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瑞云,黄 莹
(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黄莹,男,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
互动元话语视角下的中美报纸社论对比分析
段瑞云,黄 莹
(中国矿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本文对比分析中美报纸社论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其在互动元话语使用上的差异和共性,揭示其原因,解析中美报纸社论的互动元话语使用特点,认为互动元话语在英语社论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互动元话语;社论;差异;共性
信息高速公路高度发展的今天,严格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实属罕见,在这种情况之下,各家报纸媒体的特色很难通过“独家新闻”彰显其个性。随着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媒体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各家媒体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在受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把最能体现媒体特色、水平的社论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
作为报纸灵魂的社论代表着报社的言论,最集中地体现某种立场、观点,及时地评述当前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问题,以言辞明快犀利,论理深刻、 透彻精辟的特点来吸引和影响读者,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所以,以发表议论、阐明事理为主的社论,主要运用逻辑思维去说服读者。社论的两大交际目的:劝说和评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而互动元话语正是为了实现这两大交际目的的。所以,以互动元话语的视角研究社论更具有针对性。但是,由于中美政治、经济、文化,思维方式等差异,中美报纸社论又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为了深入理解中美报纸社论的语言特点,本文将运用互动元话语的分析框架,总结中美报纸社论使用互动元话语异同,旨在探讨互动元话语在社论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互动元话语是Hyland和 Tse[2]的两类元话语之一。自从Williams[3]首次使用 meta discourse 一词以来,学术界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对它进行探讨。Hyland[4]437-438、Hyland和Tse[2]157和Vande kopple[5]83从不同的侧面对元话语进行了定义。Beauvais[6]、 Crismore[7]、Mauranen[8]、Vande kopple[5]以及Hyland[4]都对元话语的分类进行过尝试。但是,Hyland和 Tse[2]认为,把元话语分为篇章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是因为篇章—人际的元话语分法借鉴了Halliday的三大功能,但是这三种功能是同时出现的,在理论上具有整体性。如果借鉴篇章—人际的模式,都有可能打破这种整体性。再者,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和深入,篇章—人际元话语二分法的不足越来越明显。所以Hyland和 Tse[2]269认为把元话语分为引导式和互动式两类较能反映元话语的本质特征。
“互动式”类元话语显示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关系,作者采用一些方法以提醒读者领会作者的命题信息。这里的元话语从本质上来说是评估性、参与性的,这种元话语体现了读者和作者关系的亲疏程度,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并显示了读者参与的程度[2]168。关于互动性元话语的分类,见表1。表示模棱两可的词语指由possible, might和perhaps等这些具有缓和功能的词语组成,显示作者在表达或评价命题时所采取的保守的、不完全承诺的手段。表示态度的词语表明了作者对命题信息的情感表达,传递惊奇、赞同、重要性、责任、挫折等信息。表示关系建立的词语指能够明确地引导读者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或是把他们也看作是话语的参与者。表示强调的词语指clearly,obviously,demonstrate等词语让作者封锁相冲突的观点,对他们所说的话表示强调。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指在文中通过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一人称代词的形容词性所有格明确表达作者存在的词语[9]52-53。
表1 互动元话语分类
注:引自Hyland和 Tse (2004: 169)的互动元话语分类
1.语料来源
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语料选取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报纸之一——《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以及在中国读者中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中的社论文章各50篇,语料充分考虑情景因素的可变性,语料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教育五个方面。《纽约时报》字数共计字22,124词,《中国日报》字数为22,058词。选取的语料都是2009年4、5月份的社论。
2.测量工具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利用Laurence Anthony编写的AntConc 3.1.302工具以及手工统计的方法来统计语料库中各种互动元话语,排除社论中引用说话者的原话时用的I和we等情况。用统计软件SPSS 13.0统计在中美两种报纸社论中使用互动元话语是否有差异。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按照Hyland和 Tse[2]169的对互动元话语分类,以及Hyland[9]中的互动元话语进行统计,得到表2数据:
表2 两种报纸社论中互动元话语的使用情况
由于每一种互动元话语的功能不同,所以,在中美报纸社论中出现的比率也不同(见表3),以及各种类型的互动元话语占互动元话语的百分比:见表4。
表3 中美报纸社论每千字出现的互动元话语情况
表4 社论各种类型的互动元话语占互动元话语的百分比
用SPSS对中美报纸社论中用各种互动元话语的数量进行卡方检验得到数据如下:见表5。
表5 中美报纸社论中用各类互动元话语的数量卡方检验
从表2和表3我们可以看出中美报纸社论中各种互动元话语的数量存在明显的差异。除表示模棱两可的词语外,《中国日报》的各种互动元话语数量远高于《纽约时报》,还可以观察出,无论是《中国日报》还是《纽约时报》,表示模棱两可的词语最多,依次是表示态度的词语、表示关系建立的词语以及表示强调的词语,最后是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表5所示,当df=1, p=0.01(双尾检验)查表得临界值6.64。 总体来看,检验统计值大于临界值,证明中美报纸社论中互动元话语的总体使用情况是有差异的。具体而言,模糊语和表态度的元话语检验统计值小于临界值,说明这两类互动元话语在中美报纸社论中的使用是没有差异的;而其他三类互动元话语的检验统计值大于临界值,说明在中美报纸社论中的这三类元话语的使用是有差异的。
(一)差异比较
由于各种互动元话语的功能不同,在中美报纸社论中出现的比率也不同(见表4),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由此引起两国文化、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有很大差异,所以同一种互动元话语,在中美社论中所占百分比不同(见表4),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1.表示关系建立的词语
通过强调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法,或者是通过使用第二人称、祈使句、问句、插入语等方法,显示作者正在跟读者互动[10]351。在中美社论中,它的数量占据第三,因为大量使用第二人称、祈使句、问句、插入语等进行议论,容易沟通读者的思想,让读者感觉到亲切、愉快、信服,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发生感想,读者与社论内容融为一体,感情由之共鸣并进一步深化,从而达到社论最终的目的——使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同读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使社论的作用得到了发挥。例如:
(1) Let us be reasonable-it is personal competence, not the degrees themselves that ultimately count. (China Daily)
(2)If the Indian Army advanced within 60 miles of Islamabad, you can bet Pakistan’s army would be fully mobilized and defending the country in pitched battles. (The New York Times)
(1)中的let us 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二者面对同一种情况,让读者有主人翁的感觉。(2)中的you使社论中读者的对象明确、具体,让读者有种“我”与“您”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亲切的交流,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从感情上了缩短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具有和谐美,可以收到以心换心的效果。
2.表示强调的词语
这些词语有隐含肯定和强调命题的意思。就词语的出现频率而言,它占据第四位。这是因为强调的词语是表示社论主张、看法的内在特征之一,因为读者期望作者公开地发表自己的主张[11]108。表示强调的词语对命题的表达更具有肯定性,从而限制读者对命题意义的预设范围,明确了作者的态度。社论即需要绝对数量的词语减少作者的说话力度而具有说服力(如模糊语),或用大量的词语表达作者的态度(如表态度的词语),或是用相对多的词语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参与到文章中来(如关系建立的词语),也需要一定量的词语强调报社的立场和观点。因为判断一家媒体的立场和观点,主要看它在重大问题上发表言论所表明的观点[12]230。而这只能通过表示强调的词语体现出来。例如:
(3)In fact, we are helping ourselves by doing so. (China Daily)
(4)Instead, he rightly insisted — in dissent, of course — that Florida should be allowed to continue counting votes. (The New York Times)
3.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
任何写作都包含作者的信息,但通过第一人称代词来显现作者也许是自我突出最有力的方式[13]。提及自我的词语在文中出现频率最少,但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社论代表报纸的立场,也正是作者主体性的体现,表现了作者的立场。事实上,读者读社论时,他们通常寻找清楚表达作者个人立场的信息,因为这些词表达作者的思想和信念[11]108。
《中国日报》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多于《纽约时报》(见表2),并且《中国日报》“we”和“our”用的比较多,I和me的出现率是零,《纽约时报》中I和me,用的较多,而we和our却很少。这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人重集体而美国人重个人。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由此引起两国文化、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有很大差异,因此《中国日报》运用相对多的表关系建立和表强调的词语,读者和作者的关系更亲近,肯定自己的主张,让社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中国文化倾向于以人为本,而美国文化则以物为主体 , 以自然为本位, 所以《中国日报》应用的表示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较多。因为中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注重集体主义,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论中的表现就是《中国日报》运用的表示关系建立的词语远多于《纽约时报》。
(二)共性
因为从两种报纸选取的都是社论,各种互动元话语在社论中的功能是相同的,因而地位也是相同的。表3显示,模糊语居第一,依次是表示态度的词语、表示关系建立的词语和表示强调的词语,提及作者自己的词语最少。表5所示,模糊语和表示态度的互动元话语卡方检验的结果没有差异,说明这两类互动元话语在中美社论中具有共性。
1.模糊语
作者利用此种词语用间接的方式表达命题的信息。在中美报纸社论中,模糊语使用数量高居首位。在任何语体和语言中,模糊语占绝对优势[11]107。本研究对模糊语的定量分析结果与Milne[11]研究的结果相吻合。占互动元话语总数29.6%和38.6%。
在社论中,作者总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或者表明自己的立场。为了稳妥全面地实现这一目的,避免绝对化和极端化,作者出于探讨的态度和基于个人推断的原因,用模糊语使自己的说话力度减弱,使之不易被读者否定。这样,既给读者以考虑选择的余地, 同时又减轻了作者对观点和结论所承担的责任,使作者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模糊能给人以整体概念和整体印象。这样一来, 每个读者都有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自由[14]129。因而,在中美社论中,作者大量运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发挥其互动作用,达到自己的交际的目的。例如:
(5)These days, it is almost standard practice to look beyond Chinese borders for high-end talent.(China Daily)
(6)If anything, this enormous array of antiviral medications and other medical supplies was overkill given the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cases and the mildness of the disease so far in this country.(The New York Times)
(5)中的almost(几乎)和(6)中的relatively(相对地)使整个句子包含了更大的信息量,有效地表明作者是在减弱自己说话的力度,使自己的话语不易被否定,给自己的话留有余地,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但表5所示,模糊语的使用情况在《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之间没有差异,两种报纸中模糊语用得最多,这是由社论的语体特征决定的。社论具有鲜明的政治性[15]249,作者使用模糊词语即可避免承担责任,又可使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2.表态度的词语
它在中美社论中的数量都居第二位,这与社论本身的特点有关。考虑到表示态度的词语在语料库中占据了相对高的数量,这可以说作者的个人态度(同意或不同意)在读者眼中是一个说服性的工具。因此,为了达到既不用强调的词语也不用模糊语表达观点、立场、主张等目的,表示态度的词语似乎是对二者完美结合[11]108。例如:
(7)Hopefully, Chinese policymakers can build on the momentum to make the country’s economic recovery even greener.(China Daily)
(8)Some lawmakers will want to use the economic downturn as an excuse to backpedal on these crucial reforms. (The New York Times)
(7)中的hopefully(希望地)和(8)中的crucial(决定性的)都在一定程度表达了作者对命题的态度,以此可以影响读者对命题的态度。Hopefully一词运用让读者也对中国政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充满希望,(8)中的crucial指出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如果变卦将会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表2显示,两种报纸中表示态度的词语数量极其相似(分别为440,414),卡方检验结果证明没有差别。
模糊语和表示态度的互动类元话语居前两位,并且没有差异。因为模糊语和表示态度的互动类元话语是两种表达态度的方式,社论主要是发表意见和劝告,即对重要事件和问题进行解释和评论,以表明媒体的态度和立场,起到感染和说服公众的作用[16]。这一新闻体裁特征决定了其表达态度的词语上的共性,这种共性是不分国家和地域的。因此,决定社论主要性质和特征的模糊语和表示态度的元话语在中美报纸社论中是没有差异的。
本研究在对中美报纸社论进行对比分析后,总结了中美报纸中使用互动元话语的共性和差异,分析了造成差异及共性的原因,认为互动元话语在英语社论文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英语社论读者提高洞察力,以及更好地理解作者是怎样实现社论评价和劝说的目的。但是,很多词语可属几个类别,比如:would既可以表示模糊又可表示态度,使得本文分析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1] 余晓曼.英语社论语类中人际语法隐喻现象的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2] Hyland,Ken and Polly Tse.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 A reappraisal[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2):156-177.
[3] Williams, J. style: 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M]. Boston: Scott Foresman,1981.
[4] Hyland, K. Persuasion and context: the pragmatics of academic metadiscourse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8 (30):437-455.
[5] Vande Kopple, W. 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85(36):82-93.
[6] Beauvais, Paul. A Speech act thoery of metadiscoourse[J]. Written Communications,1989, (61).
[7] Crismore, A. Talking with readers: Metadiscourse as rhetorical act [M]. New York: Peter Lang ,1989.
[8] Mauranen, A. Contrastive ESP rhetoric: metatext in Finnish-English Economics text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1993(12), 3-22.
[9] Hyland,Ken. matadiscourse[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10] 徐赳赳.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J] .当代语言学,2006(4):345-380.
[11] Milne, E. D. The pragmatic role of 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marker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attainment of persuasion: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newspaper discourse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8 (4):95-113.
[12]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13] Ivanic, Roz. Writing and Identity: The Discoursal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8.
[14] 季羡林.门外中外文论絮语[J].文学评论,1996(6):129.
[15] 刘金同.范晓梅.应用文写作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49.
[16] Rivers, W. L. et al . Writing Opinion: Editorials [M]. Ames, Iow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8.
ComparativeAnalysisofChineseandAmericanNewspaperEditorialsfromPerspectiveofInteractionalMetadiscourse
DUAN Rui-yun, HUANG Y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newspaper editorials, summariz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the use of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on the basis of quantitative study, explores the reasons ,pro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ewspaper editorials and holds that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in editorials.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editorials;differences;similarities
2009 - 10 - 24
段瑞云,女,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H030
A
1009-105X(2009)04-0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