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平
【摘要】教学管理是涉及面广,科学性高,抓不住关键或忽略了某些方面,就会影响管理效果,影响教学质量,甚至会导人误区而导致一些方向性的错误。本文主要从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对教师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的疏导上,对目前教学管理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管理;注意;问题
Teaching management in a few notable problems
Luo xiaoping
【Abstract】The management is involved in a wide range of teaching, scientific high, to seize the key or ignore certain aspects, it will affect th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mpa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r even an inducement to errors caused by some directional error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anager's ideas and guidance for teachers as well as to divert the students on teaching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issue of a few notable elaborate.
【Key words】Teaching; Management;Attention;Problem
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涉及面广,科学性高,抓不住关键或忽略了某些方面,就会影响管理效果,影响教学质量,甚至会导人误区而导致一些方向性的错误。本人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管理者的观念问题
行动决定于观念。管理者的观念,制约着教学管理的方向与行为。管理者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教学管理就会陷入盲目状态,指导思想偏差,就会出现措施上的失误,或顾此失彼、或时左时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观方面。如何把握质量这一概念,这是很重要的。教学的质量,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有效的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点出发,教学管理者就要把既把握好教学管理的规划、过程,又要注重实施规划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问题。
但事实上有些管理者是没能做到这一点的,他们抓质量,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阶段”问题上,他们只注重初三、高三毕业班,不重视非毕业班;在落实课程计划上,只重视主科而忽视“次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他们只重视简单的数据而轻视了能力这些实质性的东西。
上述几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是传统观念作怪。有上述现象存在,质量能不受影响吗?有些学校,年年喊抓中考、高考的备考,年年上不去,因为他们缺乏全局性观念,只拼命抓整个管理中的某一阶段、某一环节或某一方面,尽管费力不少,但最后也事半功倍。而另一些学校则不同,他们紧紧把握好“质量”的关键,遵循教学规律,从低年级抓起,每个阶段都重视,每个环节都认真抓,常抓不懈,每一步都强调方式与方法,每一步都讲究措施与效果,因而教学质量年年得到提高。我县新桥中学、开智中学就是一个典型。
2.对教师要善于引导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教育界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谁就赢得了教学质量的法宝。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靠压是压不出来的。不能一味盲目地向教师提出那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而要首先从关心入手,以情感人,对教师耐心引导。有些学校领导对教师只会发号施令,下达目标任务,或是简单地重复一些老做法、老经验,不注意从政治、学习、工作、生活上关心教师,积极开发教师的动力源泉和能力资源,启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只是机械地、被动地去应付领导提出的各种硬指标,束缚了他们搞好教学的自觉性与锐意进取的精神。比如,有的学校,只把升学指标量化到班到人,不完成任务的扣发年终奖金,而在具体方法措施上却拿不出多大有用的东西。这些作法除了多给教师一些压力,增加他们的负担而产生逆反心理外,没有多大好处,还有的学校只强调什么时候要上完课,什么时候要完成几轮复习,什么时候要考完多少次试,而对如何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地提高讲课效果,如何科学地检测每一轮复习的情况,真实的了解各层学生复习的效果,如何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他们却很少甚至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这都是欠妥的。
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对教师既要从严要求,又要让他们心情舒畅,紧张而有序地工作,既要通过引导去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又要通过引导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钻研精神和创造精神,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人际关系环境氛围,这才是领导者的明智之举。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能只重视教学的一些表面数据,而忽视教师教学的过程。有些教学的管理者,工作不深入,听课少,与师生座谈少,对学校教学现状观察分析少,他们评价教师只凭每次段考、期考的统计数据,以分数取人,唯分定论。这样做固然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老师,对促进教学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把握教学过程这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每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每个教师几乎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如果管理者能在深入了解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他们的长处,推而广之,那将对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起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带后进班级的老师,学生起点低,工作难度大,在教学上他们付出比别人更艰辛的劳动,他们的进步与成功,蕴含着更为宝贵的东西,这些成功的经验更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亦经常被我们管理者所忽略,这是很不应该的。
在教学管理中,不能只抓常规性的教学,而忽视教学的研究与改革。谁也不否认,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写作、测试这些常规性的环节是必要的,但如果光抓这些,而忽略了教研与改革,那也是不行的。教研与改革,是一所学校教学活力之所在,没有教研与改革,这所学校教学肯定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因而管理者应把教研与改革当作一项永恒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力求达到计划性、多样性、灵活性与实效性的统一。尽可能避免那种华而不实、徒而无功的形式主义,避免那种枯燥单调的教研活动。
教研与改革能否开展得好,最关键的也是管理者。管理者要会“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的中心去确定研究的内容,并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的研究方法,使教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真正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对学生要善于疏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花功夫去研究他们、引导他们,不断探索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新途径,深挖蕴藏在学生中的巨大潜力,培养他们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的竞争精神。要引导好他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恰当疏导,在“内化”方面做文章;对学生的教育,最忌简单枯燥的说教,最忌不顾学生心理特征去限制他们,束缚他们。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应把精力放在“疏导”上,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诱导他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有一种较为普遍的不良倾向是某些学校或某些班级在教学上只管一个劲地给学生加压,补课多、作业多、考试多,而缺乏对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样让学生无休止地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禁锢了学生的灵性,人为地限制了他们的创造空间,实属得不偿失之举。有些学校就不这样,他们在抓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通过班会、座谈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各种动员报告会,或通过墙报、板报、典型人物介绍等方式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内部驱动力,使他们保持长盛不衰的学习劲头。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诸如课外兴趣组、帮扶组、文学组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给他们提供发展特长、培养创造能力的机会。这样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化”作用上下功夫,这才是抓住了“引导”的关键。
3.2面向全体,着眼中下层学生;培养多类型人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教育成功的表现。因而,我们教育的管理者,要很好地解决“面向”问题,对尖子的培养,固然要重视,但对中下层学生更要花气力把他们培养好。因为这部分学生人数多,基础差,要教好他们难度确实很大。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多动脑筋。多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应该对中下层的学生施行成功教育法,多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多次成功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奋发拼搏的主体精神。
当然,解决面向中下层学生问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好,如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恰当安排查漏补缺的机会,适当降低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基础问题,循序渐进地把他们领进知识王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3多给学法指导,把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当前,在教学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一种是只重视灌,上课全是教师包,作业,做得多批改少;考试,考得多讲评少,这种教法教师辛苦,学生受罪。而另一种教师则把精力放在“点泼”上;要讲的东西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精当的讲授,不管传授什么内容,都注意把方法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答。时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处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练习、测试之后,这些教师不失时机地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进行讲评,使学生既深刻认识错误所在,又学到了宝贵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管理者,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后一种类型的教师,让所有的教师都注重学法指导,让所有学生都尽快掌握把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收稿日期:200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