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实施的一个控制体系。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我国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内部财务控制的形式来规范的,基本形成了以内部财务控制为主,兼顾与财务相关的其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围绕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就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内部控制的现状和任何加强企业预算控制、会计控制、内部审计及财务风险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会计控制风险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与作用
1、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2、内部控制的目的、作用和自身的局限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局限。这种局限性也必须明了并加预防。主要表现为:(1)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局限;(2)如果负有不同责任的职员忽视控制程序、错误判断、甚至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舞弊等,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失灵;(3)管理人员滥用职权,逾越控制,对设置或实施的内部控制不予理睬,也会使建立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企业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在现代企业中具体表现为:企业核心人员的工作环境。经营管理者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的经营观念、方式及风格。董事会和企业内部审计部的组织结构,企业人事部门的政策和实务、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和管理控制方法,影响本企业业务各种外部关系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都应从企业的全方位来建立和完善。
2、会计系统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企业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控制,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会计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对所审核或做出的会计凭证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更有利于输出会计信息的真实完善;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合理设置账簿,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3、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针和程序,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的目的。具体包括:企业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审批权;明确企业内部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的防止舞弊;经济活动中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的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三、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企业管理者对内部财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同时有些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四、企业如何加强财务控制来增强企业的内控力
1、财务预算控制
1)财务预算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种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机制,便于单位的事前资金调度,以发挥单位的资金效益、降低单位财务拮据风险。因此,财务预算制度应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财务制度之一。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及时地采取改进措施。降低系统性财务风险。
2)预算制度的内容
整个综合预算体系的内容分为:资本预算。即对资本性项目的运作所作的计划安排,按年度编制;经常预算。即对日常经营发生的各项目的预计,经常预算按年度编制和按月度滚动编制;财务预算。对单位资金的筹资、投资以及调度进行预算,由财会部门按月、旬等期间进行编制。
3)预算制度的使用部门
根据年度投资计划下达的任务书。由各部门、各子公司根据经营使用需要按年度编制;经营性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对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进行预测和计划。非经营性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对部门费用支出进行计划安排。
4)预算制度的审批
预算编制的决策权掌握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最高层的管理者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编制预算时,预算编制一般先易后难。采取分阶段建立、逐步规范化的方式,留有一定空隙,并对参与编制人员进行培训。综合预算的最后审批权应该为公司董事会。
5)预算制度的调整
预算是在合理预计的基础上编制的,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但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做出必要调整: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遭遇不可抗力等。如需调整,企业应根据要求重新编制预算方案并经批准后实行。作为经营考核的依据。
2、会计控制
1)银行账户分账制度企业集团公司为具有对外经营职能的各部门、分制机构等设立两类银行账户,规定A类账户只能存入款项,不能支取,由集团公司控制将存款转入本部账户。B类账户
只能提取款项,不能存入款项。集团公司根据预算计划将款项划入该账户。银行分账制度与预算制度配合使用。实行银行分账制度后,各单位有收入只能存入A类账户,不能使用,由公司统一支配;支出只能来源于B类账户,公司财务总部可以根据各营业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预算,按时、按需地将资金划入B类账户,以供开支的需要。这样。不仅简化了公司的预算控制,而且有效的杜绝了各级单位资金以收抵支、账外循环的状况。
2)会计科目统一制度
集团公司出于对各部门及下属单位进行有效控制目的,而在会计科目上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科目名称:如对分别设置上级拨人资金、拨付所属资金。内部往来以及其他会计科目等。会计科目的统一,有利于公司的会计监管以及报表的合并;同时,也便于个内部往来单位间账目的相互核对与控制。
3)财务报告
企业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经营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它必须与外界保持经常的信息联系。而这种联系的保证就是信息的不断地流动。现代企业在对财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精确性与可靠性的必不可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财务报告准备编制过程中,应当明确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编制财务报告方法、格式、审核批准报告等操作流程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等规范要求
3、内部独立审计与监督
1)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或监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2)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为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既定方针的实施而进行的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价值为宗旨的管理审计发展,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审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及工作效率。评价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人际关系,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经营现状,提出增进效率、提高效益的建议,以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和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授予内部审计部门职权
内审人员应有权随时接触各单位或部门的会计资料、各项计划、预算、报表等文件、资料,有权参加有关财务会议,有权对严重事态采取应急措施。有权随时向公司最高领导直接报告重大事项等,有权针对单位经营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但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直接的经营权。不能直接指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他们对经营活动的干预应通过其他管理人员间接的进行。
4)提升内部审计部人员素质
企业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去。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定期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期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5)强化内部审计报告制度
内审部门的审计调查结果、形成的审计结论及管理建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最高管理层报告。常规性的审计项目,应当每月进行一次报告。专题审计应当在审计终结后一周内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必须在年终报表编制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内审报告应该形成规范的格式。
4、财务风险控制
1)资金控制
(1)建立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机制与风险控制原则
建立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机制。资金使用风险包括:因资金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不能按期付款的风险;资金无效管理所造成的风险。产生资金使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因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机制和正确的资金信息而使资金调度不合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控制是影响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生存与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财务控制。
把握资金风险控制原则。企业为了加强资金的管理,原则上应遵循可建立的统一资金管理制度,实行资金大循环管理,全资投资单位必须按预算制度进行资金的使用与调拨。
(2)注重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程序
注重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程序。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根据预算按周编出资金使用计划,建立应收账款的催讨制度并按月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客户进行询证。企业各部门如有超预算收支时,应提前一周通知财会部门。全资投资单位在进行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时,应服从公司的统一调度。
2)加强担保风险管理
为防范连带贷款责任,集团公司应加强和区分下属单位与投资单位的担保风险管理。下属单位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以独立地到市场上去筹措资金,只能靠单位调拨资金。投资单位在市场上筹措资金,如属全资投资单位,必须事前得到公司批准;如属控股、参股单位。必须得到该单位董事会批准。独立全资投资单位要在市场上筹资,事前必须得到公司的批准。参股下属单位要在市场上筹资,在得到原单位董事会批准后,要报公司备案。全资投资单位在得到公司批准的筹资计划后,公司可为其计划内贷款提供担保。亦可采用投资单位财产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如果必要,经过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可以以全资投资单位名义进行贷款,贷款利息由投资单位承担,但资金使用权可属于公司。参股、控股单位向市场进行筹资时,公司原则上不为其提供担保(除非上述担保能为公司带来较大利益。但必须事先得到公司董事会审批)。参股、控股单位以单位财产抵押贷款时,公司可以董事会身份提出条件,原则上抵押资产金额不得超过合作方投入的实收资本净额。
总之,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复杂而特殊的属性特征,加强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已刻不容缓。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推进现代企业产业化与市场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