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薇
近日在基隆一栋还未盖好的大楼外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竞选海报,俨然成了一面“选举墙”。报道台湾问题多年,一直想找一个词形容台湾的选举政治,“浅碟政治”实在是贴切不过了。台湾政坛的种种怪现象,都能从“浅碟政治”那里找到病根。
所谓“浅碟”,顾名思义指的是没有深度、经不起外部的震荡。犹如一碟浅水,风和日丽时倒也相安无事;但遇到天气变化,骄阳一晒就干了大半,强风一刮又会溢出来。台湾经济是公认的浅碟经济,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
台湾民众对“民主多元化” 深感自豪,他们总说“你看我们台湾,小到乡长镇长,大到总统,都是由我们手中的选票说了算”。其实呢,用某媒体的话说,选票只不过是 “浅碟”上的政治水珠而已。
台湾“浅碟政治”的表现就是台湾政治强烈依赖美国的亚洲战略,依赖美台关系,当然也依赖两岸关系。就说这次奥巴马访华吧,台湾关注的焦点始终集中在美总统是否会说出什么伤害台湾利益的话。台“外交部”基本每天都要向民众大派定心丸,“美国不会做出让台湾意外的事”。马英九智囊前不久公开抛出两岸政治对话的“三前提”,其中之一就是“要取得美国等国的支持”。
“浅碟政治”的另一大特点是动荡、不稳定,当然也就没什么包容性可言。在台湾,几乎看不到公共政策的辩论,有的只是帮派式的政治火拼,以及“乌贼战”和“抹红战”接连上演。2008年“大选”, 绿营紧盯马英九一家,从周美青偷报纸、马英九在美置产到女儿马唯中特权入学,硬是把马家人变成了小偷、权贵、股神、卖台外省人,堪称选举奇观。更要命的是,类似戏码在台湾年年上演。除了极少数政治狂热分子外,多数民众并没有从手中的选票获得幸福感。
抛开政治,台湾其实是让大陆人感觉既温暖又亲切的地方。在高雄爱河碰到一位船家,听说记者来自大陆,忙热情地介绍高雄主要景区。记者问他,南部不是不欢迎大陆人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那都是选举时才会说的话”。台湾不少人也承认近几年的选举政治就是一场失败的民主实验,“而且似乎是实验室已经着火,我们仍不知如何抢救”。看来也只能寄望民众理性的参与,不随政客起舞,才能使台湾摆脱“浅碟政治”的纠缠。▲ (作者是本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