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莫扎特传》中的人物命运

2009-11-26 03:14杨敬丛
电影文学 2009年14期
关键词:上帝命运

杨敬丛

[摘要]电影《莫扎特传》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反映了人和上帝的微妙关系。撒列里开始一心祀奉着上帝,后来却发展到被上帝抛弃,与上帝决裂,自己也困负罪感在痛苦挣扎中度过余生;莫扎特不争名逐利,不畏惧讨好权贵,不拜求上帝祈福,却得到了上帝的眷顾。只有心中充满着爱和宽恕的人们才是上帝的宠儿,才能得到基督的救赎。

[关键词]《莫扎特传》;上帝;命运;爱;宽恕

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是根据英国剧作家PeterShaffer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美国电影公司制作发行,最初于1984年上映。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第57届)的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宫廷乐师撒列里的回忆,折射出莫扎特疯狂的音乐天赋,追述了莫扎特的一生。尤其是最后十年。该影片是最好的音乐电影之一,它将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音乐与情节完美结合,水乳交融,音符里交织着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使观众在体验到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同时。感受美妙音乐的魅力。

本片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音乐剧,它还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反映了人和上帝的微妙关系。通过宗教的说教来解决社会和生活问题是美国电影经常采用的。《莫扎特传》中撒列里和上帝关系的变化是电影的一个明显的线索,解读这种关系的变化,分析莫扎特和撒列里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命运,我们不禁要问:上帝是谁?谁是上帝之子?快跑的一定会赢吗?

一、电影《莫扎特传》中撒列里与上帝关系的变化过程

故事开头企图自杀的老年撒列里被搁在维也纳的精神病院。向神父详细地忏悔他的罪过:嫉妒和谋杀。撒列里和神父之间的对话发人深省:

撒列里:“你知道我是谁吗?”

神父:“那没有什么差别。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

撒列里:“是这样的吗?”

之后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记述了莫扎特的一生,其中也展现了撒列里与上帝关系的发展变化。

1孩童时代忠诚信仰的建立

孩童时代的撒列里天生喜爱音乐。但是父亲却是个商人。不支持他学习音乐。撒列里心中暗自羡慕传说中的莫扎特,并不是因为莫扎特的才能,而是他有个爱音乐的父亲。为了能用音乐赞美歌颂上帝的荣耀。撒列里在那个意大利式的漂亮天主教堂里祈祷,“我却秘密地对上天说出一个小男孩能想到的最辉煌的祈祷词:‘主啊,让我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让我用音乐来赞美你的荣耀。让我自己也因此得到荣耀,让我闻名全世界,亲爱的上帝,让我不朽,我死后让人们怀着对我的作品的爱永远记住我的名字,作为回报我将献出我一生的贞洁、我的努力、我的谦卑、我每一刻的生命。阿门。”

祈祷之后。撒列里的父亲竟然在就餐中噎死了。撒列里认为这是个“miracle”,是上帝的安排,明显上帝听到了他的祷告。此后,撒列里便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他坚定地将自己的生命投入音乐,献给上帝。上帝给了他音乐的天赋。他对自己的音乐感到满意,并被认为是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

2对上帝产生怀疑

撒列里在大主教公馆第一次亲耳听到莫扎特的音乐,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撒列里仔细地观察莫扎特,他天真、自负、狂放,他的笑声自然又夸张。然而,从莫扎特的音乐中撒列里听到的是上帝的声音。完美无瑕。撒列里相信莫扎特的音乐是神圣的。但他不明白为什么上帝选择了一个粗俗的人做袍的工具。

当莫扎特和撒列里喜欢的女子合作演出歌剧时,撒列里再次陷入痛苦:“那怪物夺走了我的女孩,这真是无法理解。上帝到底是有何意图?衪是否在测试我?想要我了解宽恕的意义,而不要心生攻击,不管有多么的痛苦?这有可能。可是为何选他来教我博爱的道理?”撒列里心中开始充满了对莫扎特的恨意,在心中开始有了残暴的念头。他每天祈祷上帝“主啊,请求你,让他走吧,就此打住。为了他好,也是为了我好。”

3对上帝彻底绝望,与上帝决裂

为了生活,莫扎特的妻子斯坦兹带着莫扎特原创的乐稿来求撒列里。撒列里发现莫扎特写下的是大脑中的音乐,好像是在做听写。此时,他了解到在大主教公馆所听到的音乐不是意外。“我又听到了上帝的声音。没有上帝的怜悯,只有上帝的折磨。”

夜里,撒列里最后一次向上帝祷告:“亲爱的上帝,给予我能力。让我写出真正的音乐,让我知道你还是会眷顾我。让我感受你的爱,让我能回馈你。”

斯坦兹为了丈夫宁愿献出自己的身体,撒列里戏弄了斯坦兹。之后,撒列里绝望了。撒列里最终明白自己害死了上帝真正完美的造物,从此开始懊悔所做的一切。影片结束时他无奈地诉说:“你那仁慈的上帝,袍毁掉了自己的宠儿,衪没有让我这个庸才分享哪怕是一点点衪的荣耀,衪杀死了莫扎特,让我活活受折磨,32年的痛苦折磨。32年让我看着,看着自己慢慢消亡,我的音乐光彩越来越黯淡,直到最后没人再演奏它,而他的……”

二、电影《莫扎特传》中莫扎特的人生态度和命运

影片中莫扎特的形象是通过撒列里的视角进行描述的,他的性格鲜明生动,放荡不羁,是一个开放和充满活力的毛头小伙子。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大都是欢愉、自由而美好的曲调,他是在精神世界里探索生命的美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影片从他的无拘无束的笑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权贵的态度表现了他天才奇特的一生。

1莫扎特独有的笑声

那天真、直率和怪诞的笑声是影片为莫扎特安排设置的一个独特的标志。这笑声在影片中多次响起,快乐的时候听上去很滑稽,在困境时听上去又很凄凉。笑声跟撒列里的阴沉严肃、呆板机械形成了很好的对照。

撒列里初次见到莫扎特时,莫扎特与斯坦兹活蹦乱跳地玩着低俗的爱情游戏,伴随着莫扎特无拘无束的放肆的笑声。在奥地利皇宫,皇帝与大臣们探讨歌剧的语言时,莫扎特玩笑式地说“甚至用土耳其语也行”并伴以愚弄式的大笑,那独特的笑声与其他大臣们和撒列里严肃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当莫扎特听了一遍撒列里献给皇帝的乐曲之后便过耳不忘,不用乐谱便能熟练地演奏出来,并当即改编了曲子的结尾,此时他毫不掩饰地得意地大笑。在舞台上,莫扎特跟撒列里心爱的女子合作演出之后,斯坦兹的母亲带着女儿前来,说女儿是莫扎特的未婚妻。此时莫扎特尽管尴尬万分,却再一次报以无所谓的大笑。为了迎接父亲的到来他们去了假面晚会,当听众要求莫扎特弹奏撒列里的乐曲时,他对撒列里进行了无所顾忌的嘲弄,并用一贯的笑声取笑了撒列里。

最后,影片结束时,再次响起莫扎特的爽朗的怪笑,这笑声是他在天堂的欢笑呢,还是对天下庸才的嘲笑呢?不论如何,他的笑声久久萦绕在观众的耳边,耐人寻味。

2莫扎特对生活的热爱

莫扎特在音乐生涯中看似没有经历撒列里那种艰辛的追求,没有对上帝进行苦苦祷告,但他却是成功的,这要归结于他对生活的爱,他是用爱演奏着,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刻意索取功成名就。他可以不顾宫廷的反对,偷偷地创作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并且抛开了一切政治因素,以单纯的“爱”和“宽恕”作为歌剧的主题。他在重病之下谱写着《安魂曲》,昏迷之中仍然在追求着曲子的尽善尽美,曲未终而人先死,他为了音乐而生,又为音乐而死。这对于那些将音乐作为谋生手段的庸才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莫扎特心中是充满爱的,他对女人的性爱,对妻子和儿子的关爱,甚至对撒列里,他也是充满着爱的。撒列里陪莫扎特谱写《安魂曲》时,莫扎特发自肺腑地向撒列里道歉,他是在用一颗博爱的心在看待世间的一切,甚至是他的对手或敌人,他也因为善良而表现出宽恕之爱。莫扎特的父亲死后,他陷入了极度的忧伤,因思念而作了一部歌剧《唐璜》,反映了他对父亲深切地爱戴。相比之下,撒列里却因为父亲的死庆幸不已,认为父亲的死是上帝对自己的恩赐,是一个神迹。

3莫扎特对权贵的态度

莫扎特不愿受权贵的约束,更不愿为权贵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在他的眼里,父亲就是权贵的象征之一,给了他巨大的压力。所以影片两次对莫扎特父亲的特写都反映出令人恐惧、使人感到受压迫的特性,一次是在他出现在莫扎特的家中时,一身如蝙蝠侠般的黑衣,一次是在假面舞会,他面带一副黑色的面具。

影片中莫扎特和撒列里分别有一次指挥演奏。这两场演奏的对比也可以体现出莫扎特对权贵的态度。两场演出都有一个女性主唱,都站在高处,似乎是上帝的位置。撤列里的那场台上有很多人,一起歌颂主唱女神,音乐表现高亢有力,表现出对权力的追求和歌颂。而莫扎特的演奏则是台上只有一个女神用高音独自歌唱,似乎是真正的上帝在演唱,清高而有力,体现出莫扎特无视权贵的特点。

三、电影《莫扎特传》的人物命运给观众的启示

电影《莫扎特传》关于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给观众很大的启迪。撒列里同上帝的关系经历了从坚定的信仰到对上帝产生怀疑,最后发展到信仰的破灭;从祈祷神的庇护到焚烧十字架。从谦恭地顺从到愤怒地决裂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他与莫扎特的关系也从崇拜发展到陷害,他的嫉妒使他成了上帝的敌人,也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撒列里的惨淡人生可以归结于他所犯的罪过。基督教的罪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做坏事,更主要是指这样的行为:以自由意志为动因,以骄傲为重要特点,以关系破裂为标志。撒列里破坏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也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他注定是一个有罪的悲剧人物形象。虽然表面上信仰上帝,全心全意地按照上帝的意旨行事,但是他并没有真正领悟到上帝的真谛:他心中缺少善良和爱。这决定了他最终与上帝决裂,抛弃了自己的信仰,将内心的嫉妒和仇恨发展到极致,也导致了他在莫扎特死后的几十年里忍受痛苦的煎熬。

影片可能会令观众联想到该隐与亚伯,上帝宠爱其中一个,却无视另一个之存在,会令观众感到人与人的不平等,艰辛奋斗的撒列里最终被无情地视为庸才一个。可是圣经中有这样的慧语:“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撒列里是那个快跑的人,上帝并不会保证快跑的人就一定能够赢,因为机遇是个不确定性的因素。

为什么上帝没有把一心想歌颂上帝的撒列里变成自己的宠儿?为什么幼稚无礼的莫扎特却得到了上帝的眷顾?其实,撒列里并不是没有得到上帝的恩赐,他的命运悲惨是因为他要求得太多,他把跑赢当作了自己惟一的目标,他不懂得宽恕,不懂得感恩。将周围天才的非凡成就纳入到自己更为宽容的世界观里,分享这一人类的共同成果和经验,是解决作为“庸人”痛苦的惟一路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独有的天资,每个人都应为上帝所赋予的才能感到满足,而不是去计较别的人得到的天资更多更好。痛苦源于内心的邪恶,而非向撒列里认为的那样是上帝的安排。

上帝会抛弃那些满心愤怒、嫉妒和仇恨的人们,即便是他们日日向上帝祈求。只有那些心中充满着爱和宽恕的人们才是上帝的宠儿,他们才是上帝真正的化身,只有他们才能得到基督的救赎。

猜你喜欢
上帝命运
命运与共
命运的更迭
120秒的“上帝”
命运秀
上帝视角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是否气人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让命运换条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