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祥
摘要:网络正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信息传递超时空等优势广泛被人们所接受。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来服务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混沌;信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35—02
网络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挑战,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工作提供了机遇。高校图书馆应以积极的态度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帮助学习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网络信息资源带来的便利
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各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不再是以前藏书的增加多少,而是以可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的利用率高低来作为参考依据。各个高校图书馆都根据本校的学科建设来配置一定数量的网络电子资源,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EI、EEE、SCI 等中外文数据库和本校重点学科建设建设的特色数据库。这些网络信息资源以其内容丰富、传播迅速、更新快、存取便捷、参与平等的特点,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上网浏览、检索。图书馆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他们可以随时登陆图书馆主页浏览学习或下载。
2.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图书馆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拓宽大学生学习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提高信息素养,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既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具灵活性、主动性、选择性的环境,又能为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性等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3.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得到扩展。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发展,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内容,广阔的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网络学习环境,改变原有获取知识的模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学生利用Internet超大的环境,可以获取课堂内所学不到的的知识和信息来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为获取信息、下载学习资料、聊天交友。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的限制,馆藏比较少,藏书复本量不多,因此图书流动量大,许多学生往往很难借到自己想要的书。
4.网络操作技能得到锻炼。大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到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学到利用计算机检索网络信息情报知识的技术,掌握信息检索技能,如学会网上读书、浏览与查询、使用网络浏览器、FTP等文件下载软件、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料等信息技术;我们还通过信息检索与收集、检索技能竞赛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检索技巧、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实际操作技能。
5.方便大学生就业。网络也为大学生的应聘就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网上求职已成为毕业生择业的方式之一。网上人才市场信息查询快,针对性强,机会均等,有效程度高。网上求职为毕业生开辟了专栏,给各高校、用人单位提供各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能通过网络实现双向选择。大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或借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访问相关人才网站点,了解人才市场等信息资源。过去大学生毕业为找到一份比较称心如意的工作,到处参加人才交流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现在他们只要通过上网就可以查阅到不少有用的求职信息,采取发E-mail 的方式与单位取得联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行动的盲目性。
二、混沌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所造成的冲击
1.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冲击。不良的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冲击很大,导致他们的迷惘与困惑。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博客、论坛和网上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种社会思潮、虚假灰色信息不断入侵,整个网络充斥着混沌的信息。大学生缺少生活阅历,世界观、价值观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旦他们的思想进入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领域,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对人生前途正确认识不足,从而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还有的是出于好奇心而偶尔访问色情、暴力网站,受低级庸俗的那些不道德信息影响,进而引发犯罪等社会问题,严重干扰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2.对大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适度的上网,能够使他们学到信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学会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交流的能力。如果过度上网,势必影响学习甚至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有个别学生晚上通宵上网,白天上课睡大觉,整天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上课对他们来讲成了负担,经常缺课、迟到,乃至产生厌学、逃学等荒废学业的现象,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3.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网络给人们创造出一种虚拟环境,大学生沉醉在这种虚拟环境中,将会对其身心产生极大的危害:长时间无节制地上网易患伴有眼痛、脑胀、记忆力下降等“网络精神病”;沉迷上网还会导致大学生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热衷于网上聊天,乐于网上虚幻恋爱,沉溺于人机对话,脱离现实生活,不愿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往,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导致性格孤僻、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个人主义严重、不关心同学,处事被动的消极心理,甚至有学生由于痴迷网恋而导致精神失常的心理疾病。
三、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利用教育的策略
1.提高对网络认知感。大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都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所以正确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并利用好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来搞好专业学习、扩大视野,以提高对网络认知感。图书馆可以自己或邀请有关网络专家,就网络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如何迎接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作主题讲座,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网络的作用以及网络信息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律教育,增强自我约束和控制力,能科学利用互联网,正确获取网络信息资源,为学习和实践创新活动服务。
2.发挥校园网的骨干作用。图书馆可通过利用校园网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引导教育。图书馆在通过宣传栏和海报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资源、发布图书馆信息的同时,还应该不间断的在校园网上宣传图书馆最新的信息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只要一上网就可了解和熟悉,激发他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兴趣。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库数据库:如教学优秀教案、、英语等级考试复习题库、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公务员等有关招考信息库、学生个人简历范文题库等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设健康保健知识、创设心理咨询专栏等,快速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搭建娱乐休闲平台,通过电影、革命歌曲等优秀的影视作品来激励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熏陶他们的道德情操;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局域网的管理,建立安全防火墙来阻止不良信息的入侵,确保网络信息的健康性,净化网络环境;在制定有关制度加强网络管理的过程中,及时设置网上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图书馆网络管理意见和建议。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要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举行网络知识辩论赛、网上新闻调查、热点讨论、课件制作和文字录入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理解和利用;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浏览阅读来寻找自己所需求的“精华”,举办读书会,让更多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达到培养网络阅读兴趣和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在网上开辟有关大学生人生观、就业观、恋爱观等社会热门话题的论坛,让他们在自己的论坛上畅所欲言,辨明是非;开设咨询及留言版,或通过QQ与学生在线交流,解答诸如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使网络内容更贴近学生。这些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图书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大学校园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了图书馆信息教育的地位。
4.开展网络安全和法制教育。发现在网络上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是缺乏网络安全、网络道德和法制意识所造成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学生开展有关教育,定期聘请有关网络安全专家进行网络安全和法制道德等方面讲座,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在利用网络学习知识的同时,做个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
5.信息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提高。面对网络对图书馆工作的新挑战,作为开展图书馆网络信息教育的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水平:一要必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等基本技能,暂时还不具备的要加强学习与培训,使之尽快适应网络环境对他们的更高要求;二要具备获取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能正确引导大学生从网上搜集并获取信息和应用知识的本领,让学生适时的了界和跟踪学科发展动态;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积极投身到教育大学生正确、有效的获取和利用网络信息工作中来。
四、结束语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并不是冲击,而是给高校图书馆上午发展以及工作方式和手段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有益的拓展。图书馆通过对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正确引导他们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分析和鉴别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网络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从而使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大学生学习帮手、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连纯华.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探索,2008,(10).
[2]邢花婷.高校开展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5).
[3]邓要武.高校研究生文献信息素质培养研究[J].晋图学刊,2008,(5).
[4]王金翠.论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协作问题[J].现代情报,2008,(10).
(责任编辑/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