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作点辩证分析

2009-11-11 09:18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消逝事物作文

李 平

生活中的事物是纷繁芜杂的,所以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不能简单化。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能看到同一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导致主观化、绝对化,从而对事物作出错误的评价。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

一、要让学生学会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一分为二地认识事物。或比较异同,或从侧面与全面、个别与整体的关系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观点或理由。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不然,他们会漫无边际地空发议论。所以,教师要从唯物辩证法中吸取精华,从掌握辩证法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的。运用发展的眼光,才能避免机械地、片面地看问题,才能透过现象的纷繁芜杂,看出事物的精彩与美丽。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分析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能够正确揭示事物现象产生的原因,预知事物将会产生的影响,而且能够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只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同时,分析事物现象的变化也要注意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在分析事物的矛盾时,要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出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从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经验教训,在平时的学习中加以总结,让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条件到结论、从假象到事实等辩证思维的分析方法。

二、要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思维习惯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辩证思维方法之后,教师还要培养其辩证思维的习惯。见到一道作文题之后,首先应作辩证分析,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切入点。如2007年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当看到这个题目后,学生首先应该思考,“消逝”中怎样“行走”?“行走”又怎能在“消逝”中?题目看似荒谬,实则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在人生短暂而曲折的历程中,有一些东西必然要随之消逝,但消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从消逝中走出来,不能从消逝处汲取有用的养分,从而创造奇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逝、不断行走的过程。当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之后,他们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行走”与“消逝”的真谛,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如果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会使其作文充满智慧,充满生活哲理,使议论说理显得严密。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将辩证分析流畅地表达出来

学生在辩证分析时,往往照搬唯物辩证法,说理分析空洞无物。辩证分析不是宣讲辩证法,而是结合材料有理有据地从不同的方面对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分析中可综合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使读者既“心悦”又“诚服”。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将存在问题的分析议论和那些闪耀着生活哲理的分析议论加以比较分析,感悟理解,明确其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训练,使学生在做辩证分析时议得实在,议得有条理,议得有哲理。在分析训练时,既可以先写后读再共同讨论,也可以先讨论再动笔写,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者通联:湖北枝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消逝事物作文
美好的事物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奇妙事物用心看
消逝的打麦场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