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艾
摘要: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各种外语考试制度的推陈出新,大学生要参加的考试也越来越多,对其听,说,读,译等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也对其写作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在写,教师在评,但是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评阅学生的作文呢?教师的评阅和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外语作文能力;作文评阅;评阅效果
引言:近年来,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提高,给大学外语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与哪些因素相关的问题探讨一下。
一般来讲,外语教师评阅学生作文时,通常是上来就挑错,改错。这样作文评阅变成了作文评改,最终恶化为不评只改了。比如学生作文中的这样一句话:Its reported that fast food is not suitable particularly for children who need more nutrition for their growth. ?事实上,对于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求其外语作文水平最基本一点是能否用适当的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我觉得这样一句话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首先应该给予肯定,而不必马上把not suitable ?改为更恰当的unfit。在评阅结尾时可以以另外的形式给出更好的写作建议。比如说: I am sure you would also prefer“ unfit” to“ not suitable”.
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作文评阅不及时。这种情形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适时评阅也是教师评阅作文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种教师评阅作文的现象当然更糟:那就是教师只要求学生写,而自己评阅并不十分认真,只是草草给出分数或级别,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使写作能力不断下降。
那么教师作文评阅过程中的纠正语言错误为什么不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事实是,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对于语言中的一些语法结构的掌握有较为固定的先后顺序(Ellis 1994),而且即使学生已经学习了某一语法规则,知道了它的意义和用法,也不能保证在运用这个规则的时候不犯错误。因为人们在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时,其意识通常是在说话或写作的内容上,往往无暇顾及语言的形式即语法规则,因此很容易犯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所以说,教师单纯改正学生作文中的语言错误并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那么作为教师,究竟该如何评阅,才能使学生的外语作文能力逐步提高呢?
第一,教师应该着眼全篇,而不应该只找一些语言错误。这样学生就不会随着教师去只注意自己的错误,而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久而久之,感觉不到提高的动力,同时也降低了写作兴趣。反之,如果教师着眼全篇,就可以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有帮助的指导和建议,就会消除学生写作之前的恐慌心理,从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和学生的角色特点。在评阅学生的外语作文的时候,教师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读者;而把学生看成是作者而不单单是一个语言学习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去欣赏学生的作品,即使它还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我们是读者就会与作者交流而不是法官只负责定罪。教师的态度一旦转变了,自身的角色就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就不会只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文了,这样势必会给出恰当的评语。
第三,教师该从传统的法官角色中走出来,以读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去就学生作文中的某些地方给出具体的写作建议,并以肯定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才是最佳的写作效果。此外,如果我们教师的评语能够别出心裁,给学生以新意,并且理据充分,那么相信学生会注意到这样的评语,也会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最后,小组阅读也是很好的一种作文评阅方式。通常学生们都喜欢阅读别的同学的作文,而且乐于讨论。学生在看别人的作文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发现错误和不足之处,通过修改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既可以评阅别人的作文,同时也帮助自己克服了自己的写作错误。
结论:
以上是我对教师作文评阅与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之间关系的一点探讨。文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借鉴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几种现实中行之有效的评阅方法,这些方法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都得到过验证,效果确实很好。
参考书目:
[1]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
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陈海.大学英语写作练习的评改[J] . 《外语界》 .第3期。
[3]叶绿清.作文评改及评改模式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J] . 《山东外语教学》1999,第3期。
[4]左年念.外语作文评阅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Vol.34 No. 5.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