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冬
【摘 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生产不是消费,生产的节约,就是要节约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每年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资源节约的重点是土地和水,把我国建成世界上对土地和水资源最节约使用的国家,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重要任务。
【关键词】节约新社会 资源节约 生产节约 资源节约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章节提出,资源节约摆到了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我国2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与高耗费、高污染相联系的,GDP占世界3.9%,铁矿石耗费占30%,水源耗费占40%,氧化铝耗费占25%。铁矿石进口达55%,原油进口占42%。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相当匮乏。能耗是7个工业国的5.9倍,45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只有24种可满足需求。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方面更加严重。资源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其迫切性越来越显现。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在生产不在消费
节约资源可以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入手。生产节约资源是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消费节约资源是要求人们要减少对各种产品的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是生产不是消费,追求消费水平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消费入手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不符合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我国目前在生产中的浪费随处可见,主要原因是使用的设备技术落后和企业规模过小,致使我国在钢铁、水泥、电力、机械、建筑等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量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水平,都大大高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节约潜力。所以,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报废一批落后的生产设备,采用财政补贴、国家对贷款贴息和加速折旧的办法,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并严格限制企业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规模,大力提倡规模经济。
二、生产节约的重点是“增量”节约
生产节约可以分成增量节约与存量节约。增量节约是指如何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效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存量节约是指已经被加工成产品的资源,如何回收与再利用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循环经济”。从我国工业化发展看,未来10年,生产节约的重点应放在增量节约上,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产品积累,才有较大空间。以钢铁为例,从工业发达国家看,当基本完成工业化时,人均钢铁生产能力700公斤到1吨,人均钢铁蓄积量10吨。对比我国,人均钢产量200公斤,人均钢铁蓄积量1.5吨。目前,我国钢铁生产仍使用铁矿砂炼钢为主,占粗钢产量85%,15%用废钢炼钢,有60%的废钢是靠进口。在我国目前的钢铁消费中,房地产业占60%,机械工业占20%,汽车工业占4%,以房屋平均50年使用年限、机床和汽车平均15年使用年限计算,未来10年都不会有大量蕴含在房屋、机床和汽车中的金属进入报废期和可回收期。
我国城市化刚刚起步,汽车刚开始进入家庭,离居民主体已经基本满足对物质产品需求的目标还差很远,如果我国在203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未来20年,我国钢铁业,可能不会进入以废钢铁循环为主的阶段。其他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和塑料等资源的使用,也与钢铁的情况相当,都有一个在蓄积量达到一定程度,居民对以这些资源为原料的产品基本满足的时候,这些资源循环使用时代才会到来。
所以,生产节约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对增量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促进提高资源的开采率,和支持企业对落后的生产能力进行大规模技术更新换代,使我国的采矿业与制造业能转到节约资源技术进行生产。
三、资源节约的重点是土地和水
生产要素由劳动力、资本、土地、水、能源和各类矿产资源组成。生产的节约,就是要节约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要素的天然禀赋条件不同,在生产中各类生产要素使用的密集程度就不同,因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较高,会引起生产要素间的价格替代。加之国际贸易的存在,对某些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可以通过贸易方式获得,有些生产要素不能通过贸易,如土地和水资源,所以,不可贸易的资源才是经济发展中真正难以逾越的瓶颈。
我国人口众多,平原面积少,人均平原面积1000平方米。日本人均平原面积700平方米,比中国少,但日本人口规模比中国少,可以从世界市场进口大量农产品,把农业问题放到国际市场去解决,从而把农业用地大量转到工业和城市化。而中国人口太多,世界市场养不起,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留足农业用地,所以,中国在工业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土地矛盾。
因此,节约土地是比节约其他可贸易资源更为重要和紧迫的问题,也是以较少生产要素投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最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实践说明,一国的财富三分之二是房地产,食品吃了就没有了,汽车是减值的耐用品,只有房地产是可以保存财富的最主要形态。一个经济体可以有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如果一个社会无法将新创造的价值有效的保存,或保存率很低,社会发展不是停滞就是缓慢。
对中国来说,由于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很容易使中国经济走入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歧途。如,中国近年来新建的许多建筑物容积率都很低,以城市“毛容积率”来说(城市建筑物面积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全国平均0.5,最高的上海0.8,而东京为2,香港为1.6,台北为1.2。在“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土地资源极度紧张的地区,在大城市中心区内,五、六层的建筑物也随处可见。近5年来,中国城市正在出现拆迁热,如果拆迁面积的价值是新房屋面积的一半,则近些年,由于拆迁所损失的房地产价值,全国每年在五、六百亿元。近些年拆迁的大多是老旧房屋,如果未来由于土地紧缺,不得不对城市中许多新建房屋也进行大规模拆迁,造成的财富损失极大,就会进入“有增长,无发展”的境地。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但是在北方许多地区,却把发展许多高耗水的钢铁、化工和建材等工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在大搞许多新的投资项目,当水资源不能支持的时候,即使这些项目使用了节约能源与矿产资源的新技术设备,投产了也不能正常发挥生产能力,造成投资浪费。所以,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我国建成世界上对土地和水资源最节约使用的国家,就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