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中的几张面孔
张赞波
2008年6月,我在北京百无聊赖。窗外奥运气息一天比一天浓,我以为接下来我一定会呆在北京见证这个国家举世瞩目的时刻,没想到远在湖南的朋友F的一篇报道改变了我的安排。F是媒体记者,刚去湖南西南角一个叫做绥宁的地方,从西昌发射的服务于北京奥运的中星9号火箭的残骸刚刚坠落在那里。这样的残骸,已经降落在那片土地上将近20年。
几天后我带着摄像机到了绥宁。那里距我老家只有200来公里,无论风土人情还是四时节气,都很相似。由此,我开始了历时半年多的拍摄。
黄光财
一天下午我去了黄土矿乡农民黄光财家里。中星9号的发动机残骸掀飞了他家的屋顶,落在屋后的水田里。我去的时候田里的水稻正在抽穗,镜头里有一种特别优雅的美,但随后出现的是一个四五平米的大坑,寸草不生。
黄光财就站在那个坑前跟我讲当天的情景。他说那东西像巨大的炮弹,掉下来的时候还是红的,像火一样,他妻子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这时他身旁的妻子羞涩地笑了笑)。后来夫妻俩并肩坐在走廊里的木凳上,不知怎么扯到了他们在广东打工的小儿子。
黄光财说,那天,因为厂里暂时没事做,儿子刚好回来了,家里还特意宰了一只鸭子。3个人坐在厅里吃晚饭时残骸落了下来,吓得大家把手中的碗筷都掉在地上了。儿子被妈妈骂了几句,说早不回晚不回偏偏这个“鬼时候”回,要是被砸中了就是“命里该死”。儿子没在家里呆几天就走了,又回了广东。
黄光财的妻子后悔地说,其实不该骂他的,他回来一趟不容易。儿子在那边似乎混得不太好,所以前两年过年都没回家。他当初的学费还是找亲友借的,至今还有几千块钱没还掉。说到这里她突然就哭了起来。黄光财一声不吭,只将头默默扭向稻田,从那个角度他能看到残骸砸出来的大坑。天很快黑了下来,黄光财和他妻子淹没在黑暗中,我闻到风吹过来的稻花清香。我想,要是能拍下这阵清香就好了。
龙富贵
2008年8月8日我去了瓦屋塘乡的一个小山村,准备拍摄晚上村民收看奥运开幕式的场景。因为时间还早,临时决定上村子后的山顶去看看。之前我就知道那里有一座村民集资修建的庵堂,还有一个守庵堂的人,但我一直没有上去过。
上得山来,终于看到那座砖木结构的庵堂,特别破旧,大雄宝殿的横梁和墙壁都一片斑驳。但里面菩萨身上的油漆很鲜艳,一看就是刚刷不久的。拍摄空镜时,一个70来岁的老妇人出现了,满脸皱纹,惊奇地盯着我。我和她打招呼,她也不搭理我,一味警惕着。我们静默地在庵堂外的长凳上坐了很久,山下群山苍茫,村落依稀。
她突然说话了,说这个地方太偏僻,没什么人来。若有人来,就可以讨点香火钱买点萝卜或白菜种子种点菜,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肚子饿得咕咕叫。她身体不好,打的猪草也没力气背下山了。每天爬上这座庵堂,给神灵们上香,给油灯添油,一天的报酬是一块五。前不久火箭残骸将大雄宝殿砸出3个窟窿,村民们买了几千片瓦来维修。她懊恼自己没有捡到半片残骸——被上山放牧的年轻人捡去当废品卖了。我问她,“你知道今晚有什么大事吗?”她一脸茫然地摇了摇头,不再言语,陷入沉思。下山时问她名字,她说她叫龙富贵。
袁再香
摆放在袁再香家的残骸是我在那里看到的第一件残骸。那个大缸一样的东西砸在他家的树林里,砸断了好几根杉木和竹子,被他抬了回来。同去的政府工作人员戏称这个东西是能辟邪的天兵天将,不能卖掉,要当作传家宝,他听了只憨厚地笑笑。他带我上山去看残骸降落的现场时一直在说他家的水稻、黄金梨、蜜橘,以及芝麻。
秋天我又去了他家。他在广东做锅炉焊工的儿子也回家帮着收割来了。收完稻谷,父子俩去那片坠落过残骸的竹林里砍竹子,扛着竹子一路穿过金黄的稻田默默地下山。歇息时,两人卸下肩头的竹子,儿子给父亲递上烟,两人蹲在地上默默地抽烟。父亲说,在外面打工总比在家种地好。儿子说,没文凭没技术的农村人,要进一个好一点的厂子也很难。
一次,卫星发射前,我留了台DV给袁再香的儿子袁涛,委托他拍摄火箭残骸坠落时家人的反应。我教了他使用机器的基本技巧。他伸手来接DV时,我发现那果然是电焊工的手,手掌粗壮宽厚,握DV的姿势格外笨拙。
卫星降落后我去他家收回DV,意外地发现他很细致地纪录了他家人等待卫星发射的情景。镜头里响起了火箭经过的轰隆声,袁再香在屋檐下很平静地仰头看着黑漆漆的天空。响声很快就过去了,袁再香扭过头对着镜头:“好了,快去睡觉吧。”镜头后“嗯”了一声,画面马上就黑了。
黄光财、龙富贵、袁再香,这只是火箭残骸坠落区几个普通的村民。他们的名字充满乡村气息,却饱含祖先对他们的美好愿望。尽管这些愿望最后都和艰涩的生活形成了落差,他们依旧坚韧地生活,仰头面对从天而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