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部字单音节词的语义范畴及社会文化内涵

2009-10-28 07:01辜夕娟
现代语文 2009年9期

辜夕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以“人(亻)”作为构字部件的单音节词的梳理,分析了“人”部字单音节词的语义范畴及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人”部字 单音节词 语义范畴 社会内涵

一、引言

“人”是汉字中出现最早的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写作“”,像一个侧面站立的人,金文和小篆与甲骨文相似。《说文解字》认为,人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中国哲学认为,人为“五行之秀”,是大千世界、天地万物的主宰,是天地的“心”。蔚蓝的天空与黄色的大地,天之“圆”与地之“方”,天上的日月星辰与地上的山川河流,这些都是以人为基点所看到的“物象”。以人为基点,从上下的位置来确定,便产生天、地。人向上看到日月星辰的光耀,向下看到山川河流的文采,从而形成了物象的概念,才有了人所参与的世界。由此可见,人在世界中的作用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汉民族将自己对自身的认知借助汉字的形体表达了出来,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人”的义项也不断地扩大;同时随着表达的精确化和语言的丰富化,人们创造出大量的以“人”为部首的合体字(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单音节单纯词)来表达与人有关的身份、职业、动作态貌、性格、人际关系等,同时还创造了少量以“人”为声符的单音节字词。词性也从单纯的名词发展成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这些“人”部字的单音节字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出了汉民族独特的认知方式。对这些“人”部字单音节字词进行语义范畴的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其构词造字方式的了解。

二、“人”的词义系统

要了解“人”部字的语义范畴,首先要了解“人”字本身的词义系统。

“人”字,甲骨文像一个侧面站立的人,作为单音节单纯词,本义指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能思维、能创造、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进行语言交际的高等动物,即人类的“人”。

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人”逐渐演变成为蕴含丰富的多义词。在《汉语大字典》中,共收录了20多个义项,主要有:①指特定的某种人或某个人。②人才;杰出人物。③指人手,干事的人。④别人,他人。⑤民,百姓。⑥众人;一般人。⑦指成年人。⑧指人的品性行为。⑨指人的名誉、面子。⑩人为,人造成的。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尘世;人世。指男女间的性行为。指男女间发生性行为。人人;每人。指人的身体。果核或果实的心子。通“ 仁 ”。通“ 夷 ”。姓。这些义项共同组成了人的语义系统,图示如下:

在文字的孳乳过程中,“人”作为构字部件由独体字演变为合体字中的构字部件,其常用义也随之融入到合体字中。这些由“人”构成的“人”部合体字,从词汇的角度看,绝大多数也是单音节单纯词。这些单音节单纯词,在语义范畴上可以分成若干小类,共同构成“人”部字单音节词的语义范畴。

三、“人”部字的语义范畴

所谓语义范畴,其实就是词的语义分类。“人”部字单音节词的语义范畴,是指以“人(亻)”作为构字部件的单音节单纯词的语义分类。

以“人(亻)”作为部首构成的合体字,有的是以会意的方式合成的,如“企、休、伏”,但大多数还是以形声的方式合成的,如“作、僧、倡、佻、俊”等。以“人(亻)”为部首的字,在《说文解字》中有265个,在《汉语大字典》中有1100多个。汉语“人”部单音节单纯词,在语义表达上可分为不同的小类。这些类的形成是汉族先民们对认知对象范畴化的结果。由义符“人”构成的字,语义范畴包括:

(一)表示人的不同年龄。如:僮、侲、仔、倪、仯等。

上述“人”部字所表示的是不同年龄的人。“僮”(同“童”指未成年者)、“侲”(童子)、“倪”(幼儿)、“仯”(小子)均指未成年的、幼小的。在此类汉字中,义符“人”是字义结构中的核心义素,表示构成字的概念意义。义符与构成字所表示的意义,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义符表示一般的抽象的概念,构成字则表示年龄不同的人。通过义符可以直接了解构成字义的核心内容,义符的表意作用直接有效。

(二)表示人的不同身份不同职业。如:儒、俘、僧、伻、僀、伃、儓、傔、俾、优、倡、僖、伶、倌、偦等。

身份是指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在这组词中,“儒”是指术士,周、秦、两汉用以称某些有专门知识、技艺的人;“俘”是指用战争手段掳获对方人员;“僧”一般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通称和尚;“儓”是古代对最下一级奴仆的称谓。这些词表明了人的不同出身和社会地位。

职业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立足,就要从事各自的工作。“俾”是身份低下的门役;“优”是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倡”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倌”是指古代主管驾车的小臣,下等臣仆;“偦”是指古代掌管捉盗贼的小官吏。

(三)表示特殊身份的人。如:僬、侥、偶、俑、仙、佺、偓、㑗、倧等。

“僬”“侥”是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偶”是以土、木制成的偶像;“俑”是古时用以殉葬的偶人,一般为木制或陶制;至于“㑗”“仙”“佺”等字义,《说文·人部》解释为:“㑗,神也。”王筠《说文句读》:“㑗即所谓人神,每日轮居一体者。”“仙,长生仙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佺,偓佺,仙人也。”

这组以“人(亻)”作为义符构成的人部字,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是“人”而又非“人”。因而义符“人”虽然也是字义结构中表示种类的义素,但它只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并不能直接反映字义的核心内容。在这组词中,义符“人”是一个概括的概念,它具有“人”这一语义范畴中所有成员的共同特征,因而它是一个类典型。

(四)表示人的姓、名、字

1.表示人的姓的:㑮、佟、偌、傉、偑、倲、傼、傕。

2.表示人的名的:伋、伊、偰、佉、俈、仹。

3.表示人的字的:倩。

《说文·人部》:“㑮,人姓。”“伋,人名。”“倩,人字。”“伊,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偰,高辛氏之子,尧司徒,殷之先。”“伋,人名。”“伊,殷圣人阿衡,尹治天下者。”“偰,高辛氏之子,尧司徒,殷之先。”另外,“佟、偌、傉、偑、倲、傼、傕”均表示人姓,“俈”是古代帝王名,“仹”是神名。

(五)表示人的性格、品性。如:傆、伹、僈、伿、佹、偠、侼、伭、倔、佷、仁、信、价、儇、侃、佳、俭、俶、伪、伥、傲、侈、僭、偣、傻、僿、倨、佻、偷、佞、偲、佼、佝等。

人的性格是指性情品格,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组词中,“傆”指性格狡黠;“佹”指性格乖戾;“偠”指性格懦弱、柔弱;“侼”指性格强暴、横行;“伭”“佷”是一组同义词,均指性格凶狠。这些词很典型地反映出了先民对人的性格特点的自我认知。

人的品性是指人的人品德行。这组词里,有表示褒义品性的。如“仁”(仁爱、相亲)、“信”(诚实不欺)、“儇”(聪明。《说文·人部》:“儇,慧也。”)、“俭”(约束、限制、节制);也有表示贬义品性的。如“伪”(欺诈、假装)、“傲”(骄傲、高傲)、“侈”(自高自大、盛气凌人)、“僭”(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偣”(谓女子心术不正)、“倨”(傲慢不逊),另外,“佻”“偷”“僿”为一组同义词,均表示“浇薄、不诚实”。

(六)表示人的形貌特征

1.表示人的体形(高矮胖瘦)的。如:仜、们、仸、侏、傀、儠、俣、侨、侗等。

人的高矮胖瘦是人的形貌最直观的外在表现,这一组词里面,“仜”(大腹;身体肥大貌)、“们”(肥满)、“仸”(瘦弱)是表示人身体的胖瘦,而“侏”(矮小)、“傀”(魁伟、高大)、“儠”(长壮貌)、“俣”(伟岸高大)、“侨”(人之高也)、“侗”(长大貌)则均是表示人的高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