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一个女军转与留学人员创业园共成长的故事

2009-11-03 06:02
中华儿女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业园留学人员昆山

涵 子

十年前的江苏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在铁路旁的一间简易办公室办公,几个人,几万块钱,真正的白手起家。十年后的今天,创业园成为国家级创业园区,园区内花红柳绿,人才济济。

据说,迟浩田将军听说有个女兵办出了一个全国闻名的创业园,到苏州时点名要看看这个园区。以下是他们见面时的一段对话:“当几年兵?”“22年”“创业园里都是真秀才,你这个兵遇上秀才,有理还说得清吗?”“我们这年代的兵都有文化了,与秀才们沟通得很好。”“哈哈,看来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成黄历了。”“是的”。

她就是何燕,一个女军人与留学人员创业园共成长的故事。

在全新的领域里白手起家

1998年,何燕从苏州军分区司令部转业,面临可以选择的转业去向。何燕也有过她的考虑:她的家人都在上海,她可以去那里,去上海工作是许多转业军人最理想的选择之一。然而她最后选择了去昆山。尽管之前对到地方的选择作了理性的思考,但到昆山前的那个晚上,想到要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全新的领域、未知的将来,她还是犹豫过,私底下哭了一场。她到地方的第一个岗位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两个月以后受命创办留学人员创业园。

白手起家是艰难的,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更是艰难。因为在当时,这样的园区在全国县级市和全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系首创,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无经验可照、无模式可循的“概念性园区”让她寝食不安。

当地有个记者在10年前就和何燕打过交道,这位记者至今还记得采访何燕时的情景。“采访她之前,我心里总会打这样一个问号:她干嘛要自找这份苦呢?当时留学人员创业园办公地是在铁路边的一间简易房内,周边一片农田,三四个人、五万元启动资金、一辆很破旧的韩国‘大宇。那次采访,她留我吃饭,饭是沿街小店里叫来的盒饭,大概是路不好走,等了一个小时。面对冷饭和难于下咽的菜她吃了一点点。我说你犯得着吗?她一语双关:这碗饭现在难吃,这个过程必然要过的,相信以后会好吃的。”

何燕把创业园的标准定得很高。要办,就要办成一流的。

面对一大片清冷的农田,何燕苦苦地思索:创业园该如何建设?资金、项目、人才从何而来?每天,她清早就来到办公室处理事务,思考创业园的发展趋势,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宿舍休息。饿了,常常以方便面充饥。累了,靠在椅背上闭闭眼睛。那些日子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经过反复考虑,她决定借鉴开发区“富规划、穷建设”的经验启动建设创业园区,并在很短时间内完善了国家、省、市三级留学生信息网络建设。为增强创业园的吸引力,依靠政府支持,她拓宽思路,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特殊政策,在留学人员中收到良好的反响。在全国率先与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和中国欧美同学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先后与英国纽兰泽科技园、美国费城科技中心结为友好园区,并在美国设立了硅谷远程人才网络联络站。来自美国、日本等多个留学生考察交流团队、近百名博士团队纷至沓来。时间过得很快,创办一年后,尚在规划建设中的创业园,已经有20多家企业进驻,并且在农村租借的厂房内陆续拿出了他们的产品。

但,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创业园还在墙粉斑驳的厂房里,硬件条件显然有些欠缺。她四处奔走,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办齐各类批文,筹集了资金。第二年,3500平方米创业大楼就盖起来了。由留荚、留英、留德、留日等国的博士、硕士创办的科技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在区内涌现。何燕的脸上呈现如愿以偿的笑容。

创业园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招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她在上班后的第二个月,就跑到上海外贸学院,去经受三个月的招商引资强化训练。排队吃食堂,住简易招待所,啃着厚厚的书本,背着枯燥的单词,经历着一个女中校“回炉”的磨砺。

她用实际行动感召着留学生。

有一次,全日本在职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博士代表团要来昆山考察。何燕刚动过胆囊切除手术第五天还没拆线,就直接从医院赶到接待现场。代表团的留学生们看到她面容憔悴,了解情况后深受感动。联谊会会长陈伟博士当即表示,要把昆山创业园作为联谊会的创业平台。

2000年,她首次到美国达拉斯地区组织招才引智专场活动,在会上作了“带着电脑来创业,背着书包来发财”的演讲,在留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之后,达拉斯的《美中晚报》,《达拉斯新闻》等媒体都在头版头条给予报道,何燕下榻的饭店成为留学生们穿梭往来的场所。留美博士黄玉龙听了她的演讲后,抛售了股票带着10万元人民币到昆山创办“网进科技”。

为留学人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0多年来,何燕像一只紫燕,每天为留学生企业御泥筑巢,不辞辛劳。对于园区内的创业者,她总是满腔热忱地扶持,帮助他们不断发展壮大。

华恒焊接设备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焊接设备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当他们遇到“分段机器人柔性焊接”的难题时,何燕想方设法找到了这个领域的专家邹家生博士,解决了“船体双壳分段机器人柔性焊接”课题。后来,又帮助企业树立资本运作理念,冲刺创业板块。现在公司自主研制的自动焊机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核工业项目。2008年7月5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了华恒公司,对华恒焊接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发展道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公司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活力!”

留美博士黄玉龙创办“网进科技”后,经过一年多的孵化,建造起45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陆续开发了E—shop、E-昆山等软件产品。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年收入过亿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

谈到何燕,攀特电陶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者潘铁政感慨万千:“我当初选择昆山,落户创业园是我人生最正确的决策。公司起步时,是何主任帮助我找准了定位,解决了资金,公司发展时,是何主任帮助我协调土地,拓展了企业的后续发展空间;公司产业化时,是何主任帮助我更新理念,使公司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近几年,攀特公司先后获得各类扶持资金830万元,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公司投入1500万元研发的“电控柴油机共轨喷油器用压电陶瓷执行器”产品,打破了德国博世公司在该领域中的垄断,并获得西门子公司1亿美金的订单。

不断给创业园制定新目标

2002年,何燕担任昆山开发区副主任。

如何创新后期园区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发展层次?何燕上任新职务后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

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何燕清醒地意识到,理念的创新是根本的创新。2005年当他们筹划建设创业大厦时,恰逢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资金短缺成了拦路虎。为了使科技企业发展有后续承载空间,她四处登门拜访,虚心请教,认识到必须解放思想、转变经营理念,发挥现有土地资源优势,提出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很快,两栋共10万平方米5A甲级写字楼拔地而起,实现了技术资本、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融合,企业资源、科研资源与政府资源得到了有效集成。

启动开发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是何燕的又一创新之举。去年区内世界500强企业丹尼斯克公司面临人才引进瓶颈,她想方设法,在该公司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这几年来,在创业园的扶持下,高层次科技人才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300余项,一批原创开发的软件产品、一批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产品、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园区陆续诞生。表现出较强竞争力并抢得市场先机。

今天的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贫瘠和简陋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花木扶疏、空气清新的占地20万平方米的花园式园区。“海归”们创办了200多家科技企业,涉及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光电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实现技工贸收入120亿元,上缴税收20多亿,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很多“海归”看到园区的环境,纷纷说:“这里不是国外,却胜似国外。”

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成长,何燕也在成长,她见证了创业园风风雨雨的成长之路,也将见证创业园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阿平

猜你喜欢
创业园留学人员昆山
昆山之路为何震撼人心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海归潮形成
农民工创业园揭牌成立
广西14县建农民工创业园
厦门市留学人员身份认定新规8月27日起实施
使领馆——留学人员的温馨港湾
黄昆山
陈昆山治疗痹证验案
全球留学人员可继续获得“免费长途电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