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鸿
在初冬的旷野里散步的时候,他发现了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矫作的姿态。但是它的温柔与含蓄,它的纯朴与恬静,它的从容与自然,却使它充满了一种圣洁的荣华。他静静地望着它,从内心涌现出一种真诚的赞叹。这一时刻,刚刚从充满浓厚的功利色彩的都市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他,似乎从它的每一绺叶子,每一片花瓣上都能感受到一种超乎所有贪欲等卑下的人类情感的东西,那是一种十分纯净而崇高的境界。他静静地注视着它,内心蕴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他无法把它表达出来,也不想用任何概念化的意象来冲淡这种神秘与感动。
这时他的朋友从后面赶上来了。顺着他的视线,朋友也看到了那朵小花。那花儿并没有多少引人注目之处,引发朋友强烈兴趣和疑问的,是他那异常专注的神情。而面对朋友的关注,他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果然,朋友一伸手,将那花连根带叶拔了出来。朋友将它凑近眼前,细看了一会儿,说:我还是叫不上它的名字,不过会搞清楚的。朋友将那花草装进了小包。他有个熟人是研究生物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并不困难。朋友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对他所注意到的东西,他一定得说些什么,他一定得把自己的具体经验抽象出来,理顺排列了,再展示于人,不然他会坐立不安的。
第二天,朋友兴冲冲地跑来找他,要告诉他关于那朵花的有关问题。一进门,朋友却呆住了。朋友发现他正在面对着一幅刚刚完成的国画沉思默想。画上画的,正是那朵恬静柔美的小花。画面非常简洁优美,淡淡的花瓣间,似乎洋溢着一片幽微而神秘的光焰。他们交往了几十年,他从未见他作过画,也从未听说过他会作画。
“我对它的生物属性并不了解,但它那鲜活的姿容却那么鲜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它已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它也会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他平静地面对着愕然而立的朋友说,“面对一朵花,你没有感情的深度,你全然是智力的、理性的行为。你太想了解它,掌握它,因而你用屠杀与分解的办法去研究它。你把它拔下来,弄清楚了它的名称、属性以及与它相关的一切知识,但是你却没有顾及到它的生命目的——你谋杀了它,从而也失却了它!”
朋友默然了,他凝视着那画上生机勃勃的花儿,再看看手中已经枯萎的花草,顿觉兴味索然。他无法说清,自己手中的花和画中的花,究竟哪个更为真实,更有价值,更具生命的意义。
[阅读训练]
1.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结合全文回答:文中的“他”为什么那么欣赏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
3.为什么“面对朋友的关注,他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4.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你谋杀了它,从而也失却了它!
5.面对那朵美丽绽放的小花,文中的两个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他和朋友在野外偶然发现了一朵并不显眼的小花,他十分欣赏,而朋友却伸手采摘并拿去研究,表现出对待生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大意对即可)
2.答案一:因为这朵小花温柔含蓄,纯朴恬静,从容自然,充满了一种圣洁的荣华,让他感受到一种超乎所有贪欲等卑下的人类情感的东西,是一种十分纯净而崇高的境界。
答案二:因为这朵小花让人感到一种圣洁,显得纯净而崇高,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可爱,生命的意义。(大意对即可)
3.因为他知道朋友的为人(对他所注意到的东西,他一定得说些什么,他一定得把自己的具体经验抽象出来,理顺排列了,再展示于人,不然他会坐立不安的),担心朋友会伤害那朵小花。
4.示例:朋友用屠杀与分解的办法去研究小花,虽然弄清楚了它的名称、属性以及与它相关的一切知识,但是却没有顾及到它的生命目的,忽视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也就失去了欣赏生命之美的机会。(大意对即可)
5.示例1:我更欣赏文中“他”的态度。因为每一朵花、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并非是为一个人而绽开的,你把它采下,它很快就枯萎了;如果把它留下,它还会把芬芳带给更多的人,陶醉更多的心灵。
示例2:我更欣赏文中“他”的态度。因为生活中值得我们欣赏的美丽很多,但我们不可以摧残它,也无权独占它,何况是一朵焕发出生命光彩的花儿,更应该怜惜。(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