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8年度国家棉花收储政策的思考

2009-11-17 03:59李君业
中国纤检 2009年10期
关键词:棉农籽棉体制

李君业 郝 波

为了保护广大棉农和涉棉企业的切身利益,维护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出台政策,决定大幅度增加2008年度国家棉花储备数量,并执行相应的保护性收储价格。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5月的结束,在长达近8个月的时间内,共收储棉花272万吨,创造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国家年度棉花储备数量的最高纪录。这一重大举措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国内棉花价格从2008年12月份开始逐步回升,到2009年5月基本恢复到了上年度的正常水平。

回顾2008年度国家棉花储备政策的实施过程,我们认为这一政策对我国整个棉花产业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国储棉政策起到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农业生产的作用

2008年度新棉上市之初,籽棉价格基本在5.5—6.0元/公斤,随着皮棉价格的快速下跌,籽棉价格也一路下滑,一度跌破了4.0元/公斤。随着国储棉政策的出台,籽棉价格从2008年12月份开始回升,在2009年3月份基本恢复到了上市之初的价格水平。

近年来,由于棉花价格总体水平一直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价格上涨滞后于粮食,加上受部分棉花主产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等因素的影响,内地一些省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一直在不断萎缩。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度新棉上市之初的棉花市场情况对棉花生产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我们抽样调查,按照2008年度当地棉花的生产情况,当籽棉价格低于5.6元/公斤时,棉农种棉花的积极性就会低于种粮食的积极性。因此如果2008年度没有国家储备棉政策,以当时的价格走势,200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势必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纺织工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国家收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的作用。收储过程中,为了使国家政策的利好因素切实落实到广大棉农身上,有关部门还特别制定出台了籽棉收购不得低于5.2元/公斤的最低保护价格,并要求在收储过程中严格进行核查落实。这一措施起到了很好作用,籽棉的市场价格很快就提高到了这一价格水平。在对棉农进行抽样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谈到了自己受益于国储棉政策,大部分棉农的棉花都比国储棉政策出台前每公斤籽棉多卖了1元左右,国家政策的确带给了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

从2009年有关部门统计的情况来看,自2月份以后,各地棉农植棉意向出现了回暖,并连续几个月回升,综合全国情况,预计2009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国储棉政策的影响,近几个月国内棉花价格一直稳定在13000元/吨左右的水平,预计在新棉上市前也不会再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受益于经济复苏的影响,棉籽加工生产的棉短绒、卫生油、棉粕等产品价格稳定回升。目前棉籽价格基本维持在2.2元/公斤的水平,按这一价格水平估算,新棉上市后籽棉价格可能维持在6.0—6.2元/公斤左右,这将对提高农民植棉的积极性比较有利。如果2009年度能够继续保持棉花价格的稳定,对稳定下年度棉花的种植生产、提高棉农收入水平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储棉政策为新体制棉花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自2005年国家推行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以来,内地几个棉花主产省份的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推进速度一直不够理想,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条件下,新体制棉花与小包棉相比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2008年度的国储棉政策,则完全改变了这一现象。

与往年的国家储备棉入储政策不同的是,2008年度国家在收储时,首次规定只收储经过专业纤检机构进行了HVI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新体制棉花,而且收储的价格定在标准级按12600元/吨执行,每吨棉花还有400元的重量补贴。在收储初期,这一收储价格最高时比市场价格每吨高出2000元以上,使得能够交储的新体制棉花企业的利润相当可观。而反观小包型棉花生产企业,由于生产的棉花不能交储,只能按市场价格销售到纺织企业。所以在新棉上市初期价格一路下跌的情况下,小包型企业基本无法实现盈利。在籽棉价格企稳回升后,由于新体制棉花生产企业受益于收储政策,在籽棉收购价格方面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所以小包棉企业也无法按照市场价格大量地收购籽棉,生产经营形势与新体制企业根本无法相比。

在这种情况下,内地各主产省份的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都出现了快速推进的局面。许多具备设备改造资格的棉花企业在2008年度棉花加工期间突击进行了设备改造,在棉花收储的中后期搭上了末班车,多少分享到了国储棉政策带来的实惠。从下面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度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进度的提升情况:2008年度,全国完成设备改造的新体制棉花生产企业共计1210家,是2007年度的1.68倍;全国经专业纤检机构仪器化公证检验的棉包1894万多包,共计427万吨棉花,是2007年度的2.58倍。如果没有国家储备棉政策的刺激,2008年度的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不会有这样大的突破。

这一政策的影响在2009年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工作中继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年以来,之前已经获得设备改造规划资格还没有进行设备改造的棉花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改造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有能力但是没有资格的企业也纷纷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获得设备改造资格。以国家棉花公证检验淄博实验室承检范围内的情况为例,到2008年底,获得设备改造规划资格的企业共计有35家,实际进行改造的企业为11家,从事棉花加工并申请仪器化公证检验的企业只有8家。到了2009年,截至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设备改造的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30家,第一批申报仪器化公检的企业达到9家,预计全年度申请仪器化公检的企业将达到25家以上,是上年度的3倍。

目前除了因为破产倒闭或超期未实施设备改造被取消资格的企业外,几乎所有获得资格的企业都在进行设备改造,这与前几年企业纷纷观望等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尽管从目前情况看,2009年国家再次大规模收储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即使收储,按目前的市场行情也不会再有2008年度那样大的利润空间。但是,国家在2008年度国储棉政策中,为新体制棉花企业带来的巨大利益,使得广大棉花生产企业对未来新体制棉花企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充满了期待。

国储棉操作模式为进一步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8年度国储棉政策对稳定棉花市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使棉花市场价格恢复了正常水平,稳定了纺织企业的生产,同时由于我国国储棉数量在2009年5月份达到了创纪录的400万吨,成为了我国稳定全球棉花市场的重要筹码,完全可以保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避免棉花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对稳定我国纺织行业生产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自从放开棉花市场和价格之后,我国的棉花流通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和模式,给我国棉花生产和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棉花产量统计没有有效的手段,使得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缺少科学的依据,造成决策的棉花进口数量很难与市场实际需求准确接轨;二是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棉花物流体制,棉花流通环节多,导致棉纺企业用棉成本增加;三是部分地区棉花市场管理混乱,造成棉花质量水平得不到提高,特别是异性纤维、混等混级等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这次国家储备棉收储采取的操作方式为今后我国探索形成新的棉花流通体系,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比如可以借鉴这次国储棉成功的经验,建立现代化的棉花物流管理体系,将棉花加工企业生产的棉花集中存放到专门的仓库管理,既可以作为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质押的实物,解决企业生产融资问题,又可以在入库环节准确地统计棉花的生产数量,为决策层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将专业纤检机构仪器化检验的棉花数据公开发布,棉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直接从棉花仓库挑选购买指标合适棉花,既减少了棉花中转流通环节,降低了棉纺企业用棉成本,又为企业实现科学配棉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实行这种管理模式后,对解决棉花市场管理混乱,提高棉花质量水平也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淄博市纤检所)

猜你喜欢
棉农籽棉体制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棉农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籽棉加湿刍议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