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萍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是建设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力军,因而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强弱将对整个社会档案意识的形成带来深刻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档案意识淡薄这一现状,阐述了提升大学生档案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档案界和高等院校在推进大学生档案意识教育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档案意识;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32—01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后一代,档案意识较为淡薄,频繁的工作变动也不办理档案关系转递手续,有的甚至弃档多年,等到意识到档案材料缺失或档案丢失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时,才后悔不已。造成当前大学生档案意识淡薄、档案观念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提升大学生档案意识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增强我国档案界的社会意识,是提升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前提基础
当前我国档案界正在逐步打破“重藏轻用”的档案工作传统,走出档案工作长期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变死档案为活档案,变档案库为思想库,围绕中心工作,为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做出应有贡献。使档案工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顺应新形势与大环境的需要。
让档案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从而一改大众对档案和档案馆的传统印象,提升了大众的档案意识。档案界重视了档案的社会意识,从而提高了民众的档案意识,那么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大学生的档案意识。
二、将档案融入大学文化中,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效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物态结晶,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今学者认为档案是一种文化,称之为档案文化。
我国档案界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将档案文化融入大学文化教育中,在提升大学生档案意识上做出努力。当地档案馆可作为大学生校外活动基地,档案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通过举办档案陈列、展览等社会教育活动,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强化了大学生的档案意识。目前,有些高校已将参观档案馆纳入新生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使大学生一进校就接受档案意识的熏陶。有些高校每年普法期间都与当地的档案机构联合,宣传、解读《档案法》,在提升大学生的档案意识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地方档案馆举办了大型档案图文展,不少大学生也是积极参与。
三、发挥档案对大学生成才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使大学生重视自己档案
大学生的档案记载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经历、德才能绩、学习表现等,反映了大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些档案材料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推荐、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以及提拔、出国、考研等都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毕业后个人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档案对大学生今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大学生不重视自己的档案,与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未严格档案管理,未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大学生的档案材料有很大关系,以致造成用人单位无法凭借档案选人用人。比如,通过档案可以评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校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让用人单位可通过档案材料对大学生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和全面正确评价。从管理角度而言,这对大学生也是一种约束和激励,当他们真正感受到档案的价值作用时,就会更加努力追求进步,以此来丰富自己良好的档案评价材料。
四、在高等院校中广泛开设档案选修课程,普及档案知识,提升档案意识
由于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师资力量限制等原因,目前,我国高校一般仅在文秘专业设置了档案必修课程,主要开设《档案管理学》、《现代档案管理基础》等。仅此而言,档案知识的普及面还是远远不够的。
提升大学生档案意识教育可以说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举措。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应予以重视,积极配合,各地区、各部门可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真正使提升大学生档案意识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责任编辑/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