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2009-11-09 06:41陈劲芳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新课程评价

陈劲芳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实施,城区的部分中小学,由于规模日趋减小,新生力量又无法及时充实,中老年教师的在校比例日益增高。这样,中老年教师已成为课改的“主力军”,将承担新课程改革的重任。相对于今日日益壮大的越城的教师队伍,他们由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一般,因循守旧,教学效果总是不能“突出重围”,在不同程度上桎梏了完小的教学质量,薄弱学校无法在各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薄弱学校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个课题。

现状

教师队伍的现状:以我校为例,学校共有23位教师,其中3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有12位,约占52%。中老年教师他们普遍具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虽承担着教学的重任,但他们越来越显现出难以适应的一面,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不仅我们望花小学,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学校的特殊性分析:从2002年起我校被文教局定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指定学校。每学期有相当一部分的外地孩子从祖国各地来到我们学校。这样的一批具有差异性的孩子,给教师带来的是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莫大的心灵冲击。近三年来,学校每年都有1~2名年轻教师由于各种原因调离学校。这给学校的中老年教师的心里抹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且会滋生出不少自卑和倦怠。总认为自己所处的是薄弱学校,是民工子弟学校,比不上其他名牌学校。

但是,对于35周岁以上的教师来说,他们在教学岗位上的时间还很长,他们的学习与提高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水平的中老年教师队伍,让外地孩子真正地融入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和像我们一样的学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我校提出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成因

1.惧怕——“课程改革”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疑虑和困惑如影随形。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多年苦心搭建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推倒重来的困境,教师队伍年轻化又让他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常听学校的中老年教师感叹:“现在的课怎么越来越难教了。”“面对这些新的东西我们该怎么办?”“是不是我们将被淘汰了?”话语中充满着担心和恐惧。新课改到来后,许多中老年教师感到不适应。恐惧和排斥的心理是新课程改革给中老年教师所带来的一个不小的冲击的结果。

2.倦怠——“高原现象”产生的影响

一份调查显示:80%的中老年教师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必要”不断充电、学习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但45.3%的人表示自己只是“偶尔学习”,有5%的教师“基本不学习”,原因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对于“如果有一个培训提高的机会,你会怎样?”53.3%的教师选择了被动报名;“如果有论文比赛你参加吗?”56.7%的人选择了不参加;“你在工作中会力不从心吗?”76.7%的人选择了“会”。不光是调查的结果这样显示,在各级各类的案例论文评比中,学校的中老年教师就极少参与,这样还极大的影响了部分青年教师,学校的教研氛围就是浓厚不起来。中老年教师的这种“高原现象”给学校和其自身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于是,职业倦怠感成了新课改后中老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一只拦路虎。

3.被动——“被边缘化”造成的结果

学习、交流机会不多,是许多中老年教师不愿面对的一个事实。上级主管部门偏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基层学校将原本有限的师训经费倾斜于青年教师的培训,中老年教师不知不觉中把学习、外出交流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一些过了35岁的老师开始有了“老了”“该退休了”的消极思想,觉得被边缘化了,这也影响着学校的年轻教师跟着懈怠和停滞不前。于是,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4.排斥——学校特殊性形成的心理

目前,我校有655名学生,其中外地来的学生有437名,占总数的70%以上。由于孩子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偏僻农村,他们家庭的经济收入微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社会地位较低,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学习基础、家庭教育、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即使同是民工子女,虽然有着相同的背井离乡、异地求学的经历,但其性格、能力、家庭情况、原有知识水平也迥然不同。这些各方面差异纷呈的学生打破了老师原有的教学模式,无形添了很多的压力。不仅要管好这些孩子,还要从内心真正接受这些孩子,老师们觉得已经是很累了。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认为接受外地的孩子,把他们教好就足够了。他们普遍认为,我们这样的特殊学校,没有必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看的如此重要。

对策

1.理解和关爱——春风化雨

中老年教师多数是昔日的“功臣”,回忆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牢骚满腹、刻薄冷淡不由然就外显于表。学校要用“理解和宽容”汇聚一条潺潺的溪流,滋润中老年教师的心房,化解他们因失落郁结的疙瘩,以及他们的恐惧心理。

(1)理解。中老年教师的“刻薄难缠、不可理喻”不应该是有意为之。只能代表他们内心深处的无助,只能寓意他们想找回属于自己的舞台,想实现自身的价值、重焕生命的活力。中老年教师的甘于平庸,是他们的能力有限、知识有限,是他们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最终选择,是他们长期退居“二线”潜在的惰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对这种现象表示接纳、理解,再想对策。

(2)关爱。为了不让中老年教师经受颠簸之苦而不派他们去接受培训不是关爱;为了让他们有宽裕的时间,学校的各类教研活动、竞赛对他们“网开一面”不是关爱;大力表扬中老年教师带病上课也不是关爱。只有为他们提供充分地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余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生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那才是真正的关爱。

学会施爱、学会理解,当二者合体时,我们收获的将是一群中老年教师对学校的忠诚。他们有了驱除恐惧心理的力量,也有了深入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坚定信心。

2.研修和互助——释解困惑

(1)研修。以“职训”为重点,更新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提供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让他们逐步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一些新的教学信息、教学思想,从而达到更新观念、改变教法的目的。

以“带教”为抓手,激活中老年教师思路。提供机会让他们和青年教师探讨,鼓励他们和青年教师相互督促、相互约束、取长补短。让他们成为年轻教师的学习的榜样,同时更是两代人相互沟通和学习的好机会。

(2)互助。在“互助”的前提下,采取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互助备课,促进教师间的互学互助,提高中老年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互助反思,帮助中老年教师为教学找到释放的窗口,在精神上成长;互助研究,引导中老年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让知识与知识碰撞,让经验与智慧共享。尤其是我们有很多的外来创业者子女,根据学生水平层次不一的实际情况,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有最多的发展机遇,享受人生最多成功的喜悦。我校贯彻教研室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的精神,倡导“尊重差异,灵动教学,构建和谐”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学科组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主题,语文组倡导“灵动教学·开放课堂”,数学组提出“正视差异·愉快教学”。

在共同体力量的促使下,通过同伴互助及引领,中老年教师就会在不断的变化中最大限度地发掘潜能、提升自我,学校教育也能进一步和谐发展。

3.竞赛与评价——彩绘人生

鼓起勇气,正确认识自我,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学校应该建立长期有效的专业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办公及学习氛围,让中老年教师多参与,多思考,多借鉴,合理评价中老年教师的业绩,要生存就有竞争。

(1)竞赛。各种良性的竞赛可以为中老年教师搭建起一个交流提高的平台。让广大中老年教师在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进步和专长,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我们每学期举办一些中老年教师说课比赛、中老年教师评课比赛、中老年教师师德演讲以及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互相帮扶联谊活动。在活动中,既要注重过程指导,又要加强过程监督,确保各项活动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如在举办中老年教师说课比赛前,我们可先对中老年教师进行说课培训,让其掌握说课的方法、步骤、如何撰写说课稿等。通过这些活动,要让中老年教师确实尝到甜头。

(2)评价。评价制度滞后,是制约课改的“瓶颈”。实际上中老年教师怕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受旧的评价制度的束缚。因此我们就采取“活化机制、多元评价”的办法。所谓“活化机制”就是活化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在评价中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权重,让评价拉动中老年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我们还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通过发展性评价、分层次评价等形式,对中老年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评价,以减轻中老年教师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中的不安全感和不平衡感。如我校就将探索分层次评价的办法,即把中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分开,实施分层考核。同时还为教师设立外来创业者教学奖,专门奖励为外来孩子教学做出贡献的教师。这样不仅减轻了中老年教师在全体教职工考核中的压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舞台,使广大中老年教师在这种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得到了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望花小学)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新课程评价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