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禹章
摘要:在内部控制的各要素中,控制环境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可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状况却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存在很多问题,丞待解决和完善。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控制问题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的自动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COSO委员会在其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在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中,环境要素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是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
我国新审计准则将控制环境定义为: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是其他四个要素的保护伞,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其他四个要素无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控制,所以,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现阶段。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专门设立内部控制岗位。而一般的企业也都非常注重岗位分工与牵制,编写了很多控制流程与制度性文件,但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这与内控环境的不成熟密切相关。
一、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不完善制约内部控制的高效发挥
内部控制系统源于公司岗位分离与牵制,源于权责利的分工和平衡。企业不断根据市场形势和监管部门的要求变换组织结构,调整职能分工,总的来讲是合理的。但组织机构越来越庞大,职能分工也越来越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机构臃肿、多口管事或职责不明等,造成业务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例如,有的企业签订一个设备采购合同需要经过制造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法律部门等十多人次的签字才能结束。
二、缺乏成熟的企业文化限制内部控制文化的灌输和作用发挥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有一种很强的渗透力,有力地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很多通过合资、重组新成立的企业,经过前几年的文化磨合,新的企业文化还不能完全稳定下来,员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无法完全激发。时常出现不按流程办事和不主动承担责任的现象。导致内部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处理方式来对待。这样逐渐地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企业文化,阻碍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三、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引发内部控制新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多企业引入OA系统,将相关的业务处理网络化。办事人员只需要在网上填写业务流程单,然后网络自动传输给交给下一环节审核,通过网络完成业务办理,节省了时间,也强化了控制。避免人工办理时漏掉某一审核环节或假冒签字的现象。但目前企业很多重大事项,如采购、销售流程等,牵涉的内外部门多,处理非常复杂,实际状况是还不能进入OA系统。为了适应网络化的趋势,提高效率,这些流程有待以后提升。
同时。在开放的信息环境中,网络下的内部控制系统随时面临着黑客或病毒的威胁,它们的攻击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
四、内部审计职能缺失不利于控制环境的维护
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功能在于衡量与评定其它控制工作的效率。内部审计可以视为最高管理层的耳目,以弥补管理监督的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作用与认识脱节。其主要功能更侧重于纪律检查方面,尤其是对外业务中,其目的主要放在了防止商业贿赂等方面,限制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积极作用的发挥,有的甚至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所以说很多企业的财务控制是以依靠内部牵制为主,缺少足够的内部监督,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
五、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实现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行为规范导向,需要依靠相关的激励因素来驱动各个部门各层人员的行为。目前,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与激励因素的作用,在薪酬体系的设置上,多方面考虑激励机制的应用。但还是有部分企业给员工的激励感并不强,不能很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激励只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而内部控制恰好体现在过程控制中,这样企业上下就会忽视过程的规范性,进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
六、人力资源的不足限制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操作实施
从很多企业现状来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上岗引导、培训、绩效管理各个方面都存在这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某企业财务部门。目前有40多名会计人员,然而很多是从事会计工作多年的同志,相应的接受最新财务政策、管理信息技术的人较为缺乏,随着近几年应届本科生比重的上升,大大改善了财务部门的整体素质结构,但这些应届本科毕业生又存在入职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的限制,对公司的内部制度和业务流程不是很了解,对内部控制的改善还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加强和发挥内部控制的系统活动中,人力资源的配备也不容忽视。
总之,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很多,它们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形成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合力。而目前很多企业对其认知程度还并未形成统一共识,单纯的照搬内部控制标准或者一些控制措施,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只有在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各自企业的内部情况,合理、科学地分析、协调各环境因素,使之相互配合,才能收到有效的内部控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