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卓青
转念想一下过去的日子,回过头对同学说:“时间过得真快啊。”
就像是我以前小说中的开头,就像一句谶语,看到自己的隐形的轨迹,并没有多少欢欣,也无几许惊诧。只是在当今看来,一切变了一种颜色,看到远处的自己,好像还没有长大。
在大学里,人仿佛变得越来越安定、漠然,在喧哗的时候失声,在躁动的时候和平。但是,心里依旧怀念那蓬勃的激情,觉得有天它们一定会再回来。像我以前的所有文字那样,跋涉过时间的河回到故乡。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在高考。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只有把一切都忘掉,才可能真正地做到淡然和无悔。没有焦急,也不紧张,脑子里铺陈开一片白纸,用自己的记忆加技巧填满它。
想到那些艰苦的日子,想到曾经的波折、尖叫、大笑和哭泣,想到18岁之前的生命,觉得它们像首诗,读来有回味,有相思。不知道那时的自己怎么舍得去那样委屈自己,过那样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现在在北大里看看北京和上海考上来的人,觉得安徽和所有中部人口大省的孩子们真惨,中学为了应付考试什么都没学到,还把思维给禁锢住了。相反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考生们的题目便比较创新、多样化,不怎么注重死记硬背。不过现在看来,为学之目的都一致,为了高考,为了升学,加了功利色彩的学习,毕竟不是能十分投入和刻骨的,当知识都已被淡忘,最后还剩下的是什么?
但那学习的状态,那刻苦的眉目,却总在夜深时被记起,当时也确有惊喜和欣慰的,不在最后得知结果的那一刹那,而在来的路途上的点滴和分秒。
那时读课外书,还是发自内心的阅读,而不是像现在只读跟学术有关的书。喜欢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那简明的语句和情境;喜欢短短的古文,品里面精妙的构词和造句:喜欢冗长的记叙和描绘,看到故事里面人的心情和性格;喜欢歌词和韵脚,还有它们独一无二的生命。在学习间歇读鲁迅、托尔斯泰和博尔赫斯,也在做不完作业、考试考砸了的时候读水浒和金庸,在课堂的间隙读自己抄过的句子,读当时的感觉和记忆。如果说,这样的生活充满着压力、负担、辛劳和疲惫,那么,只要有自己爱读的书,书里能见着自己喜欢的人,便是可爱和轻松的了。
对于写作,如果有了目的和规矩,则总是被压制着感觉不能自由地说话。写议论文时,老师说,要引经据典,要说理充分,要条理清晰,要内容丰富,于是我一遍遍强化那说理的笔法,一遍遍地背名人轶事;写散文时,老师强调要形散神不散,要内部结构适当,要情感真实,抒发自然,于是我将散文改成诗,又把诗拼起来;写记叙文时,老师说这类文章分不高最好不要写……而当我读到高考的满分作文,又总是惊叹他们的多彩的笔触和充实的情感,那些语句,充满遣词之妙、用意之新、叙理之明晰,四处散布古今中外的逸士名流和他们的人生观、生命历程和悲喜体验。又有自然描写之爽朗、明快,加之自我人生、社会体感,用别具一格的视角诉说对人世、灵魂的关照,无不显得平和、大方。于一隅中见到万千气象,于言辞中品味纷繁百态。这样的作文,既立足于框架内,又超脱于桎梏外,令人憧憬、喜慕。而我便一直朝着那方向努力,无奈读的书太少,经过的人事又局限在自己的短短年龄里,而思虑、想象又贫乏,所以一直没能达到哪怕其中一部分的境界。而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也明白了一些东西。
人生,是需要契合和突破的,正如写一篇高考作文。从这上面看去,读书、为学、处世,莫不如此。从来都是真诚的情感受拘束、放纵的想象被格式化,而在此之上,人们不应中庸与服从,而是巧妙地嬗变以致契合中有达观,正如过往的水流飘过树叶、草根和土壤的缝,看透了万物的情感,也悄悄改变着它们。
在写作上,在不断追逐那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自己的成长。
如今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写作了,回想起那个时候的单纯、青涩,心底依然怀念,希望能重拾那片纯朴与淡然。
写作,贵在坚持和平的心态。不追求功利、不向往名声,也没有既定的目标和预设的价值,它正如水,从心泉泻出,流淌在自己生活的土地和家园,化成一厘米滋润的甘霖,化作我们心灵的醍醐。如果从内心出发,说出自己想说的,一边铭记,一边憧憬,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时刻的彷徨、蹉跌和奋斗,该是人生最真切、难得和可爱的体验了。
“如果还能写作……”不知是谁的这么一句话,总让我伤感,并庆幸。自己还有动笔的能力,自己还触觉到真实的生活,虽然平凡,也最难忘。
看铁托,看赫鲁晓夫,看卡夫卡,看刘小枫,视野拓宽了,心灵的渴望依然没变。大学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读你爱看的书,见你想见的人。遇到可贵的思想和见地,请千万别把它们放过。
上了大学,才知道什么是自由,也才知道什么是选择之难。一个人面对今后的所谓理想、未来,一个人做出有关自身前途的抉择,在每一个岔路口,遇到许多风景,也遭遇不停的犹豫和徘徊,甚至想让时光推着自己往前走,甚至想就此“顺其自然”下去一旦你若还保持你童年的心境,你的梦里依旧有纯真、亲切和明亮的色彩,那么,请自由并独立地走下去,我这么对别人说,也这么告诫自己。上了大学才知道的自由的痛和难,在内心的坚持面前慢慢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就像在久久的繁忙事务后,依然有激情去未名湖畔默读一首诗,依然有闲心徜徉在图书馆里,看午后的阳光晒在书上,周围的一切都暖暖的,让人想起家,并让人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