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亦周
董玥,就读于淮安市开明中学初一年级。年仅13岁的她在采访、写作方面可是个“高手”, 已在《中国儿童报》、《中国儿童画报》等报刊上发表稿件140余篇,获得过“全国十佳小记者”、“全国好少年”等荣誉。董玥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呢?又是如何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的精彩世界寻找答案。
她与创作有个约会
谈起为什么会走上写作道路,成为一个小记者,董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原来,小时候的她十分顽皮,像个假小子,父母非常担心她早早把心玩“野”了,以后不能专心学习,于是希望通过读书和写作让女儿安静下来。董爸董妈到处去买童话磁带、小人书什么的,慢慢的,父母发现,调皮好动的小女儿变了,文学作品成了她最要好的朋友。闲暇之时,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听童话磁带。
董玥四岁半时,淮安当地的一份报纸举办看图征文活动,董玥兴致很高,构思了一篇童话。当时董玥太小,还不会写字,于是由她口述、爸爸记录,完成了一篇题为《孤独的靴子》的作品,投稿没几天就见报了。这下可把小董玥乐坏了,她的创作激情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上小学之前的几年里又发表了十几篇作品。
上小学后,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了自画自写作业——“自主创造”,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口号是“以我手画我最想画的画,以我手写我最想说的话”。董玥灵气十足的小文章常常得到老师表扬,作为范文在班里读,她的心里美滋滋的。
小荷初露
转眼间董玥8岁了,写作功底越来越扎实,于是又有了新想法:“爸爸,我想当记者!”董爸爸少年时曾是《小主人报》的小记者,于是他就给现任《小主人报》社社长朱杰士先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举荐信,详细介绍了董玥的情况,并附上了一些作品。朱社长马上回了一封信,大赞“孺子可教”,批准董玥为《小主人报》驻淮安地区的唯一一位小记者。
2004年5月4日,董玥开始了她的第一次采访,采访对象是盐城东台的著名书法家王燮爷爷。“那天我特别兴奋,前一天晚上,我挂着‘记者证在镜子前照了好半天呢。”小董玥高兴地说。“那时候我还很小,爸爸还有他的一个朋友带着我一起去的,他们跟我说:‘你随便提问记录,我们在边上也帮你记着,回来以后你先写,然后我们帮你修改。去之前我既紧张又激动,去后见到老爷爷头发胡子全白了,特别和蔼可亲,我的心就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采访非常顺利,时间长达3个小时,采访内容记满了5张纸,“因为我那个时候字认得不是很多,采访笔记上既有汉字又有拼音。”晚上回到家,董玥一鼓作气写个不停,深夜11点的时候,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采访稿——《我敬仰的一位老人》。这篇文章在《小主人报》刊登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收获在希望的田野里
2006年暑假,董玥把目光投向了“留守儿童”,淮安市和淮阴区两级宣传、妇联、共青团、广电等部门领导为她提供了大量资料,淮阴区教育局办公室还向全区30所学校征集了50余篇“留守孩子”的事迹,给她提供更多的素材。以此为基础,董玥完成了近4000字的长篇通讯——《走近乡村的留守孩子》,发表在《淮海晚报》上。一位《淮海晚报》记者说:“在重要的版面用如此大的篇幅刊登一名小学生的来稿,这在《淮海晚报》创办以来尚属首次。”
从此,董玥那颗敏感的心越发关注身边的生活了:原本乱哄哄的公交站台突然变得井然有序,她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在《扬子晚报》上发表了《排着队伍上公交》;面对公交司机对违章拦乘公交车的白发老人恶劣的态度,她在《淮海晚报》发出《“有理”变“无理”》的感叹;在淮安市通过国家检查组验收,顺利获得“国家卫生文明城市” 称号之后,她发现又有人开始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不遵守交通规则,她小小的心灵变得沉重起来,在《淮安广播电视报》上以一篇《高兴不起来的“好消息”》表露了自己的真实心境;在第三届中国优秀小记者颁奖典礼的间隙,她与神交已久的《小主人报》小主编胡梦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像亲姐妹一样”亲热地交谈,于是一篇《小主编的风采》在领奖回来的第二天便“新鲜出炉”,刊登在《淮海少年报》上;2005年8月,在短短5天的首届“中国小作家杯”儿童文学获奖小作家夏令营活动中,她写了近7000字的“小记者旅京系列日记——《北京行散记》”;活动期间,她还见缝插针,采访了与获奖小作家见面的“知心姐姐”卢勤和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写出两篇2000多字的采访记,全部被《小主人报》刊用……
东瀛之行
2008年,董玥走出国门,东游日本。这次中国小记者赴日交流活动,由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中国少先队队刊《小主人报》组织,目的是为了促进两国青少年之间的友谊。董玥作为“全国十佳小记者”有幸被选中。
东瀛之行共6天,去的每个地方都是组织者精挑细选的,有着特别的含义。小记者团去了长崎的和平公园和原子弹资料馆。董玥非常认真地说:“核爆纪念馆给我印象很深刻,日本人做事非常细致,各种资料收集得非常齐全,还做了很多模型来模拟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收集的都是当时的文物,比如核爆那一瞬间停止的大钟,核爆中心的餐具,等等。真希望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来看一看,感受一下,世界从此和平该多好啊!”
小记者团还去了大分县,泡温泉,住农家,感受普通日本人的生活。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泡温泉前,中方领队告诉大家,稍后当地的居民将会为小记者们举行个欢迎会,要选一个人出来致辞,“你们说选谁呢?”“董玥!”大家异口同声。“那就这么定了,董玥你好好准备一下。”于是在大家都乐呵呵地泡温泉放松时,董玥开始认真思考致辞内容,“既要大方得体,又要体现中日友好,还要能突出中国小记者的身份……刚上台时看到下面黑压压的人,心里十分紧张,但是看到老爷爷老奶奶慈祥的笑容,后来就越说越顺畅了。”
欢迎会后,董玥到大分县最大的一家新闻报社——大分合同新闻社采访。《大分合同新闻报》有着121年的悠久历史,在大分县可谓众所周知、赫赫有名,是该县境内最畅销的报纸。董玥告诉我们,在那里她见识了日本人的高效与严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刚回到大巴车上,就拿到了《大分合同新闻报》为我们此次来访的小记者精心制作的《来访特刊》,确实神速!我想,今后我一定要多多向国内外的新闻工作者学习和请教,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做一名出色的小记者、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