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好的发展

2009-11-24 07:54
学理论·中 2009年6期
关键词:价值判断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

罗 伟

摘要:实现经济社会“好”的发展,不单纯是一种事实描述,也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在内涵上必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理性和自律的发展,是对市场机制扬长避短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发展;科学发展观;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Q1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125—02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所谓“好”的发展,又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定义它。而且,由于涉及到价值判断,人们可以见仁见智、各抒已见。生态文明范畴的提出,为我们全面地理解“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一、好的发展是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工业文明的反省和批判的基础上的。工业文明是一种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文明形态,它强调人类凭借工具理性和技术能力,向自然开战,最大限度地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不断创造物质财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结果,在财富源源不断地涌现的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危及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出于对上述困境的觉悟和猛醒,我们才提出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为条件。它既以生态科学的原理为基础,也依赖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考察;既汲取了科学的营养,也吸收了哲学的智慧,形成了兼具科学和人文双重特性的生态价值和天人关系观。按照这种观点,自然生态是一个天然的、自组织的平衡系统,它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要受生态法则和规律的制约。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律,创造属人的自然和人类文明及文化形态,但是从根本上说,人的意志及活动不能够违背和超越自然生态规律,否则就会形成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所以,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和“敬畏生命”。

承认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这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尊重自然规律,按生态规律办事,这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所追求的任何发展,都应该以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超出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不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损失、不妨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前提。因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不管科学技术怎么样发达,人类都改变不了必须从自然界获得物质和能量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

二、好的发展是保持理性、自律的适度发展

我们今天所遭遇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对技术进步和无限增长抱有幻想。直到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出炉,才一语惊醒梦中人,使我们意识到无限增长的想法是一种盲目乐观。

事实告诉我们,不仅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而且可供开采和利用的资源也是有限度的,自然满足得了人类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人类的“欲望”和贪婪。自然资源不单是属于当下的人类,也属于未来的人们,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条件无节制地消费和挥霍地球资源。所以,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增长都值得不惜代价地去争取,不是任何高速增长都值得鼓励。要谨慎地选择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从真实的和内在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欲望出发来规划发展,以做到理性和自律的发展。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使过去和未来都从我们的手里溜走”。

选择理性、适度的发展,就是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速度、资源环境的承受限度、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程度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建设和谐社会。选择自律的发展,就是要理性地考察人的内在需要,制定适度的发展目标,选择有克制的生活,在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需要与可能之间寻求妥协。我们不仅要对满足人类的需要负责,也要对自然资源、环境和非人类生命负责;不仅对当代人负责,也对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负责。

选择理性和自律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国家发展目标与个人生活目标之间的关系。从国家目标方面看,发展速度和程度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个问题至少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将存在。为此,我们需要迅速发展起来,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善我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发展不单纯是数量问题,还有质量和结构问题;提高综合国力不只是指“硬国力”,还包括“软国力”,如果不能培植具有强大亲和力和魅力的文化,单纯靠物化的力量并不能最后赢得胜利。在这方面,前苏联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所以,我们还应该更客观和全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全面地提高国家的安全水平,而不能只寄希望于经济发展。

从个人方面看,需要进行价值观的清理和引导,提倡一种节约、简朴、适度、“绿色”的生活方式,尽量抵消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不良影响,让人回归生活的本然,防止陷入“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之中。

三、好的发展是辩证对待市场机制的发展

市场机制是人类迄今为止所找到的最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但是,市场机制也有许多弊端。那种“将无拘无束的市场视为人类自由的本质,也视为通往繁荣富强的最短快捷方式”的想法,实践已经证明是盲目乐观。市场经济不仅在经济方面不是万能的,而且还使“早年被视为厚颜无耻的贪婪或诡计,如今比较容易合理化。经济生活的许多地方原本与急着抢钱、降低成本、锱铢必较、强出头的态度绝缘,现在也变得更加野蛮残忍。目及之处,自由市场的力量推倒了历史悠久的社会准则和专业文化……。”[1]竞争、利润、业绩、赢家通吃,不仅导致了两极分化、民众的区隔化、投机取巧,而且助长了“外部性”问题。譬如发达国家及企业逃避在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为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不愿意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投资,或者环保投资不到位或设备闲置;浪费那些唾手可得的资源,将环保的责任推给社会,形成环境问题上“公共地的悲哀”等。

必须明智地对待市场机制,既充分发挥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不放弃国家调控。特别是在生态和环境治理上,应该形成强有力的国家意志,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政策和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相当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尽可能减小发展给资源和环境方面造成的破坏。必须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上述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必须靠国家调控、公共政策和公众参与等机制综合发力。

建设生态文明还必须克服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市场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获得了更好的服务,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和效率。但是,市场经济以取得物质成就为根本目标,厂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最终形成了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遗弃为特征的市场文化。这种凡事追求“最大化”的结果,就是形成了“恐龙”式的庞大生产规模和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如果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市场文化进行必要的清算和反省,我们就无法把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伤害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四、好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生态文明并不反对人的主体地位,但是人是价值的主体并不等于说人是万物的主宰,从尊重人的价值无论如何也推不出可以勿视自然的价值。相反,生态学告诉我们,包括人在内的地球生态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系统,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人类自身的命运也就岌岌可危了。

按照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人可以是价值的主体,应该坚持发展的人本性,但是,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人的一切需要都是值得肯定和满足的,也不意味着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无节制地伤害非人类生命和生态环境。相反,人类应该理性地考察自己的实际需要,洞察自己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明辨人与非人类生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明智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来求得与自然生态的和解。这种生活及消费方式应该以节约为基本原则,以适度消费为主要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而不是欲望的满足,告别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存文化,提倡理性的生活态度和明智的生活方式。

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是居于人的文化本性,能够更好地提升人的本质,而不是使人堕落为只为感官享受的生物。发展结果必须以满足人的实际需要来为人服务,而不是无限制地引诱人类的贪欲。通过发展要使人保持希望。发展的真正任务正在于:“取消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技术的一切异化”[2],使人真正过上属人的生活,在更高的基点上实现人性与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五、好的发展是有利于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情况下,环境公平已经被视为基本的社会公平。这就意味着,每一代人都无权为了当代人的发展而损害子孙后代平等地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必须确保资源能够得到永续利用。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十分强调生态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在这种背景下,好的发展必然是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好”的发展是充满诱惑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当中既存在认知方面的障碍,也存在利益冲突和体制不顺方面的障碍。正如其它一切绝好的东西一样,它也来之不易。否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就不会“发展将仍然是相对于少数人的特权,而不发达则继续是广大多数人的命运。”[2]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卡勒汉.作弊的文化[M].宋瑛堂,译.北京:文汇出版社,2007:46.

[2][美]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铣,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33.

(责任编辑/吴凤华)

猜你喜欢
价值判断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
量刑的价值判断及公正量刑的实现途径探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浅谈刑法学中五个关系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浅析高等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误区与应对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