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学校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2009-11-04 08:04刘重善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课程

刘重善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文化,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单位,而不能称之为一所学校。学校文化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

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特色与个性。学校文化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校本课程则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赖于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和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支奉献精神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乃至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本课程开发应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学校文化提炼和加工的过程。虽然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其中的一个方面,但考察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他们都充分挖掘了自己学校所有的资源,从中或提炼或强化或升华了本校的学校特色,形成了浓郁的具有本校个性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学校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如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的文化品牌,鉴于我校作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的附属中学,确立了深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建设个案研究》,聘请大学教授为课程建设顾问和指导教师,利用得天独厚的大学教育资源,归纳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感发意志、开拓智慧、厚积薄发、各成乃器”的课程理念,并提炼出新的“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校训,以此作为学校文化的精髓来培养人和塑造人。

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传承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建设,不仅局限于课程文本的传递,更是整个学校文化空间,既包括体现学校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的隐性的观念形态,也包括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物理环境因素等显性文化的传递。这些文化因子的传递,可以使校本课程所要表达的内容成为学校一种稳定的氛围,使得学校文化得以不断传承。

校本课程不仅传递着文化,校本课程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亮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机遇。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和课程计划,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为目的,按一定程序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文化即学校积累和建构起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包含精神、物质在内的学校意识和经验体系。校本课程强调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继承学校传统并参照学校的发展走向,是学校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是一种“共生”关系。学校文化是课程发展的土壤,任何课程的实施都会打上学校个性文化的烙印。校本课程实施的真正实现,依赖于学校文化的支撑。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学校文化的创造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实现“人的发展”,因此,二者的“共生”既具有深厚基础,又具有现实可能。校本课程只有扎根于学校文化,才能体现学校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校文化也只有与校本课程携手共进,才能塑造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基于校本课程与学校文化的这种“共生”关系,我们要从学校文化构建的高度和视角来开发校本课程,藉此从课程与教学的层面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范式的革命性转换。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及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可。校本课程虽然可以由众多内容构成,但必须以一个“核心”为纲,将众多的校本课程组成有机的整体,构建课程系统,才能产生深层次的教育功效。在从学校文化构建的高度和视角来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学校文化视为一种固化的、可组合的东西,而且还须关注其超越性、动态性、时代性及整体性的特点,这样才能避免校本课程对学校文化的误读,才能引领学校真正实现内涵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