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刚从前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接到一个改变他一生的通知:3天之内到核武器研究所报到。对王淦昌来说,这意味着要放弃他已经取得重要成果的基本粒子研究,改为研制核武器。他没有迟疑,没有犹豫,愉快地表示:“以身许同。”
第二天,他就来到核武器研究所上班。从此,他隐姓埋名,默默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奋斗了16年。
开始,爆轰物理实验是在离北京不太远的长城脚下进行的。当时,核武器研究所没有试验场地,得借用解放军的靶场做试验。负责物理实验领导工作的王淦昌来到靶场,走遍了靶场的每一个角落。他和科技人员一起搅拌炸药,指导设计实验元件,指挥安装测试电缆、插雷管,直到最后参加实验。一年中,他们做了上千个实验元件的爆轰实验。
1963年春天,王淦昌主动请缨,到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去工作。他离开北京,离开了家人,奔赴大西北。那时候,基地初建,各方面条件非常艰苦。基地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青海高原,由于高寒缺氧,气压低,水往往烧不开,馒头也蒸不熟,年轻人走得快了都会喘不过气。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五十多岁的王淦吕仍坚持深入到车间、实验室和试验场地,去了解一线情况,指导实际工作。他常常和大家一起工作到深夜。对每项技术,每个数据,每次实验的准备工作,他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次实验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茫茫戈壁滩上,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火球,接着,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观察所里的人们欢呼着,蹦跳着,拥抱着,互相祝贺,王淦昌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过了两年零八个月,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又爆炸成功了!我国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这其中倾注了王淦昌的心血。人们称他为核弹先驱。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员。”
1969年,王淦昌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他成功地领导了我国前三次地下核试验。他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点评:
王淦昌对科研上的成就永远不感到满足,总是在不断地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他给世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