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环素
摘 要: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其一苗木采用切根蘸红泥浆溶液后上山造林,其二苗木采用切根蘸2%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后上山造林,应用2种不同方法对苗木进行处理,对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2%,当年林木平均抽梢提高44.1%。
关键词: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试验
中图分类号:S7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55-02
1引言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也是安溪县荒山造林主要树种之一。适地适树,如何选择苗木造林,是关系到荒山绿化造林之后是否成林。对造林苗木的处理,关系到是否能促进苗木的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蓄积量。
如何对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技术试验,提高苗木造林效果,是解决林业生产中苗木造林之后成林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造林时,对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试验,应用复合微生物菌肥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比应用红泥浆溶液处理造林的苗木生长效果好。
几年来,笔者对马尾松苗木切根造林、苗木的处理、苗木的成活率、林木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观察,并总结一些育苗试验技术,现简介如下。
2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安溪县白濑国有林场的场部工区,其面积2hm2。此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7~19℃,最高气温32 ℃,全年大于10 ℃ ,有效积温7 000 ℃,无霜期336 d。试验地的海拔578~592 m,东南坡,坡位中下位,土壤为黄红壤,土层深厚,腐殖层中,坡度18°,年降雨量1 800㎜ 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 左右,1月平均气温16 ℃,极端最低温―1 ℃,7月平均25℃左右。土壤为酸碱性土壤,肥力较差,pH值5~5.5,立地条件属Ⅲ级以下,适宜马尾松苗木生长,宜造林技术试验。
3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①一年生马尾松切根苗Ⅰ级苗。②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取复合微生物菌肥2000g加红土20kg加适量的水调匀成泥浆,可处理苗木2000株)。③单纯的红泥浆。以上2种溶液的浓度以能沾满根系为度。
3.2试验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种处理。5个重复,各试验的面积为150 m2(15 m×10 m),每个小区造林38株,具体处理如下:
A——马尾松切根苗沾红泥浆上山造林;CK——对照。
试验地于2005年10月采用不炼山横山水平整带整地,挖40cm×30 cm×30 cm的明穴,回表土,密度为每亩167株。2006年2月造林。造林当年8月进行带状锄草一次。于2006年12月调查造林成活率和抽梢情况。
4 结果分析
4.1 造林成活率
由表1可知: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沾马尾松切根苗根和对照的成活率有差异,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表1成活率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
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后,可以看出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处理的马尾松切根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93.6%,对照为81.6%,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处理马尾松切根苗造林比对照提高12%,其间差异是显著的。
4.2造林当年马尾松抽梢情况
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处理马尾松切根苗和常规造林的当年抽梢情况见表3
对表3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调查数据经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处理的马尾松切根苗造林,当年平均抽梢为25.5cm,对照为17.7cm,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处理马尾松切根苗造林的当年抽梢对照提高44.1%,其间差异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处理马尾楹切根苗和常规造林对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2%,当年抽梢提高44.1%。
产生以上效果的原因:复合微生物菌有以含具有固氮活性的多种菌类和林木生长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且肥效持久,同时还能促进马尾松菌根的生长,有效地扩大了马尾松幼苗根系对水、肥的吸收面积,促进了马尾松切根苗根系对水、肥的吸收,从而提高了马尾松的造林成活率和当年的抽梢。
5结 语
(1)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红泥浆混合液处理马尾松切根苗上山造林,能明显地提高马尾松的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当年的抽梢生长。
(2)对减少补植成本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林业学校.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2]罗鸣福.林业试验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3]叶德生.ABT生根粉浸根造林应用研究报告[J].福建林业科技,1998,25(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