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英吉利海峡

2009-11-23 06:20王林成
网球俱乐部 2009年13期
关键词:法网纳达尔温网

王林成

年年的五月到七月,罗兰·加洛斯和温布尔顿常常上演着不同的剧本和结局,提醒着我们这是两个国度、两类场地、两项大赛、两种文化之问的碰撞。

从罗兰·加洛斯到温布尔登

快慢变幻,攻守更迭,这是一场网球史上独一无二的比赛。2007年,为了推动西班牙马洛卡的旅游产业,当地政府耗费19天和163万美元在帕拉马体育场铺就了一片饱含想象力的网球场:一半是诗意的红土,一半是如画的草地。

马洛卡政府的目的达到了,这场比赛吸引了全世界体育迷的目光。不仅因为费德勒和纳达尔这对瓜分了网坛霸权的史诗级对手,更是因为红土球场和草地球场长久以来所沉淀的丰富内涵。这大概是第一次,一片网球场比在场上比赛的选手更能勾起人们的兴趣。那场比赛的过程很快被大家忘记,但球网两侧咫尺之隔的红尘和绿茵所埋藏的历史还一直被人们铭记。这是无数球员用上百年光阴书写的两段迥然不同的传奇,他们围绕着法国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各自展开。

红与绿,在时间和空间上它们紧密相连。法网和温网相距两周的时间,法国和英国相隔一条英吉利海峡,红土赛季和草地赛季入春去夏适时更替,这两项大满贯无法避免地被一次次联系在一起。从童话到史诗、从激情到温情、从保守到张扬,相互映衬的法网和温网让无数旁观者心醉。但对于球员来说,在两项赛事之间转换永远不会像费德勒和纳达尔在“草土大战”里所做的换换球鞋、变变打法那样简单。

麦肯罗、康纳斯、伦德尔、维兰德、桑普拉斯、塞莱斯、埃德伯格、辛吉斯、海宁,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提醒着我们:想要兼得法网和温网的冠军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如此之多伟大的球员穷尽他们的职业生涯都无法办到。

初夏的英吉利海峡年年都会化为一条网球选手难以逾越的鸿沟。“刚刚从红土赛季过来,显然我的精神还不能完全完成转换。在红土上,即使你开始陷入挣扎,你依然还有时间去调整。但是在草地上,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2008年的温网,头号种子伊万诺维奇在被郑洁送出局后说道。

任何一个想由法网成功地切换到温网的选手,必须通过的是三重门的考验。第一重是红土和草地球场特性的巨大差异,这种差距是所有场地中最大的。罗兰·加洛斯比拼的是耐心。在这里,你甚至会觉得选手跑得比球还要快,不懈的跑动和稳健的回球是制胜关键。温布尔顿比拼的是节奏。不断有球员冲向网前用更快的回击打乱对方的阵脚。第二重是两项比赛令人窒息的间隔时间,这是职业网坛最魔鬼的赛段。从法网尘埃落定到温网绿意来袭,留给球员们的时间仅仅只有14天。那些在巴黎奋战到第二周,又想迅速找到草地节奏的人就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出现在草地热身赛中。第三重是个人打法的全面性,这是球员们最难克服的一重。浪漫的法网和优雅的温网像是两个择偶标准截然不同的年轻人,想要同时讨取二者的欢心,就必须拥有全面的战术打法。对于男选手来说,这一点尤为困难,打法的丰富多变让每个人都很难在这两种场地上同时保持优势。特点鲜明成为很多球员的硬伤,让他们绝难兼顾法网温网。

每年的五月到七月,网球迷们的目光都会聚焦在英吉利海峡两畔。陶醉于法网和温网两项欧洲大满贯的接踵而来。年年的五月到七月,罗兰-加洛斯和温布尔顿常常上演着不同的剧本和结局,提醒着我们这是两个国度、两类场地、两项大赛、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

法网&温网遗憾史

约翰·麦肯罗1984年,麦肯罗在法网决赛中被伦德尔完成大逆转,输掉了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场法网决赛。拿下温网冠军的他距离“背靠背冠军”只有一步之遥。

伊万·伦德尔1986、1987年伦德尔两次携法网夺冠之威闯入温网决赛,但分别被贝克尔和皮特·卡什(Pat Cash)三盘横扫。

莫妮卡·塞莱斯1992年,塞莱斯在温网决赛中被老对头格拉芙6~2、6~1横扫,夺下当年其他三大满贯冠军的她与全满贯失之交臂。

桑切斯·维卡里奥1995、1996年西班牙人桑切斯连续两年都打进了法网和温网决赛,但却得到了四个亚军。在四场决赛中,战胜她的都是格拉芙。

玛蒂娜·辛吉斯1997年,瑞士公主辛吉斯,打进了全部四硕大满贯赛事的决赛,并收获三个冠军。但在法网决赛之前意外骑马受伤,让她输给了黑马马约莉,屈居亚军。

安德鲁·阿加西1999年,阿加西在法网夺冠后一路高歌猛进杀入温网决赛;最终负于那个年代的温布尔顿霸主桑普拉斯。

维纳斯·威廉姆斯2002年,大威连续打进两项欧洲大满贯的决赛。可是在两场“家族内战”中,她都输给妹妹。

贾斯丁·海宁2006年,海宁在四大满贯全部打入决赛,却仅仅将法网冠军揽入怀中。温网决赛里,她在先胜一盘的大好形势下被法国老将毛瑞斯莫逆转。

法网&温网辉煌史

罗德·拉沃尔1969年,31岁的拉沃尔同时赢得法网和温网的冠军,时隔7年再次完成包揽四大满贯的伟业。

玛格丽特·考特1970年,考特达到法网温网“背靠背冠军”,也成就了自己的唯一一个大满贯。

克里斯·埃弗特1974年,20岁的埃弗特就在罗兰·加洛斯和温布尔顿夺下了个人的头两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比约·博格1978、1979和i 980年,博格连续三次在法网和温网先后夺魁,成为历史上获得法网温网“背靠背冠军”最多的男子球员。

玛蒂娜·纳芙拉蒂诺娃1982、1984年,逐渐在与埃弗特的对抗中占据上风的纳芙拉蒂诺娃两次夺得法网温网“背靠背冠军”。

史蒂夫·格拉芙1988、1993、1995和1996年,格拉芙都在法网和温网封后,成为历史上获得法网温网“背靠背冠军”最多的女子球员。

赛琳娜·威廉姆斯2002年,小威连续两次战胜姐姐,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法网和第一个温网冠军。

拉法·纳达尔2008年,刚刚完成法网四连冠的纳达尔用一场史诗级的胜利首次在温布尔顿称雄。

不可能的任务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们的独一无二,而法网和温网无疑都是网球历史中的经典。最脏乱的衣着和最整洁的衣着、最慢的球场和最快的球场、雄浑中的浪漫和威严中的优雅……法网和温网给了彼此成为经典的理由:他们是那般风格迥异,那般与众不同。

每一年。在媒体公布的法网和温网热门名单里总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名字。温布尔顿似乎已经习惯于拒绝来自罗兰·加洛斯的英雄了。新世纪以来的众多法网冠军鲜有在温网取得好成绩的,其中更是不乏直接退出温布尔顿争夺的。2001年的库尔腾、2002年的科斯塔、2005年的高迪奥,都在法网夺冠之后选择了放弃温网。海宁在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在巴黎四度封后,但受限身材条件的她一直没能在温布尔顿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这是法网冠军在温网最常见的命运。

新千年里,只有2002年的小威和2008年的纳达尔曾经在法网和温网都笑到了最后。历史反复地证明,接连在罗兰·加洛斯和温布尔顿称霸绝非易事,法网温网“背靠背冠军”成为了职业网坛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一。

记录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被打破,挑战之所以出现是为了被达成。相较于法网,历史更加悠久、传统更加浑厚的温网是更多职业球员心中的圣殿。在2008年温网之前,纳达尔做过这样一番表述:“我本想说两项荣誉(法网冠军、温网冠军)自己都想要。不过真要让我做出选择,我会选温网。”也许已经四次捧起火枪手杯的纳达尔说出这样的话有些马后炮的味道,但其间流露出的对于温布尔顿的执着追求依然不可否认。带着这样的决心,纳达尔第三次站上了温网的决赛场上。在费德勒的温网六连冠和纳达尔的“背靠背冠军”之间,历史最终选择了后者。

公开赛时代之后,还是有那么几个人用法网温网“背靠背冠军”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伟大。罗德·拉沃尔、玛格丽特·考特、比约·博格、埃弗特、纳芙拉蒂诺娃、格拉芙,同样带着对于冠军的执着追求,他们在一个半月之内两次捧起大满贯单打冠军的奖杯。

1912年,当法国人决定用磨碎的红砖重新铺就法网的比赛场地时,法网和温网就开始被分割在了网球世界的天涯海角。但怀揣梦想、扬帆启航的“背靠背冠军们”将两项大满贯的距离又拉近了,他们用辉煌的胜利告诉世界:网球世界的英吉利海峡并非不可跨越。

猜你喜欢
法网纳达尔温网
吃草庆祝
487天
法网延期,影响全局
法网11冠
中国金花“顶替”奥运冠军出战法网
费德勒摘温网第八冠
纳达尔的“辣”体验
纳达尔的非典型红土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