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几点做法

2009-11-03 06:02
艺术评论 2009年9期
关键词:左权号子小调

罗 媛

山西民歌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就有传录,如《击壤歌》中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南风歌》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的描述。《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百余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可谓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一般认为,山西民歌有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和曲调优美三大艺术特点。千百年来在民间世代相习,广为传唱,仅流传下来的民歌就有一万余首,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成为三晋大地上黄河文化的重要分支。

山西民歌在我国音乐宝库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继承和挖掘传统文化、弘扬民间音乐艺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多年来我们在运用山西民歌教学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认真分类选材:

山西民歌有着丰厚文化积淀,体裁广泛,各类多样。我们将其大体分为《山歌》、《号子》、《小调》、《套曲》等四个不同的种类,每个种类都有优秀的代表曲目,例如:

1、山歌类:“小曲”“开花调”“卷席片”等。“山曲”主要分布在晋西北高原或称吕梁山,其中以“河曲山曲”最为出色,“开花调”是流行在太行山区的一种山歌形势,主要分布在左权、河顺、武乡、襄垣各县。“卷席片”(烂席片)是五台县、定襄县、忻县一带对山歌的叫法,其含意是信口即唱、无所拘束,如陕北人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则叫“爬山调”。

2、小花戏类:产生于明末清初,主要是左权花戏,如流传于山西太行山一带的《桃花红、杏花白》、《卖扁食》、《摘花椒》。

3、号子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夯我号子,其中又分为“打夯号子”和“打我号子”两种;二是黄河船工们唱的船工号子,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河曲、河津、芮城等县,如《打蓝调》、《推船号子》。船工号子中又根据不同情况的劳动分为“拨船号子”、“行船号子”、“拉篷号子”、“爬山虎号子”、“推船号子”等。

4、小调类:山西小调的体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抒情歌如《绣荷包》,也有轻松愉快、表现日常家庭生活的俚俗小曲如《姑嫂挑菜》、《绣花灯》等。

灯歌和凤秧歌是山西省各地群众在传统节日中“闹秧歌”或“闹社火”时的表演曲目,有《过大年》、《五女观灯》等,流传于晋北地区,也有贬斥丑恶现象的歌《花儿开》、《石相配》等。小调的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以二句式(如《交城山》),四句式(如临县《绣荷包》)称及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

5、套曲类:产生于明末,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和当地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组合方式也有一定规律。内容多歌唱历史人物和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有左权“大腔”、兴县的“昆曲”、离石的“弹唱”。《挂红灯》、《走西口》等,流传于晋西北及陕西省和内蒙地区。

在山西名歌教学曲目选材上,一方面应注意选一些内容健康、曲调流畅、音乐形象鲜明生动的歌曲,另一方面结合教学进度和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秉赋,选择难度适宜的曲目,以便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分阶段地掌握不同风格的民歌作品。让学生学会演唱这些作品的同时,不要求做到真正理解和领会歌曲所表现的内涵,在对作品风格的处理上逐步培养自己的基本认知,假如我们在选材上随心所欲或一味地追求让学生演唱难度高的“大作品”,必将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事倍功半,甚至会挫伤其对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或造成对民族音乐理解的认识上的偏差。

为此,在运用山西民歌教学的曲目选材上代表性和阶段性是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对刚入学的学生,可选择易唱易记,旋律性强的作品,重在配合声音训练。如歌曲《土地还家》、《交城山》。

《土地还家》歌曲简介,左权民歌本是一首情歌,在土地改革时,把歌曲改编成歌颂土改的歌曲

《交城山》歌曲简介:山西中部传统民歌,音乐十分纯朴,旋律很美,富鲜明的晋中地方特色和乡土生活的气息,乐段由两乐句构成,旋律多下行,现已成为晋中秧歌中常用的曲调之一。

二年级选择有一定风格特色、稍有难度的,如《清清泉水绕山流》、《桃花红杏花白》、《看秧歌》等。

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托物于大自然之间,寄情于山水花木之上,品味在梦想之中,一曲优美的山歌立即将你带入一个春光明媚、鲜花盛开的太行山麓,要求学生在演唱此歌时一定要纯朴、明亮、优美的声音去演唱。

三年级应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如《五歌放羊》、《走西口》等。

二、注重山西民歌的演唱欣赏

在声乐教学中,作品欣赏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山西民歌同世界上任何优秀的民间艺术一样有着深沉的文化背景和丰厚的艺术内涵。反复欣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山西民歌对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有益处。我们把许多精选的山西民歌介绍给学生的同时,应配合使用大量音响资料和文史资料。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各类民歌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例如讲到《号子》产生于劳动人民生产过程中,有在各种劳动工地传唱的《打夯号子》、《打基歌》,也有黄河沿岸搬船汉的《推船号子》

歌曲《推船号子》常常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随口演唱出来的,它们的内容大多直接与劳动有关,而且常常是见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联想和引伸,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质朴、要有律动感、节奏鲜明紧奏。

又例如:二人台《走西口》是晋西北劳动人民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常年挣扎在死亡线上,正如当年流传的民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走西口》就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悲歌中的一曲,也是晋西北人民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西口》是反映清代年间山西大旱灾后的一段小故事,语言朴实,比喻形象生动,抒情细腻入微。从音乐角度来欣赏,全曲由一个简炼鲜明、委婉动听的主旋律贯串始终,但随着情节的变化,乐句结构、速度等也不断变化,有气势磅礴的悲声和如泣如诉的对歌。字字血、声声泪,动人心弦。

《走西口》就是这歌乡民众长期以来的集体创作成果,它集中了人民群众的风采和智慧,无丝毫文人学士笔雕斧凿之痕。这就是它的独特珍贵之处。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河曲保德州已是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时代在飞速前进着,但优美感人的《走西口》仍然牢牢该在人们的心底,一代一代传唱不息。

小花戏、它的发源地是左权。是由左权小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舞小戏。当地群众一方面把这些小调加以发展,用戏曲形式表演,同时又以发展了小调在左权的土地上。几乎人人会唱,小花戏几乎个个会扭。大作家刘白羽评价“桃花红杏花白”是最美的散文语言,小花戏如山花烂漫芳馨诱人,以“亲呀个亲呆呀个呆”仅这个千古不朽的一个“呆”字,蕴含了青年男女的几多柔情、几多蜜意,小花戏以自己的特色已汇入祖国民间艺术瑰宝之列,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你喜欢
左权号子小调
左权:家书中的热血与柔情
和声小调音阶
吼出来的非遗绝唱
我家的“号子”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比赛筹备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左权将军纪念馆
Colorful you
武汉码头号子的艺术特征探析
左权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的最后一封信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