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末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这是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在重要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高层研讨会,之所以说当下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关节点,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规划》,文化产业被作为应对金融危机重点扶持的第十一大产业。文化产业从仅仅是学界鼓吹到政府认可,再到现在成为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这反映了对文化产业认识的很大变化。其二,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人们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金融危机再次说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存在着很大风险以及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扩大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在扩大内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金融危机为国人留下了丰富的启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人们看到发展文化产业的价值和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经过了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时期,1990年代以后重化工业开始成为新崛起的主导产业,未来若干年是什么情况?我认为,应该是进入了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时期。这个变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其三,“十一五”时期已经接近尾声,“十二五”规划制定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这为社会各界思考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得失,思考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得失,校正产业前进的航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一些值得研究的特点:一是此前国有文化经营单位一直是文化产业界的领袖机构(企业),现在公众文化公司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界的领袖企业。以前文化界都是国有文化经营单位(或企业)在唱主角,比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现在一些民营文化企业,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迅速崛起,正在成为领袖企业,在消费者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其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一些被人们视为权威的国有文化单位。以百度为例,百度就被评为中国具有世界级品牌价值的十大企业之一,国有文化单位还没有哪一家有此殊荣。二是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到目前为止,总体来讲还是一个内循环。广电系统的改革主要还是局限在广电系统,发行系统改革还是国有发行系统内部的改革,新闻出版总体上也是如此。三是其他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许多地方的文化产业园区的资金主要是由房地产商提供的。再比如,史玉柱由做科技产品,到做保健品,再到做游戏产品。这说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文化企业本身,而是在其他产业、其他领域企业的参与。四是个体的作用在产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迄今为止,我们在文化产业方面下力气最多是推动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但我们应该看到在产业化进程中,个体往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有才华的企业家、艺术家、导演、文化经纪人等。个体的作用还表现在公众的参与度,凡是公众参与度高的产业,一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在思考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时,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其一,进一步“开放”。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述的话,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开放。改革开放是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开放是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开放,就谈不上改革。文化产业发展也如此。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取决于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度也取决于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新媒体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从1996年张树新创办瀛海威,成为我国第一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开始,到今天,网络业发展只有10余年,却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企业。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赶上世界信息化浪潮,政府对新媒体积极扶持,采取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的结果。2000年国务院第29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明确规定,在内容管理上,不再以党的喉舌来要求网络业,不再采取传统媒体的管理办法,明确将互联网业务归类到增值电信业务中,确立了政企分开,鼓励竞争,促进发展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动了互联网经营主体的全面的商业化竞争。同年,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这是非常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2003年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再开放文化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很不够,还要进一步对民间资本开放市场,真正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才能真正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其二,重视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近几年,政府和学界关注点主要是文化产品的产业属性。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视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文化规律将是一个突出问题。从单纯注重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到承认文化产业的商品属性,文化产品的产业属性,这是近些年文化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但是,在我们认识到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文化产业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文化产品是“内容为主”,文化内容是决定绝大多数文化单位和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再比如,文化产业是由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和众多小企业组成的。众多中小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世界出版大国的德国,既有贝塔斯曼这样的跨国出版集团,也有7000多家中小出版机构。再比如,文化产品的销售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有大众和小众的差别等等。文化产业与一般制造业、服务业不同,需要我们在文化内容管理上要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对一些有特色的民间创作工作室,除了采取国有出版单位收购的方式,保持其原有特色,还应该逐步放开对民间创作工作室出版的限制。此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也宜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
其三,重视个体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文化产业与一般制造业一个最大的不同点是,一般制造业产品的创造者与消费者具有不对称性。就是说,少数人群为大众生产产品。比如汽车产业。从理论上说,每一个都可能是汽车的消费者,但在任何一个国家,生产汽车的总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而文化则不同,每一个个体既是文化的消费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因此,文化产业最基本的元素不是企业,而是个体。这提醒我们,创造调动每一个个体投身文化创造热情的环境,是发展文化产业最基础的工作。
其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与一般产业不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涉及的领域很广,因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不仅是文化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去推动。比如,培育文化消费者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就不是文化部门一家能够解决的,需要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再比如,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也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其五,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近些年,学术界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一是加强文化建设案例库建设,不同文化行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文化企业也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加上我国地区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文化企业成功的路径千差万别。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单位试点成功的经验就能包打天下、就具有面上推广价值的时代已经过去。文化产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产业,建立一个完备的文化产业案例库,是文化产业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提供各种各类不同的案例,这些案例既需要有成功的案例,还需要有失败的案例。来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借鉴。当前,文化产业案例建设滞后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说我们现在文化产业案例建设滞后,一方面是指案例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是说高质量的案例还很少。现有的案例,许多要么是经验介绍,要么就是依据第二手材料做成的案例。真正作为第三方,客观、准确地分析、评判的案例还很少。从去年开始,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与四川省文化厅合作,开展了文化建设案例库建设工作。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研究采集的案例,为文化研究发展寻找客观规律。二是加强数据库建设。文化产业的数据不完整,缺乏权威性,是文化产业研究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这首先有赖于政府部门去努力,也需要学界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三是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现在的各地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院、研究中心很多,但真正有特色的还很少。这也是以后文化产业研究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祁述裕: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