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奇志
“文革”结束后,任仲夷先后在辽宁、广东任省委第一书记,口碑极好。在其任职期间,力主平反冤假错案,积极开展市场经济试点,坚定支持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热切推动中国经济改革。
1978年,主政辽宁的任仲夷发动全省开展了一场“能不能富、敢不敢富、会不会富”的大讨论,其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收获之大,前所未有。营口市委在大石桥召开致富经验交流会,他亲临会场并作重要讲话,他说:“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由穷变富。过去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搞生产被污蔑为资本主义,胡说富了要变修,越穷越好,越穷越革命,谁还敢富呢?在他们的干扰破坏下,结果出现了越革命越穷的奇怪现象,使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这样,在任仲夷的领导下,这场致富大讨论,冲破的一“左”二怕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全省干部群众的致富信心、热情和积极性。群众高兴地说:“党中央号召富,省委支持我们富,我们老百姓不赶紧想致富的路子还等什么?!”
古人云:“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去年,《南方周末》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将任仲夷等8人评选为改革开放“八大贤”。在任仲夷的“贤”事中,有一条是他对“和谐”的诠释,令人大开眼界。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伊始,他即对“和谐”二字作出创造性的诠释。他说:“和”字,左边为“禾”,右边为“口”,“和”,要人人有饭吃。“谐”字,左边为“言”,右边为“皆”。“言”者,言论自由;“皆”者,人人皆有讲话权。这一诠释,多么富于哲理啊!
任仲夷生前曾题赠胡亦民:“宇宙是永远解不完的谜。只要宇宙间还有人类,则人类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永远也不会停息。”正因如此,任仲夷走到哪里,“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就到哪里,而且提出的真知灼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任仲夷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无所畏惧。在任职辽宁、广东期间,他不畏“条条框框”,屡屡提出创见,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首肯和赞赏。“退而未敢忘忧国,指导江山话改革”。即使耄耋之年,对于疾病与生死,他也毫无“畏惧”。他曾对《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笑谈:“前年我摘掉了胆,从此变成了‘浑身是胆;去年我切除了胃,从此变成了‘无所畏(胃)惧。真是一身轻松啊!一个人只要参透了生死,就没有什么东西把自己压倒!”
任仲夷虽然已经永远地“走”了,但他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却仍然熠熠生辉,鼓舞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在改革开放的光芒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