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上腾飞的自由精灵

2009-11-23 06:20张万里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密西西比河哈克吐温

张万里/译

风光旖旎的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100多年前诞生了一位享誉全球的幽默讽刺大师——马克·吐温,人们认为“过去和现在,还没有一个语言大师像他这样渊博、勇敢、高超地描绘了19世纪美国的生活现实”(门德松《<马克·吐温传>序》)。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他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关于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于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4岁时全家迁居密西西比河边的汉尼泊尔镇,充满诗意的、壮丽的山河景色陶冶了他蓬勃的朝气、驰骋的想象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他12岁那年父亲去世,从此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先在印刷所做学徒,后当过送报人和排字工。他在自传中说印刷所老板“管吃、管穿,不给一文现钱”,“我们吃的是残羹剩菜,十分单调,而且还吃不饱”,穿的是老板自己穿过的旧衣服,又肥又大,但乐观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使他并未灰心丧气。后来他又在密西西比河上当了4年水手和舵手,对家乡的黑人和大部分白人的困苦生活有所了解。他有过三年多流浪半流浪生活和希望破灭的淘金生活,这些不但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素材,更为他铸就了一颗正义的心。儿时生活的贫穷和长期的劳动生涯,社会的美好与阴暗,在他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那颗渴望笑的心,对痛苦、不幸、邪恶尤为敏感。正是因为生活很早就向他展示了阴暗面,他才挑战般地树立了对未来幸福的信心。才如此渴望笑。

“马克·吐温”是他最常使用的笔名(“马克·吐温”原为领航员术语,意为水深两英寻,即12英尺,轮船可以安全航行),他用美国西部作家常用的幽默形式,毫无顾忌地对政府机构中的腐败无能等丑恶现象进行嘲弄和鞭挞。他先后创作了揭露资产阶级“民主选举”欺骗性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年),揭露美国政界腐败的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3年),儿童历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等。他最优秀的小说是《哈克贝里,芬历险记》(1885年)。

1910年4月,马克,吐温病逝。他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他才能在广阔的社会大学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并用他那锐利的笔捕捉生活,反映生活,描绘时代的风云变化,并因此取得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马克,吐温的作品,幽默、滑稽、诙谐,夸张得要命,可又蛮真实的,有时还带点刺儿;他的文字美国味道很足,男女老少都喜欢读,称他是“近代幽默文学的泰斗”,“怀有赤子之心的顽童,亦是仗义执剑的骑士”。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这部作品写的是白人穷孩子哈克与黑奴吉木同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历险故事。在逃亡途中,他们目睹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经历了种种不同的事件,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19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图景。

用“逃离”方式表达“自由”的主题哈克和吉木的“逃离”是小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哈克要逃离“文明”社会的虚伪与腐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吉木要逃离蓄奴州,奔向自由州,获得身体与精神的自由。他们都为自由而选择逃离。

小说一开头就写一个贫穷白人小孩哈克被达格丝寡妇收养做干儿子,“就是说教我怎样做人”——穿新衣,守规矩,听圣经,做祈祷,学写字等。寡妇一直试图“教化”他,但哈克对文明教化和宗教非常厌恶,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难以忍受与这位受人尊敬的老寡妇生活在一起:“所以到了我再也不能忍受的时候,我就溜之大吉了。我又穿上我从前那套破衣裳,钻到那个盛糖用的大木桶里去,立刻觉得逍遥自在,心满意足。”

吉木的逃亡更是为了追求身体与精神的双重自由。吉木虽是黑奴。但他从不认为黑人比白人低贱。当他得知自己要以800元高价被卖到远离妻儿的河下游时,便以逃跑进行反抗。他明知逃亡黑奴要被处死。但对自由的渴望使他置生死于度外。他的逃跑不只是为了个人。他打算逃到自由州后拼命劳动。攒下钱再把老婆孩子赎出去团聚。他身上集中反映了黑人对自由、对真正的人的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对哈克来说,木筏、河流和大自然象征着自由奔放的生活,但只有当他在河上与吉木在一起时才感到安全与自由,每当他到了岸上,总是碰到危险、麻烦与欺诈。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与“秩序”,

独特的幽默与讽刺马克,吐温为了达到讽刺效果,用善良的小孩哈克做小说的主人公,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小孩子通常都天真、幼稚、单纯,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美好的,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他把幽默和讽刺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读者从他那令人发笑的叙述中发掘隐藏在其中的深刻含义,使你尚未笑罢便皱眉沉思,去感受那隐藏在笑声背后的对社会阴暗面的辛辣讽刺。小说中描写了“公爵”与“皇帝”两个江湖骗子丑陋而滑稽的表演,他们为了骗取别人的钱财,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出寡廉鲜耻的勾当:戏台上的裸体“舞”。台下的观众认为受了欺骗,扑向两个骗子:但有人认为不能光他们受骗而受镇上人的嘲笑,还应该像《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一样,大肆叫好,让镇上更多的人受骗,从而使骗子骗到了更多的钱。马克,吐温巧妙地运用漫画式的夸张甚至是怪诞的笔法,来增强小说的幽默和讽刺效果。

片段欣赏

(“公爵”与“皇帝”两个无赖为骗钱而在一个镇上搭起一座戏台)“当天晚上,大厅里一转眼就挤满了人”。……(公爵)“他把这出悲剧夸奖了一通,说它是叫人惊心动魄的好戏。他就这样大吹大擂地把它介绍了一番……末后,他说得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净等着看好戏了,这时候他就把幕向上一拉,只见皇帝,四肢着地、大摇大摆地爬了出来,全身一丝不挂。他浑身上下抹着红红绿绿的颜色,一圈一圈的条纹,像一道彩虹似的那么鲜艳。并且——至于他身上别的装备就不必提了,那简直是胡闹到家了,可是也真够滑稽的。那些人差不多快要笑死了,皇帝在台上跳了个够,然后一下子就蹦到幕后去,那些人一边喊叫,一边拍手,像狂风暴雨似的大笑大吼,一直闹到他又跑回来,重新来了一遍;在这次以后,他们还叫他出来跳了个第三回。看那个老糊涂虫乱蹦乱跳的样子,大概连一头母牛也能给逗笑了。”

点评:

马克·吐温夸张地描写了“皇帝”的丑态,并说“皇帝”的裸舞“大概连一头母牛也能给逗笑了”。作者用这种挖苦的口吻描绘人物的滑稽表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幽默,禁不住发出笑声,但在细细思忖之后又体味出,这种幽默的喜剧成分恰恰是和一种悲剧因素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笑声,是悲剧性的笑声。这种笑,是含泪的笑。

著名作家海明威高度评价了这部小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一本吐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在它之前或之后,都不曾有过能同它媲美的作品。”

本期“趣味阅读迷宫”参考答案

制鼓歌诀:紧蒙密钉,晴雨同音。

选词填空:1.井底蛙2.应声虫3.百灵鸟4.千里马

聪明的长工:上下联中的“官”字。都加了个“木”字旁。

用菜做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唐杜甫

火柴与柴火:示例:1.蜜蜂、蜂蜜牛奶、奶牛井水、水井2.茶花、花茶火焰、焰火官宦、宦官3.彩色、色彩故事、事故气节、节气

趣填生肖拟人词:老黄牛、笑面虎、小白兔、变色龙、地头蛇、千里马、替罪羊、机灵猴、铁公鸡、哈巴狗、大懒猪

猜你喜欢
密西西比河哈克吐温
昌耀
哈克出逃并找到一个朋友
哈克寻宝记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哈克贝恩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的象征意义
建国后毛泽东的密西西比河之梦
布哈克历险记
那些惨痛的回忆
《败仗秘史》与马克·吐温的反战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