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的偏向

2009-11-02 07:21欧勤扬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7期
关键词:偏向弱视受众

欧勤扬 张 婧

摘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大众传播出现了偏向。本文阐述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造成“传媒弱势”的原因及其传播偏向的严重后果,着重从传媒的人文关怀出发,提出传媒重塑其“正向传播”的人文关怀机制。

关键词:弱势群体传媒弱视人文关怀

中国的大众传媒在社会转型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的责任,但是,目前存在着的一个事实就是:由于激烈的竞争,某些大众传媒存在严重的传播偏向,对于信息传播对象具有偏向性。大众传媒偏向对社会某一阶层提供信息,自觉避开或遗忘社会的其他阶层。在现实的传播活动中,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中下阶层较为冷淡,忽略他们的信息需求,使得处于“边缘”位置的群体更加“边缘化”。传媒的这种行为,被称为“传媒弱视”。

在我国。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指在社会转型期、利益重新分配格局中由于不适应变化而被甩到边缘地带的一些人,主要包括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体制外”的人、较早退休的“体制内”的人、相当一部分农民等。这些人多以经济上的低收人性、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而为显著特征。弱势群体的形成有多重复杂的社会原因,其地位和生产现状的改变有赖于社会整体的长期努力,大众传播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传播偏向的存在,传媒对弱势群体“弱视”,一方面导致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需求无法得到表达,割断了各个阶层合理互动的连线;另一方面,一方的弱视,使得另一方更加强势,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众传播偏向的原因

弱势群体的形成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深层原因,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是形成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处理弱势群体问题,对于中国的转型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从理论和实践来说,大众传媒是处理弱势群体问题极为重要的手段。

但是为什么传播会出现偏向,造成“传媒弱视”呢?

首先,受商业利益驱使。在社会的大系统下,市场经济子系统必定会对大众传媒子系统产生影响。商业逻辑——现实利润最大化渗透于传媒产业之中。将对其产生深远影响。媒体的商业利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引最多数的受众,谁吸引了最多的受众,谁就能获得最丰厚的广告收入。而弱势群体是缺乏购买力的人群,媒体当然“弱视”之,甚至无视之。

其次,大众传播偏向于媒体对“信息成本”的考虑有关。媒体所衡量的信息成本是指媒体获取信息所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报偿之间的比例。在解释受众选择媒介和信息的动因时,施拉姆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性。也就是说,选择的可能性与得到的报偿成正比。与付出的代价成反比。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传媒对信息源的选择。强势群体不仅意味着经济支付能力,同时还意味着社会影响力,传媒总是希望以较低的成本换取高额回报。所以,传媒热衷的信源不在农村而在城市。不是弱势群体而是强势群体,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弱视”。

再次,大众传媒极力强化“主流意见”。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成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地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也会保持沉默。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下去,就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强。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结果。媒介在意见的表达过程中。不断强化“主流意见”或“强势意见”,使得弱势群体的“弱势意见”越来越弱,同时这也与弱势群体自身的媒介素养低下有关,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经济文化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低下,无法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媒介的信息传播中来,无法充分利用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使自己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二、大众传播偏向的表现

首先,传播偏向表现在社会传媒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弱势群体的媒介资源极度缺乏。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等传媒资源本来是一种公共资源。它为全体公民所有并为全体公民服务,在传媒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社会各阶层应享有完全平等的待遇。然而,近年来,传媒资源越来越向占人口少数的“主流人群”倾斜。反映在报刊的版面上和广播电视的频道中,那些以白领、金领等为主要对象的专栏越来越多,而面向社会下层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专栏和栏目越来越少。有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已注册的各类电视台有上千家,但开办有农村、农业、农民、农民工栏目的只有1%: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至今只有一份全国性的日报。

其次,以弱势群体为受众目标的报道较少。市场经济时代,各大媒体都朝着企业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媒体发展到今天,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还是一个经营机构,媒体的大部分利润来自广告商。而且要吸引广告商,媒体就要吸引大量的受众,在这个利益交流的过程中,受众成了大众传媒吸引广告商的“筹码”。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媒体的宣传对象就必须有针对性,这些受众必须是潜在的或是显在的消费者。为了有的放矢地占有市场份额,提高报纸发行量、电视收视率,媒体会根据受众的经济水平定位,自然而然。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就会被排除在外。

再次,“传播缺位”导致弱势群体话语权丧失。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传播缺位”。有些媒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弱势群体置于话语表达的弱势地位,从而剥夺了他们自由表达的权利,使他们成为传播的缺席者、失语者。在报道中,所谓“强势群体”的主流话语占据了传播的主要内容,而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利益表达、价值观念等毫无体现。在整个新闻报道中,他们与社会主流渐行渐远,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成为社会的边缘文化,最终也成为社会的“边缘人”。按照话语分析的理论,话语代表着一种符号权力关系,表征着言说者和所属群体之间的力量关系。而大众传媒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话语场,其实正反映出当代社会权力的较量。传播的缺位,使弱势群体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丧失了其在社会中的话语权。

三、传播偏向以及“传媒弱视”产生的严重后果

传播偏向导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大众传播的这种传播偏向,导致信息流通失衡。社会中一类人信息集聚,而另一类人信息缺乏,造成知识沟的扩大。传播偏向,加剧了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乏者的两极分化,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这样,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更加处于信息接收的弱势地位。在中国,还有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信息接收差异存在。

传播偏向导致传媒畸形发展。从长远来看,这种传播偏向,不仅不能给媒体带

猜你喜欢
偏向弱视受众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