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驳斥“掠夺非洲论”

2009-11-10 10:40
环球时报 2009-11-10
关键词:津巴布韦温家宝非洲

中国总理温家宝8日反驳了西方关于中国“掠夺式开发非洲资源”的说法。他在埃及的一个记者会上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仅占非洲出口总额的13%,中国在非洲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仅占非洲大陆总投资的1/16,“为什么只对中国加以指责?”自从1884年西方大国在柏林大会上用一支铅笔瓜分非洲以来,西方就把自己当成了“非洲的监护人”,西方媒体也在用它们的话语权打击着走进非洲大陆的新客人。最近几年,几乎每一次中非走近都会引发西方的责难,类似“新殖民主义”、“入侵非洲”等十分古怪的大帽子不断扣向中国。西方这么愤怒与激动或许与他们发现已经无法让非洲按照西方轨道运转有关,毕竟过去的非洲除了黑面孔就是白面孔,亚洲人充其量只能在非洲开几个小卖部。而今天的中国来得特别。“200多年来,中国是第一个以平等、商量的方式和非洲打交道的大国,是中国的到来给了非洲选择的权利。”中国学者徐伟忠对《环球时报》说。

西方不敢正视中国的辩护

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1月8日至9日在埃及召开。中国总理温家宝8日下午举行了中外记者会,会上聚集了100多名非洲、西方和中国的记者。路透社记者问到中国对非洲资源“掠夺式开发”的问题,这是西方经常攻击中国的话题之一。美联社8日报道说,针对有关“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新殖民主义”的说法,中国总理温家宝说,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报道提供的背景资料承认,中国在非洲活动已数十年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中国就帮非洲建基础设施项目和支持非洲国家反殖民斗争。报道援引温家宝的话说,当时,中国没有从非洲“要过一滴油、一吨矿石”,今天,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仅占非洲出口总额的13%,中国在非洲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仅占非洲大陆总投资的1/16,温家宝问道:“为什么只对中国加以指责?”

中国总理“直率的辩护”,吸引了众多西方媒体的关注,但它们找不到中国提供的数字的任何破绽,于是,有些报道又绕着弯地回到苏丹等老问题上,指责中国只做生意、不讲人权等。彭博社在报道中特意援引了亲西方的津巴布韦副总理穆坦巴拉9月份在《津巴布韦时报》上说的话,“我们受够了老的模式,中国到非洲来,拿走原材料,回到中国。我们现在对这个不感兴趣。”但这名副总理的政治背景在津巴布韦和非洲都饱受争议,他在津巴布韦选举中凭借西方支持挑战穆加贝总统,也是当下西方在非洲扶持的头号政治人物。

英国《泰晤士报》9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为什么非洲欢迎‘新殖民主义”的文章,打了一个非常滑稽的比喻。文章称,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圣洁的英国”收养了这个名叫非洲的贫穷小姑娘,于是忙于让她不受饥饿、战争、疾病和贫穷之苦。突然之间,庞大、贪婪的中国,带着大单子和廉价货出现,引诱了这个姑娘,让她误入歧途。对英国来说更糟糕的是,忘恩负义的非洲有时感到,虽然中国人的意图未必光明正大,但至少中国把她当做成年人对待。这个比喻让人哭笑不得。

非洲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一个是英国,另一个是法国。由于法国在美洲、澳洲的殖民竞争中收获极小,境外“法兰西”主要在非洲,国民尤其敏感。《法兰西晚报》9日一篇文章忧心忡忡地写道,中国从不会空手来去,他们带了100亿美元贷款,减免关税95%,“法国的非洲”正面临“中国的非洲”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法国“北方之声”电台称,十多年内,在非中国人膨胀到70万以上,而法国人只有21.5万。中国人的到来让英法等昔日非洲殖民大国感到失落,萨科齐就比其前任访非次数明显减少,文章认为,面对中国挑战,法国应迅速调整战略,重新确定和这个近在咫尺的大陆的关系。

谁有资格要非洲警惕中国?

贫穷和被外界蔑视一直令非洲忿忿不平。肯尼亚《民族日报》11月5日的一篇文章写道:当乘飞机晚上飞越非洲时,透过窗户会看到大片地区都是漆黑一团。相比之下,飞越亚洲时看到大片黑黑的地区点缀着有趣的亮光区,而在欧洲和北美,亮光更加明显。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采访肯尼亚外长图朱时,图朱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恼怒地摇着手指。《金融时报》说,让他反应如此激烈的问题,是中国与资源丰饶的非洲之间蓬勃发展的关系,这一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而且引发争议。图朱说,“我不认为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

中国半世纪前开始援非,当时没要一滴油、一吨矿石

猜你喜欢
津巴布韦温家宝非洲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换新币
《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发行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
津巴布韦的绍纳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