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六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是小学数学的要求,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1.明确意义,让学生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的意义,从而产生自觉自愿练习的意向
在训练培养任何一种良好学习习惯之前,我都要讲清楚“要怎样做”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这样做的意义和作用。例如:了解教育学生规范的书写数字,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我用一些生活中由于书写数字潦草、马虎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事例中由于数字潦草,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和损失。又例如:多位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比较枯燥,我采取竞赛,达标测试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外,还跟学生讲清不经过一定的数量的练习是无法形成技能技巧的道理。学生晓明意义,学习情绪才会稳定,才能认真地进行练习。
2.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耐心培养,持之以恒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细致的过程,教师必须耐心指导,持之以恒。例如课前准备,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应要求全班学生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做到这一点,要提出具体要求,经常检查、督促、讲评。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谁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朵小红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
由于学生入学前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不同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好习惯,我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些不好的习惯,及时指出并予纠正。例如,在批改作业时,对于书写美观、格式规范、计算正确的作业,我都要在作业上写一些鼓励的语言,例如:“好”,“真棒”,并在封面作标记,在学期末对于作业一直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在教室一角将这些展出,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训练培养的过程中,我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逐步提高要求,经常变换奖励的方式,促使学生有更高的追求,让好、中、差的学生同时进步。
3.抓好关键时期的培养,反复抓、抓反复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三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对于在低年级已基本开成的一些习惯会出现反复。例如,在低年级写竖式时用尺子划线,到了三年级,学生就不乐意用尺子画线而是随手画线,这时就要重新强调,又例如,学生在低年级用铅笔,写错了可以擦掉,重写,而到了三年线,学生开始使用钢笔,作业整洁就比较困难,所以在低年级尽量少用橡皮擦的习惯。另外,由于模仿大人的心理,三年级学生写字也不像低年级规范,开始写潦草字。因此在三年极就要强化低年级时进行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形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
4.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教师的表率作用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跟学生的接触很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如果教师板书设计合理、美观、字迹工整规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书写;教师在板书时少用黑板擦,也会影响学生少用橡皮擦。为了教育学生,我将历年的教案、计划总结与学生的作业一同展出,使学生受到教育,写字更加认真、工整。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总有一些学生转变太慢,我采取有效办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地帮助他们与坏习惯作斗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不能大声的呵斥或者用罚写方法进行惩罚,惩罚只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对于一些转变的较慢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应及时表扬鼓励,并且逐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
当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个艰巨而又慢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常抓不懈,坚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要求和进行训练,是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收稿日期: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