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学校文化

2009-11-09 06:41朱耀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学会

朱耀华

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学校文化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引领人们形成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与崇高的追求的作用,校长会因此具有绅士风度,教师会因此具有学者气派,学生会因此具有君子性情。

学校文化具有传承性、独特性与人文性。首先,传承性文化指的是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学校文化的传承方式是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的梳理,是批判和取舍,是去粗取精,是去伪存真。为了实现对学校文化创造性的传承,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手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色。对学校文化的继承应立足于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与教学创新。新时期的学校应善于吸纳先进文化,不断革除自身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弊端,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并由此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的文化生态链。

其次,学校文化具有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而发展变迁的共性,同时,又会因其构成或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性或个性。学校的这种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文化特质构成了学校的整体文化。学校共性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学校哲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多元文化因子的整合;学校个性文化是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而这一方式是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机制的运行而表现出来的。

个性文化就是学校品牌文化,是学校永久生命力的象征。学校品牌的“定位”在于把自身的校本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正如有的学校在传承中超越,有的学校在反思中建构,有的学校在借鉴中创新,有的学校在验证中生成,有的学校在扬弃中发展。

然而,就现实而言,许多学校文化缺乏个性。以校训为例,口号式的雷同现象十分普遍。譬如,“厚德载物”“止于至善”只是做人治学立业的一种目标追求,而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师生的气质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校训是一种潜在性的精神文化,绝不能缺失历史的积淀。学校要通过发挥校本优势,创建个性文化,让学生沉浸在个性文化的海洋里,“浸润”在个性文化中,感受个性文化的滋润,接受个性文化的洗礼,在个性文化浸润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学校文化创建的过程洋溢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学校文化与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学校文化,就没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的提升与创新;同样,没有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就没有学校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创新。学校文化的灵魂就是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物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校园人文景观凸现学校的人文历史,营造学校的人文氛围,彰显学校的人文底蕴,使师生在人格上得到陶冶。对学校自然环境赋予人文寓意,无疑能陶冶师生人文情操。

值此当前教育转型期,如何促进学校文化人文内涵的提升和创新呢?笔者以为,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人文与广博知识教育,推崇“博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教育理念上,要注重人本性,倡导“和谐教育”;在实践方式上,以参与、合作、体验、内化为途径,即“知、情、意、行”相结合;在目标途径上,通过开展亲情、感恩、行为规范、劳动以及审美等多元化教育途径,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维系心智与情感交流的氛围,引领家长协同社区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引领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更多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学会心存他人,从小培养自己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关注世界、为国争光的意识,把当代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公民。

学校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崇尚民主、科学、真理、道德、包容、自强、批判与创新,并通过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与对外文化宣传等途径得以彰显,并由此形成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文化“熏蒸”。这里既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又有和谐的、健康的育人氛围;既蕴含着人性完美、道德情操、审美志趣,又渗透着放眼未来的治校方略。学校文化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滋润着师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学会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学会分享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