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家国之爱铸就传奇人生

2009-11-03 06:02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09年7期
关键词:林毅夫副行长经济学家

林毅夫(1952-),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19岁时,林毅夫顺利考入台湾最好的大学——台湾大学,一年后转读军校,这在信奉“好男不当兵”的台湾岛内引起了轰动,因而被军界树为楷模,受到蒋经国接见。

之后他被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那里退潮时离中国大陆直线距离只有2300米。当时,林毅夫自己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然而,台湾海峡如一道屏障,硬是生生地将两岸人民骨肉分离,使他心中的“大中国思想”无法实现。他痛恨这种人为的分离,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按照当时盛传的说法,1979年5月16日傍晚时分,林毅夫“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不准驻防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就这样,林毅夫泅渡海峡来到大陆。

林毅夫认为大陆、台湾必然统一,届时最需要的就是既懂台湾经济、又懂大陆经济的人才,便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之后又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成为学界知名人物。2008年,林毅夫被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任命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经济学领域取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影响深远。

林毅夫的经历无疑是传奇的,他的成功绝非偶然,既有个人的努力——他说过,“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也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现有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们不得不吸纳、包容、理解、适应中国的大背景密不可分。海峡两岸是一家,人心思统是大势所趋,任何反对势力都不可能成功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对此,林毅夫说:“基于对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认识,我觉得回归祖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选择方案。”

猜你喜欢
林毅夫副行长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詹连富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蔡昉:富足的“穷人经济学家”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林毅夫案,台“国防部”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