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舆论与政治——一代报人林白水民国时期报刊实践活动研究

2009-10-28 08:10
商情 2009年22期
关键词:舆论政治

张 洁

【摘 要】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进入新纪元。民国初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但是西方的民主思想已传入我国。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进步报人,在与当局专制统治的军阀政治共存和斗争中,他们追求并捍卫着新闻自由。本文通过对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民国报人林白水在辛亥革命后的办报实践研究,展示了民国初期政治与舆论联系的密切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民国初年 舆论 政治 林白水 报刊实践活动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进一步加剧,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国内的大力传播,晚清政府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加动荡不安。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全国群起响应,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清帝国很快土崩瓦解。中华民国成立,开始了中国社会的新纪元。

民国初年,由于受辛亥革命的推动和民主制度形式上的确立,中国的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由于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的严重摧残,为时甚短。民国初期的舆论与政治联系紧密。军阀混战,动荡黑暗的时局对新闻舆论影响甚大,一些报人接受反动军阀的利诱,是报刊一度成为为其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而这一时期,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也出现了许多进步报人,他们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们在黑枪如林、险象环生的乱世,迎刃而上,捍卫民国法律所赋予的言论自由,坚守独立不羁的新闻立场。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以笔为旗,以报纸为阵地,毫不留情地批判反动军阀的倒行逆施和丑恶政客的胡作非为,将各路强梁试图极力捂盖的事实真相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研究民国初年的舆论与政治,我们可以通过解析那一时期典型因文字贾祸的爱国报人林白水的命运来进行。

林白水,1874年降生在福建闽侯的一个清朝官吏家中,父亲为其取名林獬,后又名万里。字少泉,又字宣樊。别号退室学者,白话通人。40岁后,在报刊著文,署名白水,后遂以此为专名。他常说白水两字,是割取少泉的“泉”字,身首各平而来的,表示林少泉即使到了身首异处的地步,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林白水早年加入过同盟会,参加过共和党,从事过政治活动。此外,他还是清末民初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但他一生的业绩和贡献,主要还是在新闻方面。从1901年开始办报,到1926年被害,林白水先后参加过《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民主报》、《时报》、《公言报》、《平和日刊》、《新社会报》、《社会日报》等报纸的主编、编辑和撰稿工作,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报刊事业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

在1913年春天的民主浪潮中,林白水以共和党籍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北上进京,从此入袁世凯彀中长达3年。1914年1月,袁世凯悍然下令解散国会,搞了一个袁记的“政治会议”,接着又有“约法会议”,林白水被任命为“政治会议”、“约法会议”的议员,还做了总统府秘书兼直隶督军府秘书长,得到袁世凯的赏识。1915年,旧识刘师培拉他参加“筹安会”,并经常在薛大可主办的《亚细亚报》上也发表文章。此时的林白水完全成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吹鼓手和传声筒。袁世凯利用其曾为报人的身份及舆论宣传的影响力为他专制独裁统治的政治目的鸣锣开道。袁世凯死后,林白水失去了靠山,而且3年在朝,林白水看破了政治舞台上的翻云覆雨、尔虞我诈,他下决心告别政坛专心于新闻事业。

1916年夏秋之交,林白水在北京创办《公言报》。也是这个时候开始,他以“白水”的笔名发表论说、通讯,亦庄亦谐,笔锋犀利,辛辣无比,乃至“白水”之名淹没了他的本名和过去的笔名。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正是皖系军阀统治时期,段祺瑞把持北京中央政权。为了控制新闻自由,段祺瑞政府通过资助办报的方式使一些报刊舆论为己所用。《公言报》是林白水与王士澄、黄秋岳等人一起创办的,而王士澄与黄秋岳本身就是安福系——皖系军阀控制的政客集团的成员。林白水的办报资金也大部分来自林纾的门生,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寄人篱下,受人庇护,《公言报》不得不替安福系遮羞护短。林白水在办报期间,积极鼓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而且极力宣传中国对德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进步报人,林白水没有放弃对新闻自由的捍卫,他仍会时不时地显露真性情,借舆论造成对军阀政治的冲击。他曾于报上发表“有吏皆安福;无官不福安”的讽刺联,见者莫不拍案叫绝。

林白水辛辣刺骨的时评既见忌于《公言报》的资助者徐树铮,又为林纾所不满。因此,他与安福系的裂痕越来越大。后来的直皖战争中,段祺瑞被迫下野,林白水的《公言报》报馆作为皖系的喉舌也被砸毁。

1921年3月1日,林白水与胡政之合作,在北京创办《新社会报》,提出“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前马”的口号。林白水一反当时主流报界只关心上层政治,注目于达官显贵的风气,把视线转向社会下层,重视社会新闻,关注普罗大众。他曾经在报上披露了洋车夫的艰辛生活,使社会民众受到很大震动,一时报纸销路骤涨。但当时报纸在经济上并不能完全独立,其赖以生存的不是发行与广告,而往往是一政治集团的津贴,军阀政府也很注意控制舆论。《新社会报》当初就是在当时的财政总长周自齐和李思浩的资助下办起来的。后来,段祺瑞政府又经常给报纸相当数量的津贴。林白水与安福系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对他们的黑幕了如指掌。“议论个人长短,或揭人隐事。涉及权贵私德问,形容备至,不留余地。”他常常把犀利的笔尖指向财政机关,利用内幕新闻敲竹杠,他打算向人要钱,就指名大骂一顿,‘给钱就不骂,决不恭维”。甚至连与他向来友好的,也不为他“笔所饶恕”。权贵们又怕他,又恨他。

1922年2月,《新社会报》因为披露吴佩孚搬运飞机炸弹和盐余公债的黑幕,被警察厅勒令停刊三个月。1922年5月1日,《新社会报》改名为《社会日报》重新出版。林白水在复刊词中说:“蒙赦,不可不改也。自今伊始,《新社会报》之‘新字,如斩首然,示所以自刑也。”这种表面上表示自我惩罚的诚恳实际上是对军阀的莫大嘲讽。

1923年,曹锟为当选总统,大量花钱收买选票,凡是投他一票的议员都能得到五千到一万元钱。林白水又率先在报上揭露了贿选的内幕,结果报纸又被封了三个月,他自己也被囚禁了三个月。

1925年,北京政府以“宣传费”名义给全国一百二十五家报馆、通讯社发放津贴,林白水的《社会日报》每月至少可得津贴三百元。但林白水并没有因此而沉默。

1925年12月1日,北京《晨报》报馆被捣毁,《社会日报》报馆也险些挨砸,林白水收到了措词恶毒的威胁信。随即他在《社会日报》登出《白水启事》宣布“自今日起,不再执笔为文”。此后仅5天时间,他就收到二百多封读者来信。林白水从热情的读者那儿重新汲取了力量,又挥起那支如椽巨笔。1925年12月20日,他刊出《白水启事》:“这半个月之内,所收到的投书,大多数是青年学生,都是劝我放大胆子,撑开喉咙,照旧的说话。他的文章从此变得更加犀利。

1926年4月,《京报》社长邵飘萍惨遭杀害,新闻界人人自危,个个噤声。5月12日,林白水仍敢在《社会日报》头版发表《敬告奉直当局》:“吾人敢断定讨赤事业必无结果,徒使人民涂炭,断丧国家元气,糜费无数国帑,牺牲战士生命,甚为不值。”其脊梁之硬、胆气之豪、良知之灼然,一时无二。

1926年8月5日,林白水在《社会日报》发表了一篇讽刺性的文章,题为《官僚之运气》。文内说:“狗有狗运,猪有猪运,督办亦有督运,苟运气未到,不怕你有大来头,终难如愿也。某君者,人皆号之为某军阀之肾囊,因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裤下,亦步亦趋,不离暑刻,有类于肾囊之累赘,终日悬于腿间也……甚矣运气不能不讲也。”他所说的“某君”,指的是当时山东军阀头子张宗昌幕下号称“智囊”的潘复。“智囊”变作“肾囊”,张宗昌又有“长腿”的绰号,林白水的比喻可谓刻薄之极,挖苦之至。文中还奚落潘复拼命钻营、如意算盘却屡屡落空的窘况。此文一出,见者都为之大笑。这篇文章激怒了潘复,其与张宗昌商量,妨令“联军督战司令部”逮捕林白水。8月6日清晨,林白水在天桥刑场,以“通敌有证”的罪名被执行枪决。

林白水遇难时间距离民初另一位名记者邵飘萍被害不到一百天,“萍水相逢百日间”成为民国初期进步报人为了追求新闻自由,因言获罪的标志性事件。但是今天我们对于林白水的评价始终不及邵飘萍。1912年至1927年的十多年中,中国处于社会大变动、重新选择道路的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刚开始,多种思想与主义出现于一时间,纷繁复杂。作为一名真正的报人,林白水无法放弃对新闻事业的责任,执着地捍卫新闻自由,然而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他又不得不受军阀当局左右,依赖于他们并为其说话,发表了一些不符合事实的错误言论。一代报人终却因制造的舆论影响力过大而成为政治牺牲品。因此,选择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民国报人林白水的办报实践来研究,更清晰地向我们显示出了民国初期政治与舆论联系的密切性与复杂性。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林慰君.我的父亲林白水.北京:时事出版社,1989.

[3]李文绚.报章血痕——中国新闻史上被残杀的报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郭镇之.林白水命运的历史审视[J].国际新闻界,2007,(2):72-75.

[5]傅国涌.一代报人林白水之死[J].文史精华,2004,(4): 24-29.

猜你喜欢
舆论政治
做自己的支配者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政治机关必须突出政治建设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