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继父育出双博士

2009-11-24 07:54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8期
关键词:邮件研究生儿子

阿 东

今年71岁的杨造伦生于上海,1961年从安徽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合肥一家科研所工作。杨造伦事业心很强,直到40岁才结婚,妻子夏金娣是一个曾经丧偶的女人,并且带有两个孩子。

为了继子,

放弃生育

婚后,夏金娣怕丈夫心里有疙瘩,认为两人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再朴素节俭点,完全可以再要一个孩子。而杨造伦却决定不生了,原来杨造伦对此早有考虑,他认为如果有了亲生孩子,这两个孩子会怎么想?以后会不会有误会?作为继父,杨造伦深知如果一家人相处得不好,将来就会生出许多事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于是,杨造伦安慰妻子说:“我们不是有两个孩子吗?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避免今后家庭产生隔阂,我们就集中精力把他俩培养出来吧!”杨造伦说到做到,他不仅把自己当成慈祥父亲,而且在生活上、学习上做儿子们的朋友,竭力满足他们的一切合理需求,这让小哥俩在伙伴们面前很是“风光”。

有一天,老二夏书军放学回家老嘀咕说同学带的鸭油酥饼可好吃了,杨造伦二话没说,一口气买了十个鸭油酥饼、两碗鲜肉大馄饨外加一盘香喷喷烤鸭,喜滋滋地看着兄弟俩吃得直打饱嗝,自己倍感欣慰畅快。老大夏扬上初中时学英语非常吃力,终于忍不住腼腆地央求杨造伦能否给他买台英文打字机,当时整个学校也就十几个学生有这种助学工具,那时杨造伦的月工资不足100元,而一台打字机要400多元。杨造伦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咬紧牙关不乱花一分钱,勒紧裤腰带积攒了近半年的工资,终于给孩子买了台崭新的打字机!老大高兴得一塌糊涂,搂住爸爸的脖子流出了幸福的泪水……兄弟俩也很争气,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后更加奋发进取,学习始终保持班级前列,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杨造伦因突发脑梗塞而瘫痪在床,经过10多年风风雨雨的家庭,在灾难面前依旧有条不紊地运行。在妻子和两个儿子的悉心照料下,杨造伦最终顽强地战胜了病魔。

激励继子

成栋梁

正是父亲勇斗病魔的精神和独具匠心的言传身教,有力锤炼了哥俩坚强的意志,更使得他们有勇气克服困难,学业不断进步。风雨之后现彩虹,幸福使者的捷报开始叩开杨家大门!老大夏扬1993年考上安徽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01年又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夏扬在去北京读博前,把自己的一台旧电脑留在家,还特地教会妈妈操作电脑收发邮件。从此,杨造伦草拟邮件内容,夏金娣打字发邮件,互联网成了他们与在外地儿子们交流的载体。夏扬现已在北京某大学任教,大儿媳妇是西安人,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博士生,新家安在北京的四环一处高档小区里。小儿子夏书军更是不甘落后,早在1997年就考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又被录取为享受全额奖学金的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不过,在夏书军考博后选择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的问题上,父子俩电话里头一回唇枪舌剑地好好理论切磋了一番。杨造伦认为夏书军所研究的领域在国外发展空间有限,但夏书军想开拓视野见见世面,经过多次电话商讨,谁也说服不了谁。

2001年底的一个冬天,杨造伦到上海和儿子谈了整整一天,虽然最终是儿子说服了他,但父子心结都打开更觉明亮舒畅了,“爸爸,你和妈都退休了,身体也不好,我最担心的是我和哥都出远门不能在你们身边尽孝,儿子惭愧啊!”“好男儿志在四方,爸爸想留你在国内绝非是出于私心想身旁多个照应的,你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是对我们的最大回报。”当晚,父子在火车站依依话别后,夏书军一回宿舍便给母亲发了封饱蘸深情的邮件……

亲情铸就

文明家庭

杨造伦身体不太好,退休后和老伴也就不怎么出门,每天在家看书看报,收发邮件了解孩子们的举动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虽然不能住在一起,但一家人的心始终紧紧相联,并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如今杨家电脑的邮箱里每天总会有两封新邮件,一封是大儿子从北京发来的,一封是小儿子从美国发来的,“……爸爸,从电视台上得知,超强台风‘黑格比已经登陆广东造成重大灾害,将要影响合肥大幅降温,你们买菜锻炼别忘加衣……”“妈妈,父亲总是那么倔,他腿不好使上楼还不让扶,你就悄悄在他后面跟着,千万别让他摔着。”每每看到这些温馨的邮件,杨造伦和老伴总会发出舒心的微笑。

猜你喜欢
邮件研究生儿子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来自朋友的邮件
打儿子
CMailServer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