人民的生活状态,形式比较新颖。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加强了观众对于整部电影的感染力,从开始的第一个问明星的问题,就揭示了主角杰玛·马利克从小的命运。在数个问题的背后,整部电影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杰玛一个人的生活和成长历程,更多的是展现了整个印度社会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一问一答只是本部电影所借用的一个形式,而真正的内容却是杰玛一个接着一个悲惨遭遇的串联。

本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并不算复杂,但阐述的场景却很多,有个人的成长,有兄弟亲情,还有初恋之情。主角杰玛·马利克的一生是比较悲惨的,母亲死于宗教冲突,自己又被当地的黑社会骗去做乞丐,还差点被弄瞎了眼睛。在哥哥舍利姆的庇佑下,他得以侥幸逃出,两人开始过着居无定所、衣无裹体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杰玛依然有着自己的坚持,但舍利姆已经彻底失去了自我,加入黑社会,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杰玛最终和哥哥分开。选择做一个茶水员靠自己的能力来赚钱,如果不是因为他知道拉媞卡喜欢看《谁将成为百万富翁》而去参加节目,让初恋情人拉媞卡能够找到他,恐怕他一辈子都会安分守己地干一份卑微的职业聊此余生。而哥哥舍利姆在黑社会里越陷越深,失去了亲情的他在最后一刻醒悟过来,但他的命运依然无法改变。杰玛和舍利姆两兄弟在印度社会中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表达了整部电影对这个社会的无情批判和控诉。

这部电影看似是描写贫困少年流亡的经历,却融合了爱情、执著、人性、印度文化,特别是丹尼·博伊尔的镜头语言异常丰富多彩,通过剪切、跳接、摇移等诸多表现手法将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本题材颇具时代性,既反映了当代印度民俗文化,又结合了现代电视节目作为贯穿始末的线索。本影片的内容很传统,但是表现手法却很新颖,从几幅不同场景出发,娓娓道来。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也就是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段,再把一个个的小段组成一大段,再把一个个的大段组织成为一部电影。当然这种组合是非常合乎感性和理性的逻辑,合乎生活和视觉的逻辑,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这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畅、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概要和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更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这种电影叙述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

电影的这种处理方法在中外导演之中都不乏采用。如张艺谋的《活着》也是通过葛优和姜武喜剧式的表演来展示“文革”中的社会丑陋与人性丧失,这样举重若轻的表现手法正好通过人本性的纯洁美好来凸显时代的丑恶与黑暗。人性的光辉愈灿烂,对社会的讽刺便愈深刻。

二、现实主义手法

电影现实主义手法就是要求电影一定要真实,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是现实主义的本质。现实主义不是仅仅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更应该包含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戏剧有戏剧现实主义表现手段。电影有电影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段。《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这方面具有大胆的富有想象力的探索,也是现实主义电影表现手法的一个典范。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围绕着一个有奖问答的娱乐形式进行拍摄,剧中男主角杰玛从回答的问题中联想到现实人生。本部影片在描述娱乐的场面背后设置了更深刻的内容,就是杰玛多舛的人生。在杰玛的个人经历中,又折射出印度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艰难的发展历程。这种由点到面铺张开来的构思,不得不让人赞叹整部电影设计的高超构想。

矛盾冲突一直是贯穿《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的一根主线。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正是因为现实太残酷了,所以杰玛和其兄弟舍利姆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为自己童年的梦想执著地追求,一个却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走上了不归路。亲情和爱情的冲突,一个穷尽自己的全部去寻找和保护初恋情人拉娌卡。另一个却用手枪逼着杰玛离开拉妮卡。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电视台想提高收视率,从而提高其利益,但是却控告杰玛涉嫌作弊企图中止杰玛即将获取的2000万卢比。然而命运却选择了杰玛,让他顺利地拿到了2000万卢比。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内容涉及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极度荒淫的富人生活,有贫民窟赤贫的悲惨生活,有宗教信仰矛盾的冲突,有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等。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社会的阴暗面。电影带领观众进入孟买真正的赤贫阶层生活:触目惊心的大垃圾场,飘满垃圾的河道,拥挤狭窄的居民区,尘土飞扬的马路,但也有充满笑脸和乐观开朗的孩子。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苦难与欢笑的平行

存在,这样的场景让人心酸而又发人深省。

影片的表象喜剧却隐藏着内心深深的阵痛,再美好的结局也无法掩饰本部电影对社会现实的残酷的控诉和贫民窟人们的无奈。完美的结局让所有人都如释重负,却又让人觉得心里怅然若失。之前那些社会的残忍黑暗始终在观众的脑海中无法驱散,让人心灵无比震撼,但又感觉无奈。在这个无情、不公正的社会,杰玛只是一个完美的童话,是社会底层贫苦人们的一个梦想寄托。

我们国家一些导演拍摄的电影如果用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把尺子来衡量,可以说与真正的现实主义手法还相差甚远。因为这些影片过于热衷于历史武侠题材而轻视现实题材,似乎只有历史武侠才能做大片,才能有市场,才能吸引国人的眼球。其次,过分依赖电影特技手段而弱化电影本体特性和电影语言艺术技巧,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电影的真实性。

三、人性的唯美

人性始终是电影艺术要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通过对主人公杰玛详细生活片段的描述,为观众尽可能地打开了人性的空间,使人性呈现出丰富的可能。展现人性的可能,展现人性的真实,同时引发观众对于人性的思索,正是这部电影受到极大欢迎的原因之一。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描述了主人公杰玛充满歧视、羞辱、危险、无助的悲惨生活,但是所有一切的不幸并不能阻止他对美好信念的不渝追求,对人性本质的彰显。尽管影片中描述了主人公杰玛为了得到心爱明星的签名跳进粪坑,为了报复哥哥舍利姆把辣椒放进他的内裤,为了生计在泰姬陵冒充导游欺骗美国游客,偷盗游客的鞋子到市场出售,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一个少年天真无邪的童趣和对人性中美的追求。而在这些细节描述的背后却是对整个社会无奈的控诉和无情的揭露。尽管遭遇诸多的挫折,但是杰玛能够坚持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坚持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执著。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所以能赢得好评,关键在于这部电影能够真正揭露印度下层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阴暗部分。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主人公杰玛并未就此放弃其理想与纯真。杰玛也并未像哥哥舍利姆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和野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只是从不放弃。执著地追求自己儿时的梦想。他不放弃自己的伙伴,在逃出魔窟之后仍然回到火坑寻找被困于黑帮的伙伴。他爱一个人——拉媞卡,不论时间和环境怎样改变,仍然执著地追寻,绝无改变。他在影片中并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和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只是一味地追求人性中唯美的东西。杰玛与拉娌卡在历经种种坎坷之后终于走到一起。社会的残酷超出每个人的想象,但仍有很多人性中的唯美值得我们去执著的追求。

四、印度电影的歌舞

载歌载舞是印度电影一个重要特征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过去那种小规模的独舞和双人舞已被大规模的群舞和伴舞场景所代替。这种电影舞蹈不仅在艺术上已经越来越戏剧化和情节化,而且在技术上也已经达到高度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地步。舞台和外景的布景越来越豪华,而且群舞和伴舞的规模也越来越强大,不仅极大地凸显了印度的自然风光和人文传统,而且越来越多地融合了西方的手法和现代的风格。

影片在即将结束前的长达三分钟的印度歌舞,美轮美奂、让人炫目。印度歌舞是印度电影的一大亮点,也是其民族化的重要表征。电影作品中的角色经过一定的情感积累,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向观众或其他角色抒发自己的情感、诉说内心感受。本部电影场景造型的精致与梦幻感的加强,在直观的印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伴舞处理有度、编排适当,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具有更鲜明的感情倾向。歌舞的节奏和激情的进发使得歌舞的内涵更加丰富。意象的表达更为深远。电影中民族歌舞节奏与流行元素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音乐的感染空间及力度。

印度电影在场景的选择处理方面尤其擅长,美工对于歌舞环境设计的参与使得场景对于歌舞的艺术效果产生了巨大作用。从立体的观感效果到色彩的搭配再到自然光线的合理运用都使得歌舞场景趋于精致,给观众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体验,在艺术效果上准确地配合了歌舞的表情达意。

[参考文献]

[1]李梦学,关于电影现实主义的思考[j],电影艺术,2007(03),

[2]刘颖,独特的历史视角,丰富的人性内涵[J],电影文学,2007(19),

[3]杨翔宇,影视作品中的人性解读[J],电影文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